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養生正當時!谷醫堂中醫黎志清詳解三伏貼:冬病夏治的「黃金鑰匙」

2025年07月08日12:23:07 健康 1537

  隨著小暑節氣的臨近,一年中最炎熱潮濕的「三伏天」即將到來。民間素有「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之說,因此,這段時間不僅是自然界陽氣最鼎盛的時期,更是中醫推崇「冬病夏治」的黃金窗口。谷醫堂中醫師黎志清指出,抓住三伏天調理體質,科學運用傳統外治法「三伏貼」,能有效祛除體內寒濕、增強抗病能力,為秋冬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中醫智慧:三伏貼為何能「冬病夏治」?

  三伏貼療法源於中醫「天人相應」理論和「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在三伏天——全年氣溫最高、人體毛孔舒張、氣血趨於體表之際,選用具有辛溫散寒、活血通絡、化痰平喘功效的中藥製成藥膏,貼敷於特定經絡穴位。此時藥物更易透皮吸收,直達病所,充分激發臟腑陽氣,達到溫通經絡、驅逐寒邪、平衡陰陽、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從而顯著減少冬季易發或加重的疾病。

三伏養生正當時!谷醫堂中醫黎志清詳解三伏貼:冬病夏治的「黃金鑰匙」 - 天天要聞

圖為谷醫堂中醫館

  適用廣泛:三伏貼適合哪些疾病?

  三伏貼的根本作用是溫陽散寒,主要適用於陽虛、寒凝相關的病症。其核心適應症人群包括:呼吸系統疾病:體虛易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肺心病、鼻炎等;消化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等;小兒疾病:體虛易感冒、鼻炎、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慢性腹瀉、厭食、遺尿等;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亞健康調理: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怕冷、四肢冰涼),氣虛體質(疲倦、氣短),痰濕體質、亞健康等。

三伏養生正當時!谷醫堂中醫黎志清詳解三伏貼:冬病夏治的「黃金鑰匙」 - 天天要聞

圖為谷醫堂醫生在貼敷三伏貼

  調理體質:科學貼敷是關鍵

  三伏貼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將中藥粉用生薑汁、食用油等調製成糊狀,置於貼片上貼敷於穴位。藥物成分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作用。谷醫堂中醫師黎志清提醒,為確保療效與安全,務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根據個體體質和具體病症辨證選穴用藥!穴位主要選取背部、胸腹部和四肢。成人及6歲以上兒童一次貼6-10個穴位,6歲以下兒童一次貼5-8個穴位,4次為一療程。三伏貼一般建議連續貼敷3年,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持續發揮療效,有效祛除病邪,中斷治療可能導致疾病遷延難愈。

三伏養生正當時!谷醫堂中醫黎志清詳解三伏貼:冬病夏治的「黃金鑰匙」 - 天天要聞

圖為谷醫堂總部

  把握天時:2025年三伏貼最佳貼敷時間

  「三伏貼」的療效與時間點密切相關,通常要求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貼敷一次(即「三伏貼」名稱由來),2025年入伏時間是7月20日,谷醫堂中醫師黎志清建議大家按照以下時間表進行貼敷:伏前貼:7月10日-7月19日;初伏貼:7月20日-7月29日;中伏貼:7月30日-8月8日;末伏貼:8月9日-8月18日。

  在貼敷三伏貼的過程中,約有1%—5%的人敷貼後可能會發泡,這是由於藥物被人體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致。臨床經驗表明,皮膚起泡反應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較好。若出現大水泡,不用著急,該水泡為無菌發泡,用消毒針刺破皮膚,放出液體後,用絡合碘消毒即可,發泡處必須敞開,切忌用紗布包裹。

  抓住三伏天冬病夏治黃金期,「貼」出健康好體質!谷醫堂中醫師黎志清再次強調:「三伏貼並非一貼就靈的神葯,需根據個體體質差異辨證選穴用藥,建議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規範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通訊員:羅清平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多次警告:高溫天氣,吃完鈣片後,請務必注意這4個隱患 - 天天要聞

醫生多次警告:高溫天氣,吃完鈣片後,請務必注意這4個隱患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吃降壓藥不能吃西瓜?醫生提醒:吃降壓藥時,最好遠離「4物」 - 天天要聞

吃降壓藥不能吃西瓜?醫生提醒:吃降壓藥時,最好遠離「4物」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聽說吃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 天天要聞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癌種,亞洲則是胃癌的高發地區。從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胃癌將是一個持續的重要公衛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正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在不同風險人群中,50歲以下的患者比例正在增加。今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來自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