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2025年05月23日22:14:06 科學 1113

04

時間真的在「流動」嗎?

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從科學角度看,時間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

我們覺得時間像一條線,從過去流向未來,我們站在中間的「現在」,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前進。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可當物理學家試圖量化、定義、建模這個「線」的流動方式時,發現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

時間,可能根本就沒有「流動」這回事。

時間不是「流動」,而是「維度」

在牛頓時代,人們認為時間是絕對的、均勻的、獨立於空間存在的——宇宙的時鐘在後台「均速滴答」,不會因為任何事而改變。

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他指出:不同速度運動的物體,其時間流速不同,越接近光速,時間流得越慢,當你以接近光速運動,你的「1秒」,可能是別人的「10年」。

這不是理論幻想,而是實驗證實過的現實

1971年,美國海軍實驗室做了一個著名實驗:他們把高精度原子鐘分別放在飛機和地面上,同步計時。結果表明:飛機上的鐘確實比地面上的「慢了一點點」。

這就是時間膨脹的直接證據。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甚至連引力也會影響時間:

你離地球越近,時間流得越慢;

你站在珠穆朗瑪峰上,老得比海平面的人快一點點。

所以,在現代物理中,時間並不是「流動的東西」,而是我們存在的四維時空結構中的一維坐標軸

我們不是「沿著時間線前進」,而是「存在在某一個時間坐標上」。

量子實驗更離譜:未來可以決定過去?

而到了量子物理層面,時間表現得更加詭異。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延遲選擇實驗」。

它最早由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後被多次實驗證實。

這個實驗的核心在於:一個粒子是以「波」的方式通過縫隙,還是以「粒子」的方式?

看你之後怎麼測量,它才「決定」自己過去是怎麼走的。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粒子在穿過縫隙的時候,尚未「決定」自己是波還是粒子,它要等你最後的測量行為再「回頭決定」自己「過去的行為」。

這就像:你今天晚上吃了什麼,取決於你明天早上想不想回憶。

這完全違背我們對「因果」的直覺,也讓「時間的單向流動」這個概念,在最基本的粒子層面上失效了。

為什麼我們覺得時間在流動?

既然時間在物理學中不是流動的,那我們為什麼感覺「時間像水一樣在流逝」?為什麼我們記得過去,卻無法預見未來?

這個問題,目前最主流的解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簡單說,它告訴我們:任何孤立系統的「無序程度」總是會增加。

這就造成了一個「箭頭」:

冰塊融化成水 → 熵增加;

房間變髒 → 熵增加;

你從童年走向老年 → 熵增加;

在這個「熵增方向」上,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單向性」。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但這只是從宏觀統計行為中推導出來的「方向感」,不代表時間本身真的在「流動」。

更可能的情況是:我們的意識只能向一個方向「讀取」時間這條坐標軸,因此我們才有「過去→未來」的幻覺

時間可能是人類認知的「界面現象」

一些理論物理學家甚至提出:時間可能不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而是我們所處世界某種「低維投影」的副產品

這與全息原理相呼應——我們看到的世界,也許只是某個更高維度宇宙在「投影屏幕」上的投影。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就像電腦屏幕看到的進度條,並不代表真實的計算過程,只是一個「用戶界面」。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可能只是意識在高維結構中的「掃描路徑」——不是時間在動,而是我們在動。

如果沒有時間會怎樣?

這個問題你可能沒法想像,但科學家正在嘗試建構「無時間物理學」。

比如:

「無時間量子引力理論」:試圖在沒有時間參數的前提下定義宇宙演化;

「熵場模型」:用系統內部的「信息分布狀態」代替時間;

「宇宙塊論」:認為宇宙是一個固定的四維結構,過去、現在、未來都「同時存在」。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這些理論目前仍在探索中,但有一個共識越來越明確:時間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滴答滴答」的東西。

它不是鐘錶里走出來的聲音,而是整個宇宙結構里,我們意識所能感知的一條路徑

05

外星文明在哪裡?

你仰望星空時,是否也曾想過:「宇宙這麼大,真的只有我們嗎?」

這不僅是浪漫詩意的疑問,更是一道科學界至今無解的頂級難題,它有一個名字:費米悖論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它的邏輯非常簡單,簡單到令人不寒而慄:

宇宙中有超過2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中有數百億顆恆星

其中很多恆星擁有類地行星,溫度適宜、可能有液態水

生命的起源在地球上並不罕見,從單細胞到人類只用了約40億年;

那麼,按照概率——外星文明應該比比皆是,甚至早就該出現在我們面前。

可現實是我們一無所獲。

這個問題是誰最早提出的?

