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家六年級小朋友五點早起學習的第二天。雖然我更希望孩子多睡一會,但孩子自己決心要珍惜時間,並相信早起一小時,長期積累一定能逐漸積累自己的優勢。
越努力越幸運
很多人問,你家小朋友哪裡來的動力自覺早起? 並有內在驅動力去學習,有覺悟去珍惜時間的? 說句實在話,我也期待這一天有五年了,這個過程中我也糾結過花為什麼還沒開,但由於我了解整個兒童發展的心理特徵,所以我一直有信念,花開只是早晚,並不焦慮。
一個孩子的培養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工程,但作為父母,在成為父母前就要儲備好知識和能力去等待一個孩子的到來,而不是每一代人都經驗主義進行撫養。過去老一代的養育經驗並非不好,但小孩卻是因人而異,如果統一方式去培養,自然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優勢和天性。新時代社會對人的綜合能力的要求不一樣了,如果我們還是經驗教條主義的養育,我們怎麼能培養出在新時代有自己優勢的孩子呢。
那麼孩子究竟如何培養他的驅動力呢?其實很簡單就兩個字--尊重,從尊重孩子開始。這種尊重必須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成長過程的每個需求,不要以大人的評判標準去評價,也不以大人以為正確的方式去阻礙孩子的發展。做到這些其實需要綜合的能力,細心地觀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一個被尊重長期被尊重的孩子,她自然慢慢從心底升起一股力量感,因為她感受到了穩定踏實的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自己內在的力量,慢慢地她就想去實現自己,也願意去突破自己,更願意去嘗試一些挑戰性的事情。因為他深深知道,她值得一切美好,不願意停滯不前。所以被父母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培養孩子驅動力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