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職業,直到現在,每天在百米高空上爬上爬下,我心裡還是害怕。
作為一個90後塔吊司機,很多人勸我趁年輕趕緊轉行。
說實話,我每天上塔吊的心情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微小的自己在為城市建設發光發熱,憂的是幹完這次活,不知道下個工地的活又會在哪裡。
但我覺得,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人生,將來一定會收穫更好的生活。
(我站在塔吊頂上,身後是藍天白雲)
12歲之前的我,在陝西寶雞隴縣的小村莊里長大,家裡有兩個姐姐。我小時候什麼農活都干過,放牛、砍柴、割草、挑水等等。
2008年的汶川地震波及陝西,村裡的土房子全都變成了危房,我們和村裡的老鄉們一起響應號召,舉家搬遷到了鎮上。媽媽在家務農,爸爸外出打工。
家裡就我一個兒子,父母對我寄予厚望,望子成龍。他們打了一輩子工,希望我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吃個輕鬆飯。
可我因為在山裡耽誤了上學,年齡比班上的同學大兩歲,身高也比他們高,感覺有點自卑。成績在班級中游,考大學的希望不大,還不如早點出去闖闖。仗著個子高,還可以在年齡上糊弄一下,我決定去打工。
16歲那年,我當上了塔吊司機,成為了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工地人。
(每天在百米高空上爬上爬下,每次往下看都會害怕)
成為一名塔吊司機,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恐高。塔吊一般有70到100米的高度,每天上下班要爬上塔吊頂操作室。
我第一天爬塔吊的時候,精神高度緊張,緊跟師傅後面,稍微低頭往下看,地面的汽車和人就像螞蟻一樣。爬到塔吊頂後,全身都濕了,手心裡都是汗。
對於塔吊司機來說,爬塔吊的過程,就是上班前檢查的過程。需要邊爬邊仔細檢查每一顆螺絲,上到塔吊頂進入操作室前,還需要檢查鋼絲繩是否有斷裂、是否有毛刺等等。
進入操作室,要先清潔衛生,然後檢查操控台的所有零部件。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完後,在這個只有2平米的小小操作間里,才能開始一天的高空作業。
如果說一名合格的塔吊司機,克服恐高是必備的心理素質,那麼吊運平穩就是後天練就的專業技能。
(2平米不到的小操作間)
塔吊機能吊的東西太多了,可以說是除了人不能吊,萬物皆可吊。
從鋼管到方木,從板子到管子等等。但是不管吊什麼,都不能晃來晃去,距離地面那麼高,如果甩來甩去,即使是一顆螺絲,都會傷到人。
其實塔吊的原理和挖掘機差不多,但是比挖掘機更危險。挖掘機在地面上工作,操作與大臂連接,一氣呵成。
而塔吊用的是鋼絲繩,要預計和測算落點,既要穩又要高效。在遠離地面的高空上作業,必須要與地面的信號工默契配合,一絲不苟地轉動旋臂,才能練就「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的感覺。
有人把塔吊司機想像得很美好,稱之為「雲端上的工作」,實際上我們端坐的四面玻璃和鐵皮圍成的操作間,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
早些年,好多塔吊操作間里沒有空調,只有一個風扇。夏季炎炎,在高空的鐵皮房裡就像個桑拿房,吹出來的風全是熱的。所以時常聽到有塔吊司機中暑,被消防人員救下來的事情。
如今塔吊上的條件已經改善不少,操作間里安裝了空調,工地還會發放藿香正氣水、綠豆湯等給我們防暑。
冬天的操作間,過去缺乏保暖設施,坐在操作間里,腿腳冰冷發麻,如今有了暖風機就好多了。
(加班到快天亮了,只能在塔吊頂鋪張紙皮補個覺再接著幹活)
寒暑往來,披星戴月。我們塔吊司機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已經上到了百米的高空,在兩平米不到的小操作間里,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
下班時間從來是未知的,經常加班到晚上十點多鐘,凌晨一兩點鐘下塔吊是常事。
記得有一次工地趕工期,我在塔吊上連續呆了兩天兩夜,下塔吊後,差點連路都不會走了。
