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審查批准。這是我國出台的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
暗夜是一種自然狀態,是地球自轉而形成的季節和物候現象,當然地球還要圍繞太陽公轉。一個自轉和一個公轉,就形成了地球環境的晝夜和四季節律。千萬年來,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都在這樣的環境下演化和生存。所以,保護暗夜其實首先是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和環境。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一個事件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每年,海邊沙灘下的成千上萬個海龜卵孵化,小海龜一出生就要回歸到世世代代生息和游弋的大海。雖然回歸大海之路只有海灘那麼一小段,但回歸之路卻很坎坷,這個過程經常會遇到不少天敵,比如,各種專吃小海龜的海鳥。
物競天擇和生存的智慧便教給了小海龜們一些方法,一種是投石問路,一種是在夜間行動。出殼後它們向著地平線亮光方向爬,在自然夜色下,大海泛出的亮光為它們指明了方向。但是,世界一些地方的海洋公園的各種照明燈光和迪斯科的閃爍燈光導致了小海龜誤入歧途。大量的小海龜在出殼後便在閃爍的公園燈光的引誘下爬向錯誤的方向,最後要麼死於脫水,要麼成為海鳥和野狗的美味佳肴。
不只是小海龜需要暗夜,地球上大量的動物都依賴暗夜生存,如鴞、鴟鵂、夜鷹、鼠婦、馬陸、狼、鼯鼠、鼠等,人類越來越多和更亮的燈光造成了它們的生存危機,也是人類的燈光污染造成的生態災難。
因此,保護暗夜和星空,首先就是在保護生態和環境。2007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等機構聯合召開了首屆世界「星光大會」,提出暗夜星空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和遺產,是生態環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全球需重視應對日益嚴重的光污染,使各類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夜間環境得以維繫,使人類世世代代能夠觀測和享受星空的魅力。
當然,保護暗夜星空也有助於科學研究,也即天文學的研究,因為觀察和研究星空需要暗夜,不需要人為的燈光。保護暗夜天空,就要避免人類在夜晚使用太多的光照,其中建立暗夜保護區是一種較好的方式。2014年10月國際暗夜協會發布了《暗夜保護區項目指南》,提出暗夜保護區(DSR)是一處擁有特別或傑出星空和夜間自然環境的公共或者私人地域,應受到專門保護。
暗夜保護區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核心區,天空質量和自然黑夜應達到最低標準,二是外圍區或緩衝區,支持核心區暗夜價值並獲得同等效益。設立暗夜保護區能夠促進生態和星空旅遊;促進夜間棲息地的保護、夜空及其遺產的公共分享等。
中國發布了《暗夜保護地項目標準》,在2014年就建立了西藏阿里暗夜公園,即暗夜保護區。現在,青海省海西州發布我國第一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表明中國的暗夜保護行動不僅納入議事日程和體現在行動上,而且有了法律依據。
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地區是一個高海拔、地域遼闊、大氣透明度高、雲量覆蓋和溫濕度偏低的好地方,光學觀測條件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台地址,特別適宜布局世界一流大型天文台。當世界一流大型天文台建立後,就需要利用暗夜保護區對星空進行觀察和研究,才能讓科學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保護暗夜,維繫白晝和黑夜交替的自然規律,不僅是讓人類獲得暗夜的呵護,還是讓其他依賴於地球晝夜和四季節律生存的萬物都有良好的生存條件。 □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