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有個客戶找我訴苦,說連續三周嚴格管理飲食,結果周末陪孩子吃了頓烤肉自助,第二天體重回到原點。她氣得想放棄:「我連烤肉醬都不敢多蘸,只吃了五片牛肉,憑什麼?」
翻了她三天的飲食記錄,發現她吃完烤肉後正常吃飯。問題就出在這兒——放縱餐後沒及時補鉀。調整方案讓她每頓飯後吃個橙子,再沒以前那樣了。
國外有觀察發現,連續三天高鹽飲食後,體內儲水量會比正常狀態多出1.5-2升。如果同時攝入足夠鉀元素,儲水量會減少30%左右。
選對高鉀食物
別以為啃根香蕉就行了。
普通香蕉每100克含鉀256毫克,而焯過水的菠菜能到370毫克,切碎的西芹莖直接涼拌,每碗能補500毫克。
最實在的是紫菜,兩片做湯就有600毫克鉀,還能順便補充植物蛋白。記住要選無鹽紫菜片,超市貨架上帶調味的紫菜脆片反而會讓鹽分攝入翻倍。
別和鹽分硬碰硬
吃完鹹的別急著灌白水,這隻會讓身體更渴望高鹽食物。
試試自製檸檬黃瓜水:半根黃瓜切片,擠四分之一顆檸檬汁,兌500毫升溫水。
調整喝水時間點
補鉀的關鍵時刻是飯後兩小時。
吃個150克的木瓜(含鉀350毫克)或喝200毫升椰子水(含鉀400毫克),比飯前合適。
別忽略日常小習慣
很多人補鉀只盯著正餐,其實加餐才是重點。下午四點左右吃兩顆杏干(約30克),補鉀量相當於半根香蕉,還不容易吃多。
晚上看電視抓一把南瓜子,20克就有260毫克鉀,比嗑瓜子更實在。注意別選油炸或糖漬的,原味烘乾的穩妥。
吃完放縱餐的24小時內,至少有三次調整機會:早餐喝豆漿配蒸南瓜,午餐加份涼拌萵筍絲,晚餐後來碗裙帶菜豆腐湯。
別總把注意力放在「吃了多少熱量」上,學會跟身體里的鹽分打交道,才是長期保持狀態的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