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免費送AI智能學習機,套路太深,差點中招

2022年10月01日20:36:45 育兒 1797

9月30日晚,國慶節前夕,陪家人逛了商場,臨近節日,商場很熱鬧,人也很多,閑逛中被一處活動吸引,圍了特別多人,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個AI智能學習機器人免費送的活動。

好奇心加貪便宜的心理,我也加入了人群中……


警惕免費送AI智能學習機,套路太深,差點中招 - 天天要聞

沒特意拍,從拍小孩子視頻中切的圖片,有點糊

主持人很會活躍氣氛,加之又扔了一些毛絨玩具給大家,所以底下的人也特別興奮,當然主持人很啰嗦,但想著免費的東西肯定不能馬上給,也就耐住了性子。

「今天給大家送玩具,你們說是一個一個扔,還是一起倒……」

「女士站前面,小孩站到旁邊來,男士站後排,舉起一隻手……想要的給我鼓掌,哪裡掌聲多,我往哪裡扔……」

扔了一些玩具,(搶到了兩三個,玩具特別劣質,破損又丑)喊話大概喊了20分鐘,終於進入主題。

「一個智能學習機幾千塊,今天免費送給大家,但都是要送給真正需要的人,家裡有小孩的舉手……」

「我來數一數到底有多少人想要,1,2……30,人數有點多,數量不夠,這樣子,媽媽優先,奶奶先不發,一會助理幫我把有分袋子的人一個裝一個學習機……」

偶爾給一兩個,然後又是介紹學習機功能,稱這個學習機可以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教程都有,裡面有兩百多位老師一對一授課。

分袋子,又大概花了二十分鐘……

「有拿到袋子的,大家排成一排,然後把袋子放在前面,我們一會要拍照……」

分完袋子後又開始介紹。

「學習機是免費送的,但要使用學習機需要激活卡,激活卡我這邊也有,一張50塊,有沒有願意花50塊領這個激活卡的……,如果連50塊都不想花的怎麼可能會用心在孩子的教育上。不願意花50塊的,可以把袋子收回來。」

50塊不多,又因為主持人特別會講,讓人覺得如果不花這個錢都對不起自己小孩了,所以到這一步沒人退縮。

「其實剛才是檢驗一下大家,這個激活卡也不需要你付費,直接免費送給大家,不用錢……」

「能免費的東西都免費送給大家了,但因為學習裡面的授課老師需要一定的授課費,大家願意給嗎,一天不到5毛錢……」

「學習需要持之以恆,我就怕學習機給到你了,你轉手就二手市場給我賣掉了,所以我這邊要看下大家微信或者支付寶里有沒有錢……」

一個個看,我這會其實有些懷疑,但想著我都浪費了一小時的時間排在這邊了,如果真的是免費的呢,所以也拿出手機……

我給看的是微信理財通的,那個助理可能覺得界面不大像,說這樣不行,我說這個是理財通的,她退回我的頁面,說你提現到餘額……[石化][石化][石化]警惕免費送AI智能學習機,套路太深,差點中招 - 天天要聞


警惕免費送AI智能學習機,套路太深,差點中招 - 天天要聞


警惕免費送AI智能學習機,套路太深,差點中招 - 天天要聞

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貪便宜,雖然道理是這樣,也應該提醒大家自己注意,但難道最關鍵的不是源頭嘛?最好控制的不是源頭嗎?

大部分人都有想佔便宜的心理,我真不覺得這種被騙的人就是活該,那些主持人,套路一個接一個,利用媽媽對孩子的重視心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不中招?

當然,在這裡說得再多也是無用,只是想說把這個經歷說一下,讓關注的朋友們下次碰到這種活動時能果斷離身,不浪費時間跟精力,不浪費金錢;

天上真的不會掉餡餅,往往打著免費噱頭的東西最貴!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