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
青島市急救中心
接到市民求救電話
嶗山區沙子口附近
一名女子干農活時
不慎被蛇咬傷

據介紹,根據毒蛇咬傷的臨床癥狀,可分為無中毒、輕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
●細胞毒毒蛇咬傷的傷口,會出現麻木或劇痛並逐漸加重,傷肢迅速腫脹,甚至壞死。
●血液毒毒蛇咬傷的傷口會出血不止。
●神經毒毒蛇咬傷多伴有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等全身性中毒癥狀。
●無毒蛇咬傷時,皮膚留下細小齒痕,局部稍痛,可起水皰,無全身反應。

2024年6月,青島的吳先生(化名)在山上撿雞蛋,不慎被毒蛇咬傷頭部,很快就出現噁心、憋氣伴有呼吸急促,意識欠清、渾身濕冷的癥狀。
家屬發現後,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

西海岸120接診後,又緊急聯繫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急診醫學部。
患者屬於蛇咬傷重度蛇毒液中毒導致多臟器(肝、腎、心、腦、肺)功能不全、意識不清、休克、大小便失禁,醫生為患者開放雙靜脈通路抗休克藥物、抗蝮蛇毒血清、留置導尿、胃腸減壓,臟器功能支持,並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同時,邀請eicu、心內科專家會診,eicu張亮主任給予患者中心靜脈置管,快速補液補鉀,在糾正休克的同時給予患者抗蛇毒治療。
萬幸,吳先生的病情終於穩定,並痊癒出院。


有毒蛇和無毒蛇
如何鑒別?
專家介紹,青島地區蝮蛇大多為灰褐色,頭呈三角形,脖子較細。無毒蛇頭比較小,頸部比較粗,爬行速度很快。
毒蛇咬傷局部可見兩顆較大呈「..」分布的毒牙咬痕,亦有呈「 :: 」形,除毒牙痕外,還可出現副毒牙痕迹的分布形狀。
無毒蛇咬傷是前後一致的細小牙痕,呈鋸齒狀或弧形排列。

「在小珠山地區常見的有赤鏈蛇、菜花蛇和土灰蛇,菜花蛇無毒,赤鏈蛇微毒,土灰蛇是比較危險的。」
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工作人員介紹,最近兩年發現蛇增多的主要原因還是環境變好了,再就是小眾旅行方式多了,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非遊覽區也並非不可踏足的「禁區」。需要注意的是,無毒蛇類如果受到威脅或驚嚇,也可能做出攻擊行為。

首先,離開危險區域。如果有機會,可以拍攝蛇的照片或者記住花紋、體型等特徵,方便醫生快速辨別蛇的種類,從而找到相應抗毒血清。
其次,要保持鎮定,不要驚慌奔跑。運動會加速體內血液循環,讓毒素更快蔓延到全身。
然後,可以在傷口輕輕擠壓,清除一些毒素,用礦泉水或者山泉水清洗。在局部用乾淨毛巾或衣物進行加壓包紮。

很多影視劇里,一些人被咬傷後用嘴吸出來。這種方式並不建議,存在極大風險。
被咬傷後,很多人都知道要在傷口近心端包紮,減緩血液迴流。有些人以為扎得越緊越好,這其實是個誤區,一定要適度包紮,否則容易損傷神經或者血管。
此外,盡量不要用鞋帶,而是選擇乾淨的毛巾或者衣物包紮。阻礙靜脈血迴流的同時,也要保持動脈血流通。最重要的是要第一時間趕往醫院,注射相應抗毒血清,才能徹底痊癒。


目前,青島第八人民醫院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常備抗毒血清。如果發現被蛇咬傷,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到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