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2024年05月17日20:51:32 科學 4459

5月17日下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東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主辦的2024年粵港澳科普交流系列活動暨科普能力培訓會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州科普聯盟、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成員單位代表、科普融媒體戰略共建單位和媒體單位代表等約300人參加會議。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 天天要聞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聚焦科普熱點、難點和痛點,先後舉辦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科學文化傳播交流論壇、大灣區青少年科學營、粵港澳科普表演秀展演及進校園等系列科普文化交流合作和品牌活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普人才、科普模式、科普信息流通共享,發揮「1+1>2」的聚合效應,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和一體化發展,推動形成「開源、開放、協調、共享」的科普大格局。

本次活動以「新時代 高質量 大科普」為主題,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科普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新手段和新思路。活動特邀香港科學館總館長李為君、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以及中國衛星氣象領域科學傳播專家、「典贊·2023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正高級工程師曹靜作《香港科普潮匯聚》《構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科技教育生態》《ai背景下高科技科普教育的創新與實踐》主題分享。

李為君結合香港科學館科普實踐,就科普工作如何融合本地科學教育課程,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提升廣大青少年科學文化素養,助力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分享。邵漢彬結合當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及國家數字化轉型,分享了信創的核心理念、關鍵技術領域以及如何構建多維度的信創科技教育生態。

曹靜則結合ai和航天兩大熱點,通過梳理近年在新科技大背景下進行科學傳播創新與實踐的做法、取得的成效、面臨的挑戰,向參會人員闡述了科學傳播的基本特徵、時代特點,以及對科普工作者的重要引導作用。

搭建粵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廣州堅持科普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 - 天天要聞

在圓桌交流環節,專家們圍繞新科技、數字化如何運用於科普工作、科技和教育如何深度融合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會議以專題報告、圓桌交流及現場互動的形式開展,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下一步,廣州將繼續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和廣州科普聯盟等聯盟力量,廣泛搭建粵港澳人才跨地域、跨領域、跨學科的交流平台,舉辦更豐富、更多元的科普品牌活動,推動粵港澳科普基地和科普人才深入交流、融匯互鑒、共同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武威 通訊員:李早花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武威 通訊員:李早花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廖黎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
一定要這樣嗎? - 天天要聞

一定要這樣嗎?

文/採芹人今天早上五點多我被一隻鳥的慘叫聲驚醒了,我趕緊趴在窗戶上看,是一隻黑色的體型像烏鴉的小鳥(並非烏鴉)。它停在我家陽台外的欄杆上,感覺有人立刻起飛,一下子就飛到了對面的樓頂,仍然扯著沙啞的嗓子「喳,喳,喳」的叫著。唉!這可憐的鳥沒有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國南極科考有了新發現

目前,「雪龍2」號船正在返回國內,此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進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極,萬物有靈。最常見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講述一萬年的故事,科考隊員就針對海冰進行了專項研究。總台央視記者 王楠:這裡是「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們在紐西蘭完成補給後,重新返回南極的羅斯海...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 天天要聞

EBSD應用-孿晶分析——EBSD基礎知識

EBSD基礎知識:EBSD應用-李晶分析。大家好,這裡是中材檢測科普講堂。·1.形變李晶的識別。通過EBSD技術可以確定材料內部的李晶組織,李晶與基體之間存在特定的對稱關係和取向關係。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屬中,李晶與基體之間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科學家解開了5.08億年前奇異節肢動物的百年謎團

研究人員發現,「擴張頭盔蟲(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蛻皮行為,這改變了人們對其移動性和生長的假設。一個多世紀以來,寒武紀節肢動物擴張頭盔蟲一直是個謎。它於1918年被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杜立特爾·沃爾科特發現,最初被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