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過濾」也不斷在篩選的過程。
你會跟很多人相遇,跟很多人擦肩而過,但能夠跟你產生交集,產生一段故事,陪你走一段路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
在這一部分人中,一些是點頭之間,一些是普通朋友,一些是同事,一些是親人。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在不斷過濾掉朋友圈中那些「過期的感情」。
人生這趟列車,隨時都會有人在中途下車。
你會發現,許多好朋友走著走著感情就淡了,友誼漸行漸遠。
正常情況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你們會在彼此的朋友圈中徹底沉默。
不再打擾,不會有任何交集,直到最後「相忘於江湖」。
但是,許久未聯繫的朋友忽然找你,意味著什麼?
-01
物質上遇到了難題
想到了我的一次經歷。
跟那個朋友6年同學,後來讀了不同的大學就再也沒聯繫過。
畢業後天南海北,都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和圈子。
很長時間沒聯繫過,只是默默地關注著對方的朋友圈動態。
有一次,他忽然給我發消息。
看到他的消息,我整個人都愣住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說:
「我最近遇到了一點兒難題,你能借點錢給我嗎?不多,就1萬塊錢,我一個月就還給你。」
我沒有回復消息,而是跟另外幾個同學打聽了一下。
結果發現,他已經跟周圍還聯繫的同學、朋友們,都借了一遍錢。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
「哦,原來是打算借錢所以才想起我了。」
幸虧我多留了個心眼,然後也沒有回復他的消息。
後來,聽別的同學說,他在網上賭博欠下了上百萬,親戚好友們早就借遍了,沒有人知道他跑到哪裡去了。
在人際交往中,感情是有保質期的。
如果你意識到你們之間的友誼結束了,不會再出現在對方的生活中,那對方找你肯定是遇到了什麼難題。
一般來說,要麼借錢,要麼找你隨份子錢。
比如,對方找你先套近乎聊會天,然後不經意地給你說:「我要結婚了,就在下個月,你來參加我的婚禮嗎?」
你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只能找借口推辭掉。
成年人的關係很現實。
只有在空間相近,彼此知根知底的情況下,才願意跟對方產生物質上、經濟上的來往。
你跟對方不在一個城市,很久沒聯繫過,甚至連對方家在哪裡你都不知道。
對方找你借錢,你願意嗎?
沒有人是傻子,除非是心甘情願被你騙。
-02
情感上的「打擾」
想到了一件事,很有意思。
一個大學女同學在班級群里發消息,點名某個男同學「要點臉吧」。
原因是:
男同學加了每一個班級里的女同學好友,跟每個女同學說:「談戀愛了嗎?有沒有興趣跟我結婚?」
真的是每一個女生都沒落下。
畢業多年,大家都很少聯繫。
即使想談戀愛結婚,也不能這麼著急吧?
最後這個男生惱羞成怒,主動退出了班級群。
許久未見的朋友再次聯繫你,要麼找你借錢,要麼想跟你「談談感情」。
或許,他忽然想到了你們之間的記憶,想到了你們青春時友好的一面。
跟你聯繫,只不過是聊聊回憶,敘敘舊,問候一下彼此。
或許,他目前是單身狀態,忽然又想到了你這個「異性同學」,對你還有印象。
他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說不定能跟你產生一些感情。
或許,他有求於你,想要打感情牌降低你的防備心,然後給你提出一些要求。
-03
微信聊天,不要說在嗎,請有話直說
知乎上有個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討厭微信聊天時對方發在嗎?」
其中有個網友說:
「回答你在嗎,就暴露了我的底牌;我不回復你,就想等你說完你的目的,然後再決定是否回答你;結果,你發完在嗎就消失了,你讓我怎麼辦?」
的確如此。
很多人其實都討厭「在嗎」這種開場白。
有事就說事,有話就直說,成年人很不喜歡「曲折蜿蜒」的社交方式。
多年不聯繫的好友更應該如此。
如果你打算敘敘舊,聯絡感情,那就直白地表達出來。
如果你有事情找對方幫忙,也直接說明你的意圖。
將你的態度和目的表達出來,剩下的就看對方了。
如果他回應你,說明他有心幫你;
如果他不回消息,那你也不需要再去打擾。
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之一:「不回消息,就是答案」。
今日話題:
許久未聯繫的朋友,有沒有打擾過你?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