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陳奕迅因確診新冠肺炎,不得不延期高雄演唱會,這一消息引發大眾對新冠疫情的關注。其實,近期全國多地新冠感染病例有所增加,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4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且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於北方省份。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監測期內,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從7.5%大幅躍升至16.2%,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也從3.3%提高到了6.3%。從區域來看,到第18周,無論南北方,新冠病毒在門急診流感樣病例檢出率中均排名第一。從年齡來看,到第18周,新冠病毒在15歲及以上的年齡段的陽性檢出率為第一。
不僅內地出現這種情況,中國香港自3月中旬起新冠病毒在社區活躍度持續上升,污水監測數據顯示XDV變異株流行率上升;中國台灣近期新冠疫情上升,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上升66%,疫情已連續5周上升。從全球範圍來看,新冠感染呈現周期性上升並非我國獨有的現象。世衛組織指出,歐洲地區陽性檢出率超20%;東南亞多國因雨季來臨,疫情風險增加。新加坡衛生部和傳染病管理局通告,今年4月27日至5月3日這一周的冠病病例估計增加至1萬4200例,高於前一周的1萬1100例,同一時期的平均每日住院病例也從102例上升至133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 病毒變異:目前主要流行毒株為XDV系列(JN.1亞分支),其傳播力有所增強,對中和抗體的逃逸能力提升,可能導致部分已接種疫苗或感染過新冠的人群再次感染。全球主流變異株LP.8.1和XEC等也展現出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因國際交流頻繁,面臨更高的輸入風險。
• 人群免疫:距離上一波疫情已逾一年,人群自然感染所產生的抗體逐漸衰減。加上疫苗提供的保護效力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人們完成基礎免疫接種12個月後,抗體水平平均下降68%,尤其是60歲以上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抗體下降更為明顯。疊加2025年2月我國經歷三年來最弱流感季,人群整體免疫力處於相對低谷。
• 社會環境:隨著社會全面恢復正常運轉,人員流動和聚集日益增多,五一假期前後人員大規模流動,進一步加劇了病毒擴散風險。國際航班自3月開始逐漸恢復,境外毒株輸入風險增加。天氣轉熱後,人們在空調房停留時間變長,室內通風條件變差,也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更有利環境。
• 防護意識:公眾對新冠的警惕性明顯下降,戴口罩頻率、日常消毒習慣保持率大幅降低,防護意識的鬆懈也給病毒傳播大開方便之門。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於恐慌,中國疾控中心強調,目前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雖有小幅上升,但仍處於低水平流行;綜合多渠道監測數據,我國新冠疫情預計近期將維持上升趨勢,預計4 - 5月份疫情波動不會超過2024年夏季,引發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專家常榮山認為,此次新冠流行即將達到頂峰,並且不會持續太久。預計五月中旬將是波峰區域,到6月5日前後,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的新冠陽性率會下降到8 - 10%左右,不會影響到高考 。
雖然大規模疫情爆發可能性低,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老年群體、多種患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新冠病毒對他們可能是致命的。日常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比如在人員密集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如果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或進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檢測,確診後儘快接受抗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