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張姐第一次找我時,整個人像剛蒸過桑拿的茄子——蔫。她說最近兩年腰圍長了三指,試過節食、跳操,體重秤上的數字像焊死了似的。
我翻她發來的三餐照片:早上油條配甜豆漿,中午米飯堆得像小山,下午茶必點珍珠奶茶。最要命的是,她總習慣邊追劇邊嗑瓜子,半斤瓜子仁下肚都不帶停的。
去年美國農業部有項實驗挺有意思:讓200名受試者每天早餐前吃80克西梅干,持續八周。結果發現,這些人午飯時自動少盛了1/3碗飯,下午偷吃零食的次數降了40%。
挑西梅要看產地
別在超市隨手抓袋包裝漂亮的就覺得可以。
要選擇新疆喀什產的黑紫色西梅干,果皮皺得像老太太的臉,捏著不粘手,吃著帶點嚼勁。
別買糖漬的蜜餞款,有些商家為了掩蓋劣質原料,會裹上層白糖霜,這種吃下去等於白忙活。
早餐黃金20分鐘
張姐現在每天睜眼先灌兩口水,等十分鐘再吃6顆西梅干,用牙齒細細磨碎,別直接咽。
這時候西梅里的果膠開始吸水膨脹,等20分鐘後喝杯溫牛奶,配個水煮蛋。
有回她趕時間沒等夠鍾就吃煎餅,結果午飯前餓得吃了半包蘇打餅乾。
配錯食物全白費
見過有人把西梅干泡在酸奶里當早餐,還有人喜歡配咖啡,正確做法是吃完西梅後,間隔半小時再喝茶水。
量多量少有講究
剛開始張姐猛吃十顆,結果整天跑廁所。後來調整到早餐5-6顆,下午饞甜食時補2顆。
有個簡單判斷法:吃完西梅後放屁沒臭味說明量剛好,要是有爛蘋果味就是吃多了。
現在張姐的早餐桌固定擺著玻璃罐裝的西梅干,配菜換成涼拌木耳和清炒芥蘭。她發現個有趣現象:以前上午十點必餓,現在能撐到十二點,午飯自然吃得少。
其實哪有什麼特殊食物,不過是借力打力,用對工具調整飲食習慣罷了。那些嚷著喝水都胖的人,真該看看自己是不是把「水」換成了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