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2025年03月26日15:02:10 健康 1793

老劉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最近一段時間他每天會上個3~4次廁所,這讓他煩惱不已,嚴重影響到了自己出車。

一天和同行聊天時說到這事,同行建議老劉趕緊去醫院做個檢查,網上說排便次數多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這個說法老劉並不相信,排便應該跟腸道健康相關嗎?怎麼會扯上心血管健康。

但同行翻出了手機里的一篇文章給他看,看完他的心裡咯噔了一下,難道自己真的該去醫院檢查下嗎?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一、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我國近50萬人的排便習慣進行了調查,分析排便頻率與多種疾病的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相較於每日排便1次的受試者,每日排便>1次與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12%、心力衰竭風險增加33%相關;每周排便次數<3次,也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排便次數過多、過少都與腸道菌群失衡相關,這樣一來腸道內產生的有害物質會隨著血液流向全身加重身體的炎症反應,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排便次數過多可能提示胃腸道蠕動過快,食物在沒有充分消化吸收時就被排出,時間長了會導致電解質紊亂、血壓波動,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般認為,每日排1次成形、不費力的便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只要是糞便形態正常、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每日排便3次或每周3次都屬於正常的範圍。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鄭麗華認為,每日排便1~2次是較為理想的狀態,但只要一天不超過3次均屬於正常情況。排便的次數不作為衡量胃腸道健康的唯一標準,對此不必過分憂心。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二、辨別日常是否健康排便,掌握5個準則

想要判斷自己的排便是否健康,可從這幾個標準來一一對照,看看你符合幾點。

排便頻率:每天1~3次或每周2~3次均屬於正常範圍,只要是規律的排便均可。

排便時長:很多人喜歡在排便的時候玩手機,這個行為很不健康,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對肛門肌肉的控制,時間長了會導致便秘、痔瘡,建議每次如廁的事件控制在10分鐘內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排便時間:大部分國人都習慣在晨起起立反射後排便或是早飯後,在早晨起床後就上廁所或是早飯後20分鐘都是比較健康的節點。

排便顏色:正常的糞便顏色應該為黃色,形態為香蕉狀。如若糞便呈異常的黑、紅、白等色,一定要及時警惕可能與疾病因素相關。

便器選擇:蹲著如廁可讓肛周肌肉放鬆、腹壓變大,對促進排便有好處;坐便時應保持大腿半屈,高度不夠的也可以墊個凳子。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三、想要輕鬆排便,這3件事人人都能做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強表示,很多人日常排便十分困難,教你幾個方法來減少排便的阻礙。

多喝水:多喝水可促進胃腸道蠕動,糞便也會變得鬆軟。長期飲水量不足會讓大便乾結變硬,容易導致便秘。

多吃膳食纖維日常可適當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全穀物,這些食物內的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胃腸道蠕動,讓糞便的體積增大,對預防便秘很有幫助。

積極運動:運動也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還能一定程度加強腹肌力量,在排便的時候會更有力,可改善便秘。建議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

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 - 天天要聞

排便很多時候可以作為健康的晴雨表,如若觀察到糞便顏色/形態異常或是排便次數異常,建議及時就醫檢查誘因,之後再去做針對性的干預。


參考資料:

[1]《排便有個「最理想」的頻率!每天超過1次,心血管病風險就會增加!》.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官微 2025-03-13

[2]《排便時最忌諱「用力」!37.9%的心臟「破裂」由它引起……》.生命時報 2020-10-22

[3]《上廁所真的不要玩手機,對健康的影響比你想得多!後悔沒早點知道……》.健康時報 2023-07-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隨著氣溫升高,被稱為「飛行硫酸」的隱翅蟲進入活躍期。近日,醫療機構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也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拍打。隱翅蟲體色紅黑相間,體液中含有稱為毒隱翅蟲素的酸性化合物,隱翅蟲皮炎就是由這種物質導致的。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我們的腸道里時時刻刻進行著「化學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微生物的分解會產生一類名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物質,它們在腫瘤防治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呂志民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後,在Trends in Cancer在線發表了題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 天天要聞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鄧國歡14歲的初中女生暢暢(化名)本應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幸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幸運的是,在同濟醫院腎病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內科、放射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救治下,她成功擺脫了生命危險,重獲健康。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腎病內科主任徐鋼教授查房兩個月前,暢...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 天天要聞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楊瑞內蒙古赤峰市50多歲的王女士,近半年來被「高血壓」折磨得痛苦不堪,頭暈目眩如同在渾水當中浸泡行走,連辨別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嘗試使用多種降壓藥治療卻無效。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導致其高血壓的「幕後黑手」,竟是右側腎上腺一處直徑1.5厘米的腫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錦旗考慮到王女士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