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2021年09月09日19:41:03 育兒 1519

上一期講了一個案例,也講了一些家長遇到那樣的情況的處理方法。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場景是什麼樣的呢?

媽媽下班回到家,小男孩迎上去說媽媽能陪我玩一會兒。媽媽直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了,媽媽要做晚飯。小男孩很不高興地問:為什麼要做晚飯呀?我討厭吃晚飯。媽媽聽了後很惱火,大聲嚷道:不做晚飯,晚上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全家喝西北風啊!

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聞

小男孩並沒有善罷甘休,被媽媽的情緒所感染了,認為媽媽很不講道理,於是就跟媽媽胡攪蠻纏,結果搞得媽媽火更大。最終結果打一頓,最後孩子很委屈地走到一旁去哭,媽媽也帶著壞的心情去做飯,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安靜下來,你與其衝過去向孩子指手畫腳,大說特說,還不如在他耳邊輕輕地跟她說說話。

父母要給孩子好的榜樣

父母要給孩子好的榜樣。比如孩子老是打人,你跑過去打他的手心懲罰他,希望這樣能讓他知道被打是疼的,或者告訴他不要打了。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不如你抱住她,輕輕地撫摸她的手,這樣的話呢,就會使他逐漸地就改變了這個習慣。因為他感受到的不是苛責,感受到的是幫助,感受到的是愛你,是用正確的方式在愛她。

如果你希望孩子平靜。你就要學會對家裡的每一個人情緒平靜,並且修鍊自己內在的平靜。如果你想讓孩子有好的語言。那麼你自己就要說好的語言,杜絕和他聊八卦的語言。

如果你想讓孩子把玩具整理得整整齊齊。那麼你自己的東西就應該放得整整齊齊。

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聞

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怎麼說話怎麼做事?這些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

你希望孩子誠實守信,你就不能在孩子面前說謊,否則孩子就不可能表裡如一,這一點對於我們成人來講,尤其要有這個敏感度,因為我們成人很容易,當著孩子的面說謊。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當我們成人與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的時候,或是給孩子讀書,或是家人圍坐在一起,或是干點別的什麼。正在這個時候電話響了,你拿起電話一家發現是推銷電話,這時我們往往脫口而出,想也不想就說:不好意思,我正在開會,或者是說我正在上班。

如果此時你正在陪孩子玩耍,或者是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是跟孩子談話,那麼你的回答就會讓孩子產生困惑。因為孩子他理解不了你,為了避免推銷員的打擾而編的推脫之詞,孩子會認為大人不成事講謊話。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如實的回答說:對不起,我正在陪我的孩子。這樣既避免了在孩子面前撒謊,又避免了去編善意的謊言,也不會讓孩子對我們產生誤解。

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聞

如果你想讓孩子思維清晰,那就要養成做事情規劃好,不要想一出是一出。不要經常是做著做著就突然發現不對了,又改另外一種做法。所以,圍繞在孩子周圍的成年人就很重要了,因為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他就是在模仿成年人在學習的。

孩子的模仿分為顯性模仿和隱性模仿

一、顯性模仿:這是容易被發現的。

就是你幹什麼孩子就幹什麼?你擦桌子,孩子也擦桌子。你拖地孩子要拖地,這個是比較容易發現的。

二、隱性模仿:是最難發現的。

孩子模仿的是什麼呢?她模仿的是你的情緒。如果你的孩子調皮搗蛋,你心裏面暗暗的很生氣,但你的表情確實在笑,你會發現孩子只會繼續調皮,或是更加變本加厲,因為孩子是可以感覺得到你隱藏在內心的怒火的。所以隱性地模仿對孩子來說更重要,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大人面對孩子的時候呢,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隱性模仿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生成佔70%,顯性模仿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只佔30%

也由此可見,這個隱性模仿了他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孩子做得很不對,你去告訴她,這不對那不對,或者這個不要那個不要,是沒有用的。你要用正確的方法做出來,讓孩子看到正確的方法,帶著孩子真正地去做。這就是給孩子立規則的方式。

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聞

0到7歲是建立好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基礎

在0到7歲的孩子是仰望著成人的,以成人為榜樣,信任成人,因為0到7歲的孩子是這一生中最信任父母的時候。這七年,孩子是100%的信任父母,這七年,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錯得太離譜,那麼基本上父母教孩子幹什麼?孩子就幹什麼?

七歲以後很難教的孩子,基本上是孩子的生命頭七年沒有引導好,沒有建立好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基礎。

孩子七歲以後,越大越不相信父母,基本上是在孩子0到12歲這個年齡階段,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採用哄、騙、壓的方式進行教育,長大後壓不動了,也罵不動了,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變成了不是欺騙就是取悅。所以導致孩子越大越不相信父母,甚至還會看不起父母,因為他很討厭父母這樣做。

那麼,十三四歲的青春期這個階段,也就是逆反階段,其實就是前面這幾年的教育錯誤的集中爆發。從這一點的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在家裡面教育,其實是對我們成人的要求。

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父母在自我教育 - 天天要聞

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

那麼面對孩子,是我們第二次學習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成人要重新看待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我們怎麼安排我們自己成長?怎麼提升我們自己?這更重要。

其實這一點對我們大人來講,與其說是說教孩子不如說是我們在自我教育,只有把我們自己的自我教育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他就會教好了。

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講,要想把孩子教好,有一句話叫做: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管。那麼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大人要去學習老祖宗教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處處想著與人為善,積德行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那麼孩子很多的情況下,不用我們去苦口婆心的,總是去想著怎麼教育他。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根據我們大人的正確行為,去模仿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才會自己成長起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 天天要聞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其他武俠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在筆者看來,答案很簡單,其他小說中的那些大俠無非是在武林中懲奸除惡,而金庸筆下的大俠則多了幾分家國情懷,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體現了他的格局,可以說是金庸把武俠小說抬到了原本不屬於它的高度。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 天天要聞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姐妹們,你是不是總擔心自己孩子不夠優秀——成績不夠拔尖、才藝不夠突出、性格不夠外向……但其實,真正養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樣樣第一,但一定內心陽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這7個細節,恭喜你,說明你給了他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有本事的人,總是默默努力耕耘;沒本事的人,卻常常虛張聲勢。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過程;沒本事的人,只追求浮華的結果。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其實從生活的細節中,一眼就能看穿。一個沒本事的人,最喜歡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聞

渡人亦是渡己!

世間的一切,彷彿都有著既定的軌跡。相遇,是命運巧妙的安排;離別,是時光無奈的抉擇;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態;成敗,是人生歷練的考驗。一切皆有定數,看似偶然,實則蘊含著必然的因果。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 天天要聞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倚欄,凝眸,煙柳堤旁,風為誰輕柔?春日遲遲,垂柳依依,嫩綠的絲絛在微風中繾綣。遠處,湖面波光粼粼,似是揉碎的金帛。她憑欄而立,目光越過這無邊的春色,落在不知名的遠方。風撩動她的髮絲,帶著春日獨有的溫柔,可她的眼中,卻藏著化不開的哀愁。這風,曾吹過他們攜手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