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5月17日電 能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可每秒傳輸1.2TB數據的光纖、會自動對焦的手機熱像儀……5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在湖北武漢舉行,集中亮相的近百項全球光電領域前沿技術創新成果,折射出一束束「光」,正穿透千行百業,點亮多彩生活。
「油污、鐵鏽不好處理,有了它,你也許就不用發愁了。」在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員張怡澤正向觀眾介紹一款攜帶型激光設備,只見他輕點手持操作器,激光所及之處,銹面瞬間去除。
張怡澤說,激光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是製造業的重要工具。這款背在身上的激光工坊,最大亮點在於一體式小巧設計,打破了傳統激光設備的空間限制,可不受場景限制,隨背隨走開展清洗、深雕、標記作業。

觀眾在光博會上參觀紅外望遠鏡。新華社記者杜子璇 攝
一束「光」可以化作一把刀,也能鋪架信息傳播的高速公路。
「這款光纖可以每秒傳播1.2TB數據,相當於150部單部達8GB的高清電影。」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展台,該公司副總裁鄭昕正在介紹該公司新研發的空芯光纖。
空芯光纖是一種光纖內部不再具有實體纖芯,只存在空氣或真空的新型光纖。相較於傳統玻芯光纖,空芯光纖具備超大容量、超低損耗、超低時延的特點。
鄭昕說,空芯光纖的技術突破,為數據中心間互聯、AI大模型、金融交易等時延敏感場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未來有望應用於長距離通信、金融高頻交易、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等各個領域。
一束「光」同樣能與AI融合,通過光電感知、智能光控、光通信等成為人工智慧體的眼睛、大腦和神經。

觀眾在光博會上參觀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杜子璇 攝
「快看,這個機器人的動作跟真人一模一樣。」在武漢灝存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穿戴著感測設備的工作人員動了動手,一旁的人形機器人也做出了相同動作。流暢的動作,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該公司工程師付龍說,該企業主要研發人形機器人運動神經中樞系統,利用這一系統,可將人形機器人的動作轉角精度控制在0.001度,動作延遲控制在3毫秒以內。目前,應用相關技術的人形機器人已在一家車企「上崗」,專司物料分揀和擺放。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正讓一束束「光」,變得觸手可及,引領著社會邁向一個更智能、更便捷的未來。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光博會不僅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中國光電子信息領域的創新實力和發展潛力,更將匯聚全球智慧,加速轉化成產業鏈升級的澎湃動力。
新華社記者王自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