此外,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每個塔吊司機喝水都很少,盡量減少下塔吊去「方便」的時間,練就了「耐旱」的能力。
我從16歲投身工地至今,已經整整8年了,在9個工地上開過塔吊。
記得第一次進工地,那是7月份,寶雞的天氣非常熱。工地在一條河的旁邊,一棵樹都沒有,全是荒草灘子,蚊子特別多。我們住在活動板房裡,睡一覺起來,衣服全濕透,身上全是汗。
我在40米高的塔吊連續奮戰了5個月,一棟7層的樓蓋好後,綠化弄好,配套設施備齊,也到了我和工地夥伴們離開的時候。
(在塔吊頂上實在憋不住,「解憂桶」可解燃眉之急)
我開塔吊的工地,短則三五個月,長則小半年。前年,我在一個工地上待的時間最長,大概工作了一年多,一共蓋了兩棟樓。這個工程結束後,我離開寶雞來到了西安。
每當看到一個工地從無到有,從荒蕪到繁華,轉身離開的那一刻,心情都是百感交集,喜憂參半。
喜的是自己又為這個城市的建設出了一份微小的力,憂的是活幹完了,又要重新前往下一個工地找活了。
在工地中,塔吊司機的年齡基本上都是在30歲到40歲左右。每進一個工地,我都是年齡最小的。工作雖然辛苦,幸運的是遇到的人都對我很好,特別照顧我。
工地上的工種也分得很細,基本上大家都是各管各的那一攤事。熱火朝天幹完活後,塔吊司機就成了百米高空中的孤獨者,遠離地面,沒人上來,沒人記得。
有一次,工地加班到深夜11點多鐘,老闆買來西瓜,同事們在下面吃得不亦樂乎,把塔吊上的我給忘了。幸好有一個大哥想到我,留了幾片西瓜,吊上來給我吃。
還有一年端午節,當時在寶雞的一個工地,中午飯時間到了,我正想下塔吊吃飯,同事在對講機里讓我把鉤子落下去。我還以為是吊材料,沒想到他們給我送上來一大包吃的東西,讓我很感動。
(我在每個工地都是年齡最小的)
工地是沒有節假日的,下雨天才是「名正言順」的休息日。這麼多年來,無數個中秋、端午等等,我都是在工地上度過。
塔吊司機也沒什麼特別的福利,更沒有加班費,每個月就是8000元的工資。遇到好一點的老闆,在節假日送點禮品,不好的老闆,啥都不會送。
有人可能會說,這份工作危險又辛苦,趕緊換一份工作吧。可是生活沒法讓你說走就走,手停口就停,必須抓住手裡的每一分錢。
作為塔吊司機,作息時間很不正常。我每天從塔吊上下來,回到宿舍已經是深夜甚至凌晨,很多時候,同事都睡著了。
我們工地的集體宿舍住著7個人。為了不打擾到同事,我去年年底從宿舍搬了出來,在工地旁邊租了一個單間。距離工地,騎自行車10多分鐘就到了。
房子雖然只有10來平米,但我覺得有了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可以利用一點時間,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視頻剪輯。
而且,每天騎自行車從工地往返的路上,看著工地的變化,自己也找到了奮鬥的動力,心裡還是感覺挺充實的。
(很多時候,午飯只能吊上來吃)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除了塔吊之外的驚喜。我業餘製作的視頻獲得了官方的認可,並獲得了參加相關活動的邀請。前年的10月,我受邀去了三亞。去年9月,又獲得邀請去了九寨溝。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一個工地的塔吊司機,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輩子會有這樣的機會去看看家鄉和工地以外的世界。
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住星級酒店,第一次吃海鮮大餐,第一次看到大海。
這兩次回來,讓我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每個有夢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哪怕夢想再渺小都值得被看到。這就是所謂的越努力越幸運吧,我以後要更加努力。
塔吊司機每天面對的只有鋼筋和水泥,孤獨和危險如影相隨。很多人寧願選擇去送外賣,在地面上跑,相對安全和自由一點。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又願意默默承受呢?
