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藥物為何兩種價格?」近日,來自重慶的鄧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在位於重慶銅梁區的一家藥店購買三黃片(葵花),店員告知售價為18元一盒,結賬時,鄧女士掏出醫保卡準備付款,收銀員見狀提醒她,刷醫保個人賬戶比付現金貴,需要支付26元。
對此,鄧女士當即提出了質疑,得到的回復是「價格一直就不一樣」。面對明顯不合理的價差,鄧女士拒絕付款,最終在附近另一家非定點藥店,以16元的價格購入同款藥物。
一直以來,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因資格審定嚴格、服務質量較高而受到參保人員信任。如今,一些藥店為何「坐地起價」,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由此進行了採訪。
參保人購葯遇「陰陽價」

據鄧女士回憶,在重慶市萬州區的一家藥店,她也曾遇到過「陰陽價」。
去年冬天,鄧女士的孩子出現了過敏癥狀,她本想在外賣平台下單小區門口藥店的過敏葯,但由於情況比較緊急,還是決定出門購買,「能省半個小時時間」。到店後她發現,自己選定的鹽酸西替利嗪滴劑(澳博達),在平台上的價格為25.8元,而使用醫保個人賬戶的話,要30多元。
鄧女士向店員出示了平台的價格截圖,對方表示,如果她不刷醫保個人賬戶,便可以按照線上價格支付。情急之下,鄧女士沒有深究,使用會員折扣後,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了29.5元。
這兩次不愉快的經歷讓她有些困惑,「刷醫保個人賬戶的話,葯價高、不划算,畢竟個人賬戶里的錢也是自己的錢;不刷的話,那些錢就『躺』在賬戶里,也失去了參保的意義,好像怎麼選都吃虧。」
記者採訪發現,鄧女士的經歷並非個案。一次感冒後,來自湖北武漢的張先生前往藥店購買止咳藥,店員向他推薦了標價26元的金蓮花軟膠囊(惠海希康),張先生隨後刷醫保個人賬戶付了款。但他發現,自己的醫保個人賬戶被扣了35元,比價簽上多出9元。
對此,張先生在「城市留言板」上進行反映。沒過多久,武漢市醫保局的工作人員給他打來了電話。對方解釋稱,如果一款藥品能夠在湖北省葯械集中採購服務平台上採購到,藥店就要參照公立醫院的價格定價,而目前醫保藥品目錄範圍內的藥品大部分都已進入該平台。該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定點零售藥店在採購價的基礎上加價10%~20%較為合理,如果發現價格虛高或「兩套價」,參保人可以要求查看藥店的「進銷存」系統。
「醫保個人賬戶的錢怎麼成了『唐僧肉』?」幾位受訪對象有同樣的困惑。
藥店為轉嫁成本「坐地起價」

「刷醫保個人賬戶買葯和貸款買房有點像。」對於藥店「獅子大開口」的行為,張先生有自己的猜測。他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全款買房之所以更有議價空間,是因為款項直接打到開發商賬戶,而如果貸款買房,開發商要等待銀行批款,資金迴流的壓力較大,自然要抬高售價。「同樣,對藥店來說,若刷醫保個人賬戶買葯,資金是否也延遲到賬?」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分析稱,參保人刷醫保個人賬戶買葯後,資金並非直接從患者個人賬戶流向藥店,而是先進入醫保經辦系統,再由醫保部門和藥店進行結算。若存在統籌報銷的部分,還需要藥店先行墊付。根據各地政策,結算周期往往是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在提交結算申請時,藥店需要提供相關數據和銷售記錄以備審核,還需支付約2%~3%的手續費。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藥店將資金和時間成本分攤到葯價上,向參保人轉嫁成本。」鄧勇表示,此外,不少參保人對葯價敏感度較低,也給了一些定點零售藥店違規操作的空間。
「既然享受了與醫保簽約帶來的優勢,藥店就應該承擔醫保結算周期所帶來的成本。」社會保障法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認為,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藥店都不能推行「陰陽價」,這違反了價格法中有關「明碼標價」的規定,涉嫌價格欺詐,擾亂了藥品市場的秩序,侵害了參保人的權益。
根據基本醫保有關規定,職工醫保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也就是說,個人賬戶屬於醫保基金。王天玉表示,部分藥店相關行為也有騙保之嫌,或造成醫保基金「跑冒滴漏」。
鄧勇進一步指出,藥店無故抬高價格,一定程度上會降低人們繳納醫保的積極性。進而言之,還可能引起參保人誤解醫保政策。
遏制套利行為,防止醫保基金被浪費

受訪專家認為,為維護參保人權益、防止醫保基金被浪費,相關部門應及時關注這一現象,督促定點零售藥店統一定價、明確定價,最大限度遏制各種騙保、套利行為。
王天玉建議,一方面,醫保部門應強化定點零售藥店的日常管理,加大飛行檢查力度,在審核結算數據時,可採用技術手段識別葯價虛高的情形;另一方面,提升醫保精細化管理水平,依據量化評分,對定點零售藥店開展動態分級管理。若在後續檢查中發現不符合原級標準的,如出現不誠信的經營行為,即扣除相應分數;若情節嚴重,即取消醫保定點資格,以倒逼藥店公平競爭、合規經營。
「『陰陽價』既然能夠讓參保人有所察覺,說明已經不是個別現象。」鄧勇建議,醫保部門應引入社會監督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參保人發現問題後及時反映。
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推進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的通知》,提出推進醫保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為定點醫藥機構運行持續注入流動資金。以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為支撐,在做好醫保基金預付的同時,充分考慮定點醫藥機構需求和能力,2025年全國80%左右統籌地區基本實現即時結算,2026年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實現即時結算。
「此舉有望不斷提高結算效率,緩解定點零售藥店的資金壓力。」受訪專家表示。
鄧勇提示參保人,要增強維權意識,主動了解醫保政策、醫保支付相關知識,避免自身權益受損以及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浪費。他同時表示,隨著互聯網藥店的興起,醫藥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實體藥店應當有危機意識,努力修鍊內功,憑藉專業的服務建立差異化優勢,而非為了蠅頭小利鋌而走險。
工道 第 878 次推送
「往期精彩」
不到30分鐘完成體檢!這個工會「醫療艙」正在等小哥們「上車」
一周速覽 | 全國總工會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討班開班;浙江平湖「一人一檔」制定在職勞模履職標準
每周上4.5天、休2.5天,可行嗎?
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陳曦
本期編輯:陳曉燕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