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廣州增城,荔枝紅透枝頭。來自荷蘭的運動愛好者安妮(化名)捧著剛摘下的糯米糍荔枝,臉上卻難掩因腰腿痛帶來的愁容。誰料想到,這場跨越亞歐大陸的旅程,竟讓她在嶺南之地,邂逅了驅散數月病痛的「東方智慧」。
10分鐘微創術:針尖上的「精準狙擊」
近日,增城區中醫醫院骨傷二科(脊柱骨科)診室里,安妮扶著腰部,用生硬的英語配合手勢比畫。曾偉權主任醫師團隊打開翻譯軟體、鋪開解剖圖譜,主治醫師周劍鴻用鋼筆在紙上畫出l5/s1椎間盤的位置,梁澤乾中醫師則模擬直腿抬高試驗——當安妮因疼痛蜷縮身體時,護士廖錦玲立刻遞上熱敷包。
「我們用 ct 影像指著突出的髓核,安妮點頭說『yes! that's it!』」 曾偉權回憶,患者眼中閃過的光亮,讓團隊篤定了診斷方向:腰椎間盤突出繼發神經根壓迫。這場持續2小時的接診,沒有流利的外語,卻靠繪圖、手勢和反覆確認,在醫患間搭建起信任橋樑。
完善影像學檢查後,該團隊制定了「階梯治療」方案:先嘗試中藥封包、牽引等保守療法,若效果不佳則啟動微創介入。一周後,安妮的疼痛仍反覆發作,手術指征明確。
手術室里,c型臂x光機投射出淡藍色光影。周劍鴻手持穿刺針,如執毛筆般穩健—— 在影像引導下,針尖以毫米級精度刺入l5/s1椎間孔,消炎鎮痛藥物如「精準導彈」浸潤受壓神經根。「done!」當針頭退出的瞬間,安妮突然用中文輕呼:「不痛了!」計時器顯示,手術僅耗時10分23秒。
中醫康復「組合拳」:讓鬱金香與艾草香共鳴
手術後次日,安妮的病房裡飄起了川芎、獨活的葯香。這劑辨證開出的獨活寄生湯,讓她不禁感嘆:「腰背像曬著荷蘭的陽光,暖暖的。」針灸師手持蘄艾條懸灸腰陽關穴時,她盯著穴點陣圖好奇地說:「這和阿姆斯特丹的熱療完全不一樣,溫溫的能量好像能滲到骨子裡!」
讓安妮稱奇的是中藥封包療法——炒熱的吳茱萸與粗鹽裝入布袋,隔著紗布敷在痛處,「就像有雙溫暖的手一直在輕輕按摩」。火龍罐治療時,罐體內的艾條隨陶罐遊走滲透,後腰漸漸浮現的淡紅痧痕,被她笑著比作 「鬱金香在晨光中綻放」,還特意拍下來發給遠方的家人。
中藥透葯療法更是新鮮體驗:電極片固定在安妮的腎俞穴,當歸、川芎藥液借著中頻電流滲入深層。她說,電流像小魚在皮膚下遊動,藥味好像順著骨頭縫鑽進去了。同時, 康復師還教她用伸筋草藥湯熱敷,打趣說這是 「給腰椎做荷蘭式spa」。
這劑「中醫組合拳」,讓安妮的康復進程遠超預期,喜悅、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在病房裡,她將晒乾的艾草與從荷蘭帶來的鬱金香乾花裝進玻璃瓶里——東方草藥的清香與西方花卉的雅緻在此相遇,恰如這場跨越國界的治療,用中西醫結合的智慧,寫下最動人的健康註腳。
文|記者 馬燦 通訊員 郭翠萍 王傑 廖錦玲
圖|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