(我父親是個老工人了)
在我們工地上班的男人,大多是農村出生,家庭也一般般,談戀愛就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塔吊不是摩天輪,可以帶著女朋友在上面看日落數星星。遇到一個能理解和認同塔吊職業的女孩子,還挺難的。
我和前女友的分手,就是因為她無法接受我「工地人」的身份。
18歲那年,因為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地,我曾到南方的一個工廠上班。在那段時間,認識了一個女孩,談起了戀愛。
但周而復始的流水線螺絲釘的工作,我越來越感到疲憊和無聊,況且工資還很低。相比之
下,開塔吊雖然也辛苦,可工資高不少,也更充實一些。兩年後,我回到寶雞,繼續到工地開塔吊。
回到寶雞後,我倆的感情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她不希望男朋友在工地上班,哪怕在工廠擰螺絲工資低一點的,也比在工地上班有面子。
可我認為,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況且現在工地上90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我們還有年輕的塔吊女司機。
大家不都都是通過自己的勤勞獲得收入么?我感到彼此的三觀不一致,果斷和她分了手。
(90後會成為工地建設的中流砥柱嗎?)
後來,我就只想著專心工作,努力賺錢,不再考慮談戀愛的事。畢竟,能接受自己的男友在工地上班,而且從事高危職業的女孩,大概率是很難遇到的。
不過在農村,像我這個年齡的男生,不少人已經結婚了。這兩年來,家裡也開始催著我相親。
今年春節回老家,舅舅給介紹了一個女孩。她比我小兩歲,也是寶雞人,住的地方和我家還挺近的。
這個女孩在江蘇的一個工廠里上班,因為疫情,沒有回老家過年。
我們沒見面,只是加了好友,然後就開始網聊。她長得挺漂亮,但是打動我的並不是外貌,而是我們能聊得來,能說到一塊。通過相處,我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
我是一個鋼筋般的男生,有時候和她聊著聊著就忙別的事情去了,忙完後經常忘記回她信息。但她從不怪我,也不生氣,總是讓我忙自己的事情為先。這一點讓我覺得特別暖心。
(我的女朋友,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
前段時間,她從江蘇回到了寶雞,2月中旬,我回老家第一次和她見面。
這次不僅是奔現,還是正式的相親。如今的不少女孩,都會向男生提一些比較現實的條件,可她對我沒有提任何要求。
我喜歡她的細心,她欣賞我的穩重。有一句話說得好,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我決定追她,問她是否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她同意了。
如今我倆的感情挺穩定的。前段時間她來西安看過我,除了四處轉轉,每天都會在出租屋煮好吃的等我下班。
工作重要,掙錢重要,但女朋友更重要。日子過得苦一點,窮一點,但也有簡單的快樂。
(不管生活多難,都要笑著面對)
很多人問我每天那麼努力工作的動力來自哪裡?
我想大概是牢牢定格在我腦海里的那個畫面吧——16歲那年,我坐著車離開家去打工,媽媽站在村口,目送我遠去漸漸變小的身影。
爸媽操勞了一輩子,希望我脫離打工人,可我不但成了一名打工人,而且還是一個高危職業的打工人。
雖然對父母對我最初的期望相背離,但我沒有讓他們操心。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沾染惡習,每月給他們寄錢,幫添置他們捨不得買的生活用品。
去年下半年開始,我攢錢買車,不久之後,我就是有車的人了。我和女朋友打算今年先訂婚,等攢夠錢再結婚。
像我這樣平凡的生活,未必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希望自己未來偶爾也會遇到那麼一點機遇,收穫更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奮鬥和努力的意義。
【口述 | 於野】
【編輯 | 十月波斯說】
真實人物採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採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