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5年5月21日12時05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迎來歷史性時刻——由其微納航天器創新中心與賽特雷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北理工珠海01星」(星睿十一號衛星),搭乘力箭一號遙七運載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輕小型敏捷遙感衛星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發射現場 受訪者供圖
國際領先!最輕0.5米解析度敏捷衛星刷新紀錄
作為目前國際最輕的0.5米光學空間解析度敏捷遙感衛星之一,「北理工珠海01星」憑藉多項核心技術創新成為焦點。衛星採用平台載荷一體化架構與機電熱多學科協同優化技術,通過智能任務規劃系統與姿軌控制系統創新設計,突破了輕小型衛星「快速機動—快速穩定」的高精度成像技術瓶頸,可實現星下點推掃、同軌多條帶拼接及非沿軌成像等多模式敏捷成像,為災害監測、資源調查等領域提供更高效的遙感數據支持。
校企協同!航天創新實踐平台培育雙領人才
此次發射背後,是北理工珠海校區微納航天器創新中心團隊多年的技術積累與使命擔當。該中心傳承聚焦空間新技術探索與空間環境探測,構建起校企協同的微納衛星創新實踐平台,旨在培育兼具航天專業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雙領人才」。其研發方向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僅為大灣區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更助力高水平一流大學校區建設。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微納航天器創新中心 受訪者供圖
空天布局!構建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
在空天信息學域,北理工珠海校區依託臨近空間環境特性及效應全國重點實驗室,錨定國家空天安全與新域新質能力戰略急需,以「空天智能」技術體系為牽引,系統布局智能材料、感知、網聯、計算、裝備五大創新平台。通過融合計算機、航空宇航等「雙一流」學科集群優勢,該校區正構建涵蓋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到應用示範的空天領域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致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國家級空天技術策源地,為大灣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發展築牢技術根基。
從2019年「北理工1號」衛星成功發射,到如今「北理工珠海01星」閃耀星空,北京理工大學在航天強國的征程中持續書寫「理工力量」。
文|何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