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十分常見,當反覆鼻塞並伴隨出現進行性嗅覺功能喪失的癥狀時,要警惕嗅神經母細胞瘤。」近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區副主任葉棟介紹,就在不久前他接診了一位這類患者,最終通過手術治療切除了病灶。
兩年前,45歲的王先生出現了反覆鼻塞的癥狀,一直以為是過敏性鼻炎,用一些消除水腫的藥物之後,鼻塞就會好轉就沒放心上。1年前,王先生髮現自己的嗅覺功能逐漸遲鈍,4個月前,更是發展到了完全聞不到氣味的狀況,於是找到了葉棟。
經過詳細診療,葉棟發現王先生的嗅覺測試顯示評分只有7分,而正常人的分值至少是30分,便建議王先生做嗅覺磁共振、鼻內鏡和鼻竇ct檢查。
經檢查,醫生在王先生的鼻腔頂部發現了一個約3cm大小,粉紅色團塊樣,該團塊一碰就會出血。憑藉近20年的臨床經驗,葉棟判斷是嗅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原發於鼻腔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位於鼻腔頂部嗅覺神經上皮,會出現流鼻血、嗅覺衰退、鼻塞等癥狀。由於癥狀與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類似,不典型,很多患者並不重視,因此嗅神經母細胞瘤往往難以早期診斷,誤診、漏診率較高。
葉棟為患者做手術(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供圖)
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式,但常規為了徹底清除腫瘤,往往會犧牲患者的殘存嗅覺功能,手術治療後患者會過上「無味」的人生。如何力求完全切除惡性腫瘤,同時又保留患者殘存的嗅覺功能,這是手術中最大的難題。
葉棟於是聯合影像科、神經外科、放療科多學科協作,決定在影像導航輔助下進行微創手術並以放療鞏固效果,儘可能保留嗅覺功能。最終,王先生的手術順利進行,影像導航能夠精準定位腫瘤邊界,醫生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了嗅覺功能。術後,王先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嗅覺功能鍛煉,目前,他的嗅覺評分已經達到了33分。
「如果出現長時間單側鼻塞、嗅覺減退伴隨間歇鼻出血,或者常規治療無效的『鼻炎』等情況患者,應儘早找專業醫生做相關檢查,以排除嗅神經母細胞瘤的可能性。」葉棟說。(徐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