「費米悖論」這個名字,來自諾貝爾獎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1950年,這哥們在一次午餐時突然問出一句話:「他們都在哪?」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費米的意思是:如果高等文明存在,他們早就應該通過恆星際旅行擴展勢力,甚至殖民銀河。如果他們存在,我們為什麼什麼都看不到?

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答案,卻像一根針扎在整個天文學界的心頭。

我們真的在尋找嗎?是的,而且已經找了幾十年

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啟動了人類第一次系統性「監聽宇宙」的計劃——奧茲瑪計劃,用射電望遠鏡監聽附近類太陽恆星是否發出人工信號。

此後幾十年,SETI(搜尋地外文明)項目持續運行:

啟用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直到2020年坍塌);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向太空發射了金唱片旅行者1號);

在1990年代後期啟動了「鳳凰計劃」「突破監聽計劃」;

甚至動員了全球志願者參與SETI-Home項目,用家用電腦分析信號。

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監聽了數千顆恆星方向的數十億次信號數據

結果呢?

完全沒有任何確鑿的人工信號。

可能的解釋1:他們真的不存在?

有一種說法是:地球就是宇宙的孤島,我們是唯一的智慧生命。

這個觀點被稱為「稀有地球假說」,它認為:宇宙雖然大,但適合生命演化的條件極其苛刻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地球剛好位於「可居帶」、有磁場、有月亮穩定氣候、有板塊運動、有豐富化學元素……這是億萬星球中極其罕見的「超級組合」。

也許,我們是「宇宙彩票」的中獎者。

但問題是,這個解釋過於「人類中心論」,沒有證據,也沒有預測力。

可能的解釋2:文明無法跨越「大篩子」

另一種解釋叫做「大過濾器理論」。

它認為:從生命起源 → 多細胞 → 智能 → 工業化 → 星際文明,這一連串路徑中,某一關極其難以跨越

這個大篩子可能是:生命起源本身極其罕見;多細胞進化幾率極低;文明一旦發展出工業就會自我毀滅(如核戰、氣候崩潰、AI失控);或者,跨越星際的技術根本實現不了。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我們不知道這個「過濾器」在我們前面還是後面。

如果在我們之前——說明我們已經幸運地跨過了;

如果在我們前方——那就意味著:我們終將被篩掉。

可能的解釋3:我們根本無法識別他們

也許外星文明根本不想發信號,或者他們的存在方式,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能力。

他們可能通過中微子通信,我們根本無法監聽;

他們可能早已「數字化」,生活在量子計算構成的「虛擬宇宙」中;

他們可能進化成純能態形式,無需物理載體;

甚至,他們已經「升維」,我們只是「二維屏幕」上的點,根本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這被稱為「認知邊界假說」:我們只能理解與自己相似的智慧形態。

就像螞蟻聽不懂人類在談哲學,人類也可能無法理解「高維智慧的存在方式」。

可能的解釋4:他們曾來過,但早已離開

地球有46億年歷史,但人類文明只有幾千年。

如果有一個外星文明在1億年前經過地球,留下了一些信號或痕迹,我們根本不可能發現。它們可能早就被地質運動抹去,被海洋淹沒,或者根本就不在我們能理解的頻率上。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這被稱為「時間錯位理論」。

我們不是沒有接觸,而是錯過了時機

可能的解釋5:他們在看著我們

這是「動物園假說」的核心觀點:

外星文明早已知道地球的存在,但為了不干擾我們,就像我們觀察野生黑猩猩一樣,選擇不打擾、保持沉默。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他們在看我們,就像我們在看火星——帶著好奇,也帶著實驗者的距離。

這種觀點雖然沒有證據,卻最能解釋「為什麼一切都那麼安靜」。

科學界的共識:沉默,本身就是一種答案

SETI研究人員在2023年發布的最新報告中承認:「我們目前沒有接收到任何具有明確人工特徵的宇宙信號。」

也就是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宇宙級的沉默期」

這不是失敗,而是一個殘酷的現象本身:

宇宙之大,寂靜之深,反而更讓人困惑。

06

宇宙會終結嗎?

