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著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徹底解除。

南醫五院泌尿外科專家李清帶教微創手術
這是南醫五院「雙百行動」幫扶工程的縮影。自結對韶關曲江以來,南醫五院創新「135」幫扶體系,推動曲江區醫共體總院人民醫院三四級手術量同比猛增40.89%。
專家駐點:從「流動幫扶」到「紮根帶教」
「過去專家支援像『蜻蜓點水』,如今我們是帶著最強的團隊和技術、帶著課題來深耕。」掛職曲江醫共體總院副院長的南醫五院創傷骨科主任鍾華如是說。據介紹,幫扶團隊首創「管理+技術」雙掛職模式:4名副高以上專家長期駐點,將三甲醫院管理經驗植入基層,先後建立MDT多學科會診制度、規範重大手術圍術期管理。駐點期間,累計開展30餘台疑難手術,其中骨髓炎骨搬運術等20項技術填補曲江醫療空白。

南醫五院骨科專家鍾華在中醫骨傷科住院部帶教
技術賦能:省級標準的「精準移植」
「現在遇到複雜病例,省級專家團隊就是我們的底氣。」曲江區醫共體總院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坦言。以鄧先生的手術為例,針對患者腦出血病史及腫瘤性質疑慮,李清教授組織麻醉科、心內科聯合會診,制定個性化血壓調控方案。
術中,團隊採用腹腔鏡技術精準操作,將出血量嚴格控制在20毫升內。「術後次日即能下床。」李清表示,「此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微創手術雖屬常規四級手術,但對基層醫院的多學科協作能力是重大考驗。」
這種「術前多學科論證+術中精準帶教」模式,使該院1月-5月的三四級手術量同比增長40.89%,疝氣治療中心等專科建設步入快車道。
機制創新:從「輸血幫扶」到「長效造血」
在南醫五院專家的深入幫扶下,曲江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區中醫院中醫骨傷科、區婦幼保健院婦科實現技術、管理、人才「三同步」。「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讓幫扶科室達到市級重點專科水平。」鍾華透露。
據介紹,駐點區醫共體總院婦幼保健院的南醫五院婦科專家林海燕,帶領婦幼保健院婦科團隊實施了首例精準陰道半封閉術、保留子宮的宋氏經陰道修補術等特色技術,獲患者親筆致謝。
更深遠的變化在基層蔓延:「村醫講堂」覆蓋全區鎮村衛生站,9名技術骨幹赴廣州進修,3名醫護人員獲國家級創傷救治證書,培訓醫護人員500餘人次,義診及科普活動覆蓋曲江區基層各鄉鎮街道……
在南醫五院的推動下,省級「雙百行動」骨科論壇也在曲江順利召開。有基層分院醫生感慨:「如今,村民骨折不用往區里跑,村醫就能規範處置。」
民生溫度:數據背後充滿獲得感
今年1-5月份的數據,印證了幫扶實效:區人民醫院門患者外轉率同比下降8.89%。更深層的改變在鄧先生這樣的患者身上顯現——因在家門口完成手術,其醫療費用較轉診省城降低50%以上。
據規劃,未來三年,南醫五院將繼續深化「以院包科」模式,重點建設骨科、普通外科、口腔科等專科,同步探索腫瘤雙向轉診機制。「我們的目標是讓曲江群眾以縣級醫院成本,享受省級醫療資源。」鍾華表示。隨著更多省級專家紮根曲江,「大病不出區」正從願景變為現實。
文|記者 劉穎穎 通訊員 吳靜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