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一些高脂血症患者儘管接受了高強度他汀、依折麥布甚至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製劑等標準降脂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仍不能達標。因此,需要尋求更有效且耐受性好的輔助治療方法。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王建安院士領銜發表在JACC的一項2期研究顯示,對於接受標準降脂治療4~8周後LDL-C仍未達標、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中等或更高風險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加用國產全人源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ANGPTL3)單克隆抗體SHR-1918治療16周,可進一步將LDL-C降低21.7%~29.9%,同時可顯著降低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B和載脂蛋白A1水平。
該研究還顯示,隨著給藥劑量和給葯頻率增加,ANGPTL3單克隆抗體對LDL-C和甘油三酯等脂蛋白的降低作用越明顯。

作者表示,SHR-1918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選擇,也為管理殘餘心血管風險提供了新的方法。未來應進一步探索SHR-1918在更廣泛患者群體中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指出,ANGPTL-3通過抑制脂蛋白脂肪酶(LPL)和內皮脂肪酶(EL)的活性,在脂質代謝中發揮關鍵作用,因為這兩種酶對於甘油三酯的水解和脂質穩態的維持至關重要。遺傳學研究發現,ANGPTL-3基因突變的人LDL-C、甘油三酯水平以及ASCVD風險顯著降低。這促使人們開始開發針對ANGPTL-3的療法。
目前已有多種針對ANGPTL-3的單克隆抗體,仍處於不同的臨床研究階段,包括Zodasiran(針對肝臟中ANGPTL3表達的RNA干擾療法)和Evinacumab(針對ANGPTL-3的單克隆抗體)。臨床前和早期臨床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可顯著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
SHR-1918是一種國產全人源ANGPTL-3單克隆抗體,通過抑制ANGPTL-3並增強LPL和EL的活性,實現對LDL-C和甘油三酯的雙重調節。這種雙靶點機制克服了傳統降脂藥物(如他汀或PCSK9抑製劑)僅關注LDL-C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種更全面的治療選擇,適用於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臨床前和1期研究已證明,SHR-1918有顯著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潛力。這項2期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SHR-1918可能成為接受他汀和其他降脂藥物治療血脂仍未達標的ASCVD中等或更高風險患者的新治療選擇。
SHR-1918對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降低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使得個體化給葯成為可能,從而實現對血脂的最佳控制。SHR-1918每4周和每8周一次的給藥方案比較靈活,臨床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偏好和依從性來調整治療方案。
作者指出,儘管SHR-1918的整體安全性良好,但臨床醫生仍需監測潛在副作用,特別是有肝腎基礎疾病的患者。作者還強調要注意注射部位反應,儘管這些反應通常較輕且不多見。
該研究為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分組的安慰劑對照2期研究,於2023年11月24日至2024年4月17日從全國35家醫院共納入333例接受標準降脂治療4~8周後LDL-C仍未達標、ASCVD中等或更高風險的成年(18~75歲)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按照SHR-1918與安慰劑4:1的比例設置8個劑量組。
患者每4周以150、300、600 mg的劑量或每8周以600 mg的劑量接受SHR-1918皮下注射,與安慰劑交替治療,總治療期為16周。延伸治療包括SHR-1918每4周150、300、600 mg的劑量組治療36周,或每8周600 mg的劑量組治療40周。
納入患者中男性佔61.0%,平均年齡57.7歲,基線平均LDL-C水平為2.8 mmol/L,平均體重指數為26.3 kg/m2。99.1%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療,12%應用膽固醇吸收抑製劑,0.9%接受PCSK9抑製劑治療。
治療16周後,結果顯示,SHR-1918不論是每4周還是每8周給葯一次,LDL-C下降百分比均呈現出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與安慰劑相比,當以每4周150、300、600 mg和每8周600 mg的劑量給葯時,LDL-C下降百分比分別為21.7%、27.3%、29.9%和22.5%,LDL-C水平分別下降0.6、0.7、0.9、0.7 mmol/L。
在根據年齡、體重指數、基線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2型糖尿病狀態、ASCVD風險分層、基礎降脂治療區分的亞組中,SHR-1918均呈現出一致的療效。
此外,與安慰劑相比,SHR-1918還顯著降低了甘油三酯(降幅51.7%~63.2%)、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幅26.8%~34.5%)、載脂蛋白B(降幅13.5%~19.2%)和載脂蛋白A1(降幅29.1%~36.2%)水平,但對脂蛋白(a)的影響似乎很小或不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顯示,SHR-1918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作者指出,這可能歸因於SHR-1918抑制ANGPTL-3並增強了EL的活性。EL是一種參與HDL-C代謝的酶,EL活性的增強會促進高密度脂蛋白顆粒中磷脂的水解,從而降低血清HDL-C水平。Evinacumab和Zodasiran也報告了類似的HDL-C降低程度。
該研究顯示,SHR-1918還顯著提高了LDL-C達標率。治療16周時,各SHR-1918組的LDL-C達標率為59.1%~71.2%,而各安慰劑組為30.8%~31.2%。
SHR-1918的總體耐受性良好。16周治療期間,SHR-1918組的平均治療依從性為97.0%~97.8%,安慰劑組為97.8%,各組中基礎他汀治療的依從性為97.1%~99.7%。
SHR-1918組和安慰劑組分別有54.5%和43.3%的患者發生≥1次治療後出現的不良事件,分別有19.5%和13.4%的患者發生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各個不同劑量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似。大多數治療相關不良事件輕微,SHR-1918組有3例(1.1%)患者因此停葯,對照組無患者因此停葯。SHR-1918組和安慰劑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1%和3.0%,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0.45和1.5%。研究期間未發生治療相關死亡。
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高尿酸血症(SHR-1918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2.6%和3.0%)、血肌酐升高(兩組分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