在數十億顆恆星之間,在看似永恆的星空之上,我們總以為宇宙是「永遠存在」的。

但現代宇宙學卻告訴我們:宇宙不僅有起點,也極有可能有終點。而且,這個終點,可能離我們並不遙遠。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模型一:大收縮——宇宙像氣球一樣爆炸又坍縮

這是早期科學家最熟悉的「宇宙閉環」模型。

它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後膨脹,但總有一天,引力將戰勝膨脹的動能,整個宇宙會像氣球一樣開始萎縮,最終所有星系、恆星、原子,甚至空間本身——在一個新的奇點中崩塌。

這個模型在20世紀廣受接受,直到一項震驚科學界的發現改變了一切。

1998年,兩支獨立的天文團隊(由索爾·波爾馬特亞當·里斯領導)在觀測遙遠超新星紅移數據時,發現這些超新星的光線顯示:宇宙不僅仍在膨脹,而且膨脹速度正在加快。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這完全違背直覺。就像一個被拋出的球,居然不是減速落地,而是越飛越快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科學家提出了我們上面說的的概念:暗能量

它就像宇宙中的「反引力」,推動空間本身不斷膨脹。

這意味著:宇宙的命運,掌握在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暗能量」手中。

模型二:熱寂——宇宙不會毀滅,但會永遠沉寂

這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宇宙終結模型。

它認為:

暗能量將持續推動宇宙膨脹;

星系之間越來越遠,最終彼此「看不見」;

恆星耗盡燃料,一個個熄滅;

黑洞蒸發殆盡(霍金輻射);

溫度趨於絕對零度,粒子運動幾乎完全停止;

整個宇宙進入「最大熵狀態」——再無任何可用能量。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這不是爆炸,也不是毀滅,而是一場漫長到幾乎無法感知的「熄燈」儀式

最終,空間還在,「時間」還在,但一切都沉默了。

模型三:真空衰變——一瞬間摧毀整個宇宙

這是最「驚悚」的終極命運,也是真實存在於粒子物理理論中的可能性。

根據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場理論,目前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一個「亞穩態真空」——也就是說,它只是暫時穩定,但並不是最穩定的狀態。

如果有一天某個點突然發生量子隧穿,進入某種「更低能量」的真空狀態,那一點就會變成「真實真空」,並以光速向四周擴展。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所過之處:

原子結構無法維持;

化學鍵斷裂;

時間與空間的規則被重寫;

宇宙常數、基本物理常數全部改變;

整個宇宙瞬間「重啟」——而我們不會有任何察覺。

這不是幻想,而是理論物理模型允許存在的真空衰變過程

2013年,《Nature》期刊發表論文指出:「根據當前已知的希格斯玻色子質量與頂夸克質量的數值組合,我們的宇宙確實可能處於亞穩態真空。」

但別擔心,如果發生,它也許是在1000億年後,也許是下一秒,而我們都不會知道。

我們能「看到」宇宙終點嗎?

很可能不能。

因為在「熱寂」模型中,絕大多數星系將在1萬億年後變得彼此「不可見」——連光都無法傳播到彼此之間。

而在「真空衰變」中,事件發生的瞬間就已經結束一切,不會有任何預兆或觀測可能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我們甚至可能已經在一個「真空泡」擴展的途中,只是它還沒追上我們。

宇宙的終點,不一定是毀滅——但它一定是人類認知所不能穿越的邊界

我們可以計算它、模擬它、推演它,但極有可能,我們永遠無法「抵達」它。

終點也許不是「爆炸」,而是某天你仰望星空,再也看不到任何星星。你會以為是天氣不好,其實,是宇宙的「燈」一盞盞熄滅了。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這些謎題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可能沒有答案。但它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提醒我們:人類並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智慧的終點。

而以我們人類有限的智慧,去探討無窮無盡的宇宙,是不是真的可以追尋到答案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下)

04時間真的在「流動」嗎?我們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從科學角度看,時間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概念之一。我們覺得時間像一條線,從過去流向未來,我們站在中間的「現在」,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前進。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 天天要聞

宇宙6大未解之謎,可能人類永遠找不到答案(上)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科學的力量一次次改寫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哥白尼提出「太陽不是宇宙中心」,到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從愛因斯坦彎曲了時空的結構,到薛定諤在貓的命運中揭示量子的不確定性——每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曾讓人類視野擴展了一大步。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 天天要聞

5000多款產品亮相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

以「步入低空經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3日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行的國際低空經濟與無人系統博覽會及第十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吸引了國內外825家企業,攜5000多款無人機系統裝備產品進行現場展示。5月23日,參會者了解一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 天天要聞

國外空天公司開始銷售極光亞軌道太空梭

5 月 22 日,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宣布,它已開始接受可在亞軌道飛行中運載小型有效載荷的「極光」(Aurora)太空無人太空梭的訂單。 該飛機可攜帶6公斤有效載荷,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熱帶生物多樣性數字平台上線

5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打造的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平台正式上線,這是中國首個以熱帶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數字平台,讓西雙版納超1.5萬種物種數據「有跡可循」。作者:孫敏、胡攀、張楠、楊林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