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2022年10月29日17:21:10 育兒 1403

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 天天要聞

孩子非常好動,每天從起床開始就砰砰地跑跳,很少有安靜的時刻,有時候就會給鄰居帶來噪音困擾,特別是老人或者其他對雜訊敏感的鄰居,會導致鄰里之間矛盾積聚,可能會演變出衝突。

這是很多住在高樓有小孩子的家庭遇到的問題,所以家長們只好時時刻刻喊他、罵他、打他,甚至連他高興地玩都要約束他,使家長和孩子都產生了心理壓力。

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 天天要聞


然而,對孩子來說,成人世界裡的諸多限制是難以理解的,根據兒童發展的過程,當孩子肢體動作控制的能力已經相當成熟順暢,能夠隨心所欲的爬上跳下,甚至能在疾跑中轉彎而不摔跤的時候,就使得他們對自我有了深一層的肯定,自然急於施展身手。

孩子絕想不到這些舉動會帶給大人這麼多的困擾,否則他們一定會三思而行的。

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 天天要聞


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第一,主動拜訪被打擾的鄰居。

主動拜訪向鄰居表示很抱歉給他帶來困擾,自己也在極力管教孩子,以後在家會減少製造噪音的運動,希望鄰居能夠諒解,也希望他能夠體諒一下孩子好動的天性。

懂得禮尚往來,偶爾給樓下鄰居特產小禮品之類的,讓鄰居有拿人手軟的感覺,這樣即使有時候超點鄰居也會忍讓一下。

第二,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在外面把孩子玩累。

孩子天性好動,精力旺盛,你不帶他在戶外活動進行釋放,那他就一定會釋放在家裡。

可以制定時間表,和孩子約定時間每天帶他到附近走走,外面騎車、跳繩、打球,如果天氣不好,不妨和孩子進行一場爬樓梯比賽,也是相當好的運動的。

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 天天要聞


第三,使用床墊或者爬行墊等隔音裝備

在家裡某一角落或陽台上放置爬爬墊或者床墊,陪孩子玩翻筋斗、跳高、原地跳起等噪音小的遊戲,也可以利用一些活動和孩子一起伸展筋骨。

在家給孩子穿厚襪子或者軟底鞋,盡量不要光腳丫或者穿硬地發出聲音的鞋子。

第四,提供他有興趣的靜態活動

給孩子準備他喜歡的拼圖、積木、圖書等,並在活動區域鋪上地墊。一方面,孩子玩積木或者看書可以儘可能降低製造噪音;另一方面,看書、玩積木可以提升孩子的專註力,學習力和理解力。

孩子在家裡跑跳影響鄰居,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 天天要聞


第五,讓孩子不無聊。

請孩子當家長的小跟班,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譬如收拾客廳的拖鞋、自己疊被子、收拾自己的衣服、幫忙摘菜等等,讓孩子不閑著,減少他在家蹦跳的機會。

第六,休息時段培養寶寶休息

如早上七點前、午休、晚上九點半後,盡量讓孩子休息,或者做一些安靜的遊戲。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教導孩子站在他人角度想一想,不打擾是從孩子幼兒起就應該教導的最基本的規則。

第七,告訴孩子實情。

不要因為孩子小覺得他聽不懂,不告訴他實情一味地去禁止他活動。要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在家裡跑步,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他會慢慢地理解的。


聲明:本站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俗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啥意思,你知道為啥嗎? - 天天要聞

俗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啥意思,你知道為啥嗎?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流傳千年的古訓,出自《論語·里仁》,是孔子對孝道思想的具體闡述。字面理解,它告誡人們:當父母健在時,子女不宜遠行;若必須遠行,則需有明確的方向和正當的理由。然而,這句看似簡單的俗語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倫理邏輯與時代適應性
孩子總讓抱不是作!背後藏著3個心理真相,你的拒絕=偷偷傷害! - 天天要聞

孩子總讓抱不是作!背後藏著3個心理真相,你的拒絕=偷偷傷害!

大家好,我是辣媽有人常說:「別老抱孩子,容易慣出『巨嬰』!」也有寶媽堅信:「抱多了才能給他安全感啊!」可真相到底在哪裡?好閨蜜給我講了她的經歷:上周末我帶娃去逛街,剛剛學會獨立行走的小傢伙,忽然腳下一滑,臉上堆滿驚恐,小手直撲我腿上——彷彿世上只有我,才能保護他。於是我彎腰把他抱起,換來的卻是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