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2024年04月30日15:32:22 科學 2229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作者 | 寇大庸

chatgpt為什麼沒誕生在中國?

某種意義上,這是「錢學森之問」的ai時代版本。

01

院士「出山」

這兩天,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大拿姚期智傳出了兩條新聞,事關同一個問題。

4月27日,清華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擔任首任院長。

另一條新聞是姚期智院士為今天開啟申報的2024年達摩院青橙獎致辭。面向在中國全職工作的35周歲以下科研人員,青橙獎將評選出15位獲獎人,每位獲得由阿里巴巴公益專項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萬元獎金。

他說:「ai正在給所有的科學帶來不可阻擋的變革,引領學科交叉創新,改變世界的面貌。站在社會發展的前沿,達摩院青橙獎持續關注中國青年科學家的發展,尤其鼓勵學科交叉與前沿創新。」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姚期智的新職務,和他近些年罕見的公開發聲,傳遞出同一個信號:青年科學家之於中國ai發展的緊迫性。

在這方面,他一向有敏銳的嗅覺。

1972年,26歲的姚期智獲得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但他決定放棄苦心鑽研多年的物理學,轉投方興未艾的計算機技術,並在29歲時又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那時候,傳統密碼學尚屬政府研究範疇,但隨著經濟發展,密碼學在商業行為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姚期智選擇了這個新興領域,並提出了安全多方計算領域著名的「姚氏百萬富翁問題」,奠定了現代密碼學的基礎。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2000年,憑藉「分散式量子計算模式」研究,姚期智獲得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圖靈獎」,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該獎的中國學者。

但計算機科學乃至整個中國科學界的進步,不能單靠一個圖靈獎。

2004年,姚期智毅然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國加盟清華大學,創辦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姚班」,由他自己親自授課、制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培養方案。

有人這樣形容清華大學和「姚班」之間的關係: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半英在姚班。

從 「姚班」這個搖籃走出的人才,不乏大學教授,也有很多知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像曠視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均出身姚班。

而後,姚期智又陸續在清華開設 「量子信息中心」 「交叉信息研究院」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班」(簡稱「智班」),推動人工智慧前沿和學科交叉的發展。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一次訪談中他表示,幾十年前,中國計算機科學喪失了與國際強國同時起步的機會,而現在人工智慧作為新學科,我們擁有了和別人同時起步的機會,我們應該在人工智慧方面好好培養人才,做好相關研究,做到與他們同時起步甚至率先起步。

在給達摩院青橙獎的致辭中,他表示:「中國既需要純粹由好奇心驅使、自由探索的理論家,也需要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來推動進步的實踐者。但不論哪一種創新科學家,都需要長期穩定的支持與鼓勵。」

姚期智對創新「人才班」和創新「人才獎」的關注折射出,傳統的科研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頂尖科研人才「冒」出來。

科研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高校、企業等力量共同支持的系統性工程。而以青橙獎為代表的社會激勵,精準面向青年科學家群體,尤為關鍵。

02

最有創新力的青年科學家,最缺支持

科學史上有大量案例表明,科學家最重要的成果通常都是在30歲左右做出的。

這是一名科學家最富激情和創造力的階段,但也往往是一名科學家最尷尬的時期:缺乏名望、資歷和金錢的支持,為在學術圈立足而奔勞。

在國外,社會力量辦獎早已成為科研人才激勵體系的重要一環,人們熟知的諾貝爾獎、圖靈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拉斯克獎等,都是由社會力量發起的極具含金量和公信力的科技獎項。國內在科研人才的社會激勵上起步較晚。2016年,幾位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發起「未來科學大獎」,成為國內首個民間科技大獎。此後,達摩院青橙獎等公益性獎項紛紛創立,成為我國科研人才激勵的強有力補充。

由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巴巴達摩院發起的青橙獎,有一個獨特的限制條件,得獎人的年齡須在35歲以下。設置這一件的目的很簡單,將資源投放給最缺資源發展的青年科學家。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公益性獎項的設立初衷都是獎勵那些在特定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但是這些科學家在獲獎時往往已經功成名就,得獎對他們來說可能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青橙獎則試圖給青年科學家「雪中送炭」,成為他們學術生涯上的「第一個獎」。

如此,可以將更多年富力強的青年學者從「活下去」的壓力中解放出來,靜下心關注真正重要、影響深遠的大問題。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舉辦6屆以來,青橙獎累計發掘了來自中國27家高校、科研院所的69名青橙學者,包括韋東奕、白蕊、江文帥等新生代科研榜樣。

其中,韋東奕是廣為人知的「韋神」,白蕊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江文帥是首屆達摩院青橙獎得主,2018年獲獎時只有29歲。得獎後,江文帥繼續在數學領域取得不少亮眼成果,與合作者成功解決了微分幾何領域的兩個重要猜想「曲率積分猜想」和「有限測度猜想」。

03

讓青年科學家大膽「交叉」

青橙獎的另一個特點,是關注交叉研究,特別是基於數據科學與更多領域建立交叉創新,這也呼應了姚期智所說的「大科學時代」的需求。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成里京瞄準「過去中國並沒有自己的海洋數據集」的空白,自主構建了一套國內外廣泛使用的數據集,有力支撐了應對氣候與海洋變化的國家需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曾也魯基於植被熒光與輻射傳輸模型的定量遙感研究,大幅降低熒光衛星觀測角度帶來的不確定性,為後續碳中和與糧食安全的研究作出貢獻。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最近很多老一輩的科學家都表示,年輕一代的科學家的學術視野越來越狹窄,不怎麼關心大問題。

