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2025年06月12日20:20:21 科學 3207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2021年5月22日,吳孟超走了,享年99歲。他一生做過1.6萬餘例肝臟外科手術,這匹不知疲倦的老馬,硬是把2萬多名患者一個一個馱過了河。

今天(6月12日),是吳孟超入伍69周年紀念日,在他一手創建的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嘉定院區,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正式落成。

基地位於醫院門診一樓共享大廳,建築面積 830 平方米,歷經近3年的籌備,收集了吳孟超76年從醫歷程中的手稿、證書、手術器械等實物資料400餘件,呈現了他「一生披肝瀝膽、一心報國為民」的生命軌跡。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今天天氣很熱,在天安門觀禮時汗流浹背,但大家激情滿懷,我的心情和全國人民一樣,終於看到了國富民強的幸福場景……」這是2015年9月3日,93歲的吳孟超在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時寫下的日記。

這篇日記,和吳孟超的其他121篇日記手稿一起,被陳列在一面9.9米高的日記牆上,是從他99年人生歷程中摘取出來的點滴。

在現場,「吳孟超星」的裝置高懸在大廳中央,也非常引人注目,這是國際第17606號小行星的造型,直徑7.6米,象徵著吳孟超76年的醫學生涯。作為我國醫藥衛生領域首位獲得小行星命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這顆「吳孟超星」,是對他畢生奉獻肝膽外科事業、拯救無數生命、推動醫學進步的認可與銘記。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展覽中央的led屏上,循環播放著「三人攻關小組」勇攀科學高峰的紀實電影《向肝臟外科禁區進軍》。從上世紀50年代起,吳孟超帶領的三人小組持續攻關,創造了無數個「第一」。展陳中的世界首例中肝葉腫瘤切除手術記錄,還有至今保持著世界最大肝臟腫瘤切除紀錄的18公斤特大肝血管瘤瘤體標本實物等,都是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見證。

現場還還原了吳孟超生前工作的一角,桌上的陳列肝臟解剖教學相冊集、肝葉切除術教學相冊集、肝癌教學相冊集、肝海綿狀血管瘤教學相冊集……每本相冊集都有100多張醫學照片或手繪解剖圖。

從醫以來,吳孟超堅持整理患者病例,每個典型病例,他都會張貼病灶照片、手寫標註患者信息和病理情況,再用密封條小心保存。厚厚的病例相冊本,記載著一位國之大醫的成長曆程。

吳孟超總教育學生,「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我們要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那些發生在他與患者之間的溫暖故事,也在展覽中有所呈現。

冬天出診,他會先把手搓熱、把聽診器焐熱,再去接觸病人的身體;查房時,他總是習慣上前拉著病人的手拍一拍,摸摸頭,還用自己額頭貼著病人額頭試體溫。吳孟超的手一搭上去,很多病人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肝病病人,身邊人怕被傳染,都避之不及。

他坐診時,盡量給病人開便宜的葯,不做不必要的重複檢查。如果b超能解決問題,絕不讓病人去做花費更高的ct或核磁共振。他告訴學生:「千萬不能把醫院開成藥店,把病人當搖錢樹。」誰收了紅包被他看到,馬上就要開除,「哪怕一塊糖也不能收。」

「用最好的技術、最科學的方法、最便宜的葯械、最簡單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這是吳孟超心目中「有本事醫生」的標準:「病人是一本書,治好一個病人就積累了一分財富。」

展覽中的師徒故事牆、優秀學生代表展區被設計成蒲公英造型,一直延伸到吳孟超的第五代弟子。有人統計,中國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80%是吳孟超的學生,或者學生的學生。

但他的學生不好當。有時看過幾份病歷,吳孟超大為光火:「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的反應不一樣,為什麼你們都用同一句話來描述?為什麼你們寫上去的數據和檢驗單上的數據不一樣?」

上了手術台,他更是從不講情面。要是被他抓住問題,就會毫不客氣地罵上幾句:「早飯吃多了?」「怎麼用這個?」他指出的每個錯誤,都在點子上,除此之外,便不再多說。

「幾乎每個學生都挨過吳老的訓斥,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是一種敦促。」同學間總說,老師罵誰最多就是對誰最好,罵得最多說明期待最多。「現在同學裡最出色的幾個,正是當年被吳老罵得最多的幾個。」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與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今天,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天天要聞

展覽中還特別設置了一個「手印互動區」,參觀者將手掌按壓在吳孟超院士手印模型上時,電子屏就會彈出提示「您是第xxx位精神傳承者」,記錄下這個隔空握手的時刻。除此之外,還設置有吳孟超ai大師,參觀者可以與吳孟超進行「超時空對話」。

「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還沒有扔進太平洋,我們還要繼續同肝癌鬥爭!」——他的話言猶在耳,激勵著學生們接續奮鬥。

人們也一直記得他的話——「醫藥有時是會窮盡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天天要聞

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本頓: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改寫地球生命演化認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上,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邁克爾·本頓)教授圍繞「三疊紀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 天天要聞

非洲地下的深層地球脈衝正在撕裂非洲大陸

地幔的垂直運動是導致地球表面發生大規模地質變化的驅動力之一。這些地幔上升流,有時被稱為地幔柱,被認為在一些重大的地質轉變(例如大陸漂移)中發揮著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陸地下發現了一種類似、微妙卻意義重大的現象。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聞

科學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學家首次直接觀察到在主要水下斷層帶釋放構造應力過程中發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漸進式地震事件在穿過日本海岸附近易引發海嘯的斷層段時被追蹤,該斷層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緩衝作用,吸收了壓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斷層線沿著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 天天要聞

「倪四道院士預測廣東將有8級地震」系謠言

近日,一張「院士預測廣東將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的截圖在網路上流傳。截圖顯示,名稱為「倪四道」的用戶稱,團隊預測8個月內,將會在一經緯度位置(位於廣東)出現八級以上地震。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桂林!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近期,陽朔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桂林灕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安裝的監測系統,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的身影。白頸長尾雉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中國特有珍稀鳥類,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世界第一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迎20歲生日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5日訊「淘淘」20 歲啦!7月5日,世界第一頭人工環境下出生的長江江豚「淘淘」迎來20歲生日。從「淘淘」出生到家族發展至5頭,在一代代科研人員努力下,長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種,為這一瀕危物種的未來帶來希望。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 天天要聞

飛機不死,它只是墜落

獻給003號墜機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 王華震 攝山裡的紀念儀式簡簡單單,從山下帶上來的一束白玫瑰,分給王健、楊立群和其他隊員,在曾經因飛機墜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們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潔白,山林翠綠,經過80年的自然修復,那個「巨坑」已經宛如平地,難以辨認。巨坑近旁,山勢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從無記載!2006年平利首次出現,被抓8小時後放生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文|萬象硬核編輯|萬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有人在平利縣的交通局家屬院中發現了一隻不明身份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