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金先生是台州人,在當地一家工廠上班。兩年前,金先生為了改善生活,按揭買了套新房。自此以後,每個月背上了房貸,他工作比以前更努力了,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
從去年年初開始,金先生時常感覺到腰酸背痛,一開始以為只是上班坐久了,腰肌勞損導致的。直到半年前,他無意中摸到左側後腰有個腫塊,起初還以為是皮下囊腫,可能過幾天自己就消下去了。
過了段時間,金先生心中感到不安,他腰痛越來越明顯,而且腫塊摸上去好像又變大了一點,於是抽空去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他腰部的腫塊大小竟然有10×15厘米,呈紡錘形,如同哈密瓜大小。
病理穿刺檢查結果顯示為平滑肌肉瘤,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惡性腫瘤,起源於平滑肌細胞,常見於女性子宮、胃腸道、血管壁等部位,但也可能長到身體其他部位。
從影像上看,巨大腫瘤已經侵犯腰椎,而且緊緊貼著腰椎附近的神經和血管。手術難度非常大,當地醫院建議金先生趕緊到上級醫院治療。
經多方打聽,金先生找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葉招明教授團隊。
葉招明主任說,金先生的腫瘤長在左後腰的肌肉里,位置比較深,不易被察覺。等到出現腰痛癥狀,徒手可以摸出腫塊時,腫瘤已經非常大了,還侵犯了腰椎。像這樣的複雜情況,需要多學科聯合干預。
隨後,醫院召集了骨科、腫瘤內科、血管外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mdt會診,專家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平滑肌肉瘤對化療中度敏感,可以先進行術前的新輔助化療,儘可能縮小腫瘤範圍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從去年11月底開始,金先生前期做了2次新輔助化療,一個多月後,腫瘤縮小了一些,為手術切除腫瘤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金先生的手術定在1月14日。為了提高手術安全性,術前,血管外科團隊為金先生進行了「腰動脈栓塞術」,以減少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由葉招明主任、黃鑫主任醫師、林鵬副主任醫師、胡信雷主任醫師共同完成。
葉招明主任介紹,由於腫瘤巨大,已經侵犯了腰椎,而且緊貼著腸道、腎臟等臟器,附近又分布著下腔靜脈、腹主動脈等重要血管和神經,手術時必須非常小心,避免損傷脊髓和重要的血管神經及周圍臟器。「我們先從腹部入路,仔細地把腫瘤分離開來,再從後腰入路,將整個腫瘤『連根拔起』。」
林鵬副主任醫師介紹,由於金先生的腰椎已經被腫瘤「侵蝕」,為了完整切除腫瘤,術中還切除了腰椎1、2、3節的一半椎體。完整切除巨大腫瘤後,金先生的左側後腰幾乎被「掏空」,失去肌肉和軟組織的保護,對後續康復會造成影響。
「為此,我們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保留血供的前提下,將患者右上背闊肌翻轉覆蓋到左後腰處,剛好填補了手術留下的缺口,對手術部位起到了很好的保護。」
整個手術持續了7個多小時,非常成功。術後一周,金先生就可以下地了。目前,金先生已經出院,進行術後的鞏固化療,以減少複發風險。
葉主任提醒,平滑肌肉瘤的惡性程度較高,具有侵襲性和轉移性,且生長速度較快,可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其他器官。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隨著腫瘤增大,可能出現局部腫塊、疼痛或壓迫周圍組織引起相關癥狀。因此,市民如果摸到身上有不明腫塊,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排查。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