但我們很難完全將之歸咎於青年科學家自身。

沿著日益精細的學科發展方向深耕某個細分領域,是一個能夠快速出成果,幫助自己在學術界站穩腳跟的保險舉措。只不過,很多青年科學家也因此錯過了在自己學術生涯的黃金時期探索真正重要的、具有深遠影響的大課題的機會。

這種科研探索上的保守性,除了在個人層面制約科學家的發展,同樣阻礙了整體的科技進步。當前的科學研究,已經從單一的學科走向了多學科交叉融合,人工智慧、太空科技、生物技術……當下熱點的科學突破無一例外,全都是彙集了多種學科研究成果的產物。

要在這些領域實現突破,必須依靠一批能夠走出單一學科束縛、著眼於交叉研究的青年科學家。

2023年青橙獎獲獎人、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員楊宗銀兼具生物、機械、光學、電子四個專業的背景,也因此想到將新型的納米線材料引入光電領域,研製出世界最小光譜儀,克服了傳統光譜儀小尺寸與高性能無法兼具的挑戰。science的編輯評價這項成果綜合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材料合成、最高超的實驗技巧、最巧妙的演算法」。牛頓的母校劍橋大學也主動刊發新聞說,這項研究超越了牛頓光學實驗極限。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楊宗銀覺得,光電領域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如果不交叉,能做的東西太少,全新的東西幾乎找不到。所以交叉是必然的。」

在申報青橙獎時,他一度在物理和材料學科之間猶豫過,但覺得這些傳統學科現有的範式和知識都不足以全面評價自己的成果,「投新興交叉,我是最有優勢的。」

曾也魯也表示,做交叉研究的科學家往往會來到一個「誰都不大熟」的邊界小眾地帶,比較擔心遇到評委不能完全看懂其研究、或是更認可傳統研究流派的情況。

今年青橙獎進一步鼓勵更多領域的交叉創新,除延續往屆信息科學與工程、新興交叉、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醫學、天文、地理等學科之外,新設農學和大氣科學。

申報青橙獎,「交叉科學家」們可以不再猶豫。

中國圖靈獎第一人,堅持為青年科學家「出頭」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青橙獎也成為青年科學家進一步交叉的平台。成里京和曾也魯因青橙獎而結識,兩人探索各自的研究方向能否形成合力,將遙感數據深入用於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全球海洋研究。在前往國際會議的飛機上,成里京就寫出了一頁思路,令曾也魯十分驚喜,他們很有信心能在這個方向上做出一些前沿的交叉研究成果。

正如姚期智院士對青橙獎的寄語:「我始終認為中國不缺人才,最缺的是一個環境,讓一流的人才聚合在一起發生化學反應。當你把尖端的青年科學家放在一起,互相切磋探索,他們碰撞出來的火花必然會點燃出一個豐富的新世界。」

這也將幫助解答ai時代的「錢學森之問」。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

作者 | 寇大庸

編輯 | 吳麗雪

統籌 | 張鵬霞

排版 | 靜   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聞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國、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歷史(1988 年 7 月中巴簽署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此前已聯合研製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為拉美、非洲、東盟等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 50 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國家航天局官方現宣布,局長張克儉 5 月 16 日以視頻方式與巴西航天局馬可・安東尼...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 天天要聞

NASA供應商:阿波羅號把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送上去毫無實際意義

在探討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及其科學價值時,我們不能僅僅從物資運輸的角度來衡量其意義,而應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歷史、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背景中綜合考量。阿波羅計劃,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其深遠影響遠遠超越了「送幾百公斤重的月球車」或「帶回幾百公斤月球岩石」的表面現象。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 天天要聞

"巴鐵驚喜!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震驚!最新消息傳來,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確認,嫦娥六號在執行月球探測任務期間,成功釋放了一顆神秘衛星。這一突破性的事件令整個航天界為之振奮,更讓國內外航天愛好者紛紛矚目。嫦娥六號釋放神秘衛星引發科技熱潮中國航天科技再上新高峰!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 天天要聞

台灣網友淚目感嘆:「團團」「回來」了!

17日,台北市動物園在「瀕危動物故事館」展出已病逝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的形態標本。據悉,「團團」做得非常逼真,包含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喚回粉絲們與它共度過往點滴。「好想念『團團』!」「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 天天要聞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5月17日下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東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主辦的2024年粵港澳科普交流系列活動暨科普能力培訓會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成員單位代表、科普融媒體戰略共建單位和媒體單位代表等約300人參加會議。記者了解到,近...
涉及13棟樓!通州這個老舊小區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腦」和「機器人」 - 天天要聞

涉及13棟樓!通州這個老舊小區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腦」和「機器人」

北京通州發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布:bjtzfb)了解到:這段時間,路過北苑街道帥府園小區的市民群眾不難發現,一排排老樓被圍起綠網和腳手架,工人們正有序地為老宅「換新裝」。區別於其他項目,沙盤模型、智慧大腦、電動施工平台、外牆噴塗機器人……帥府園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賦能更...
世界易危物種!龍陵首次拍到華西蝴蝶蘭 - 天天要聞

世界易危物種!龍陵首次拍到華西蝴蝶蘭

在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一棵高大喬木樹上拍到一種粉紅色的小野花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譚運洪鑒定為蘭科蝴蝶蘭屬植物華西蝴蝶蘭華西蝴蝶蘭(5月10日攝)。吳乃局 攝華西蝴蝶蘭(5月10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