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有問題的人想鍛煉,走路還是騎自行車好?

2024年03月14日23:25:13 健康 1200

膝蓋問題最多的莫過於中老年人的骨關節炎了,有的患者關心該不該鍛煉,總的來說鍛煉利大於弊,能減輕與關節炎相關的疼痛,預防進一步的功能障礙,關節越不運動惡化的越快,因此建議患者進行一些低衝擊的運動,例如步行和騎自行車,這兩種運動都能緩解關節癥狀,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和體重,但哪種運動更好呢?

膝蓋有問題的人想鍛煉,走路還是騎自行車好? - 天天要聞

自行車和步行都有各自的優點和注意事項,選擇哪一種可根據個人愛好,同時也要考慮個人因素,以下觀點僅供參考。

騎自行車

當騎自行車時,腳懸空,不與地面接觸,與腳踏板接觸,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比步行要小,能夠在避免負重的情況下,鍛煉和增強膝蓋周圍的肌肉還能有效的減輕膝骨關節炎的疼痛。除此之外,騎自行車有利於控制強度和阻力水平,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平坦的地形或略有坡度的地形,選擇提高運動量,也可以避免膝蓋用力過度,或者兩者交替進行。

不過騎車對姿勢和技巧的要求略高,否則可能會加重關節疼痛。例如姿勢不正確,車座太低或者太高,騎的時間太長,騎車前缺乏熱身等。

步行

步行是最簡單的膝蓋鍛煉方式,有助於保持關節靈活性,也比騎車更安全,尤其對於年事已高的患者,能增強膝蓋周圍起支撐作用的肌肉,對於穩定膝關節至關重要。步行還可以促進膝關節更好的循環和潤滑,減少僵硬和不適,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等疾病。根據一項對50歲以上的膝骨關節炎患者調查,有的人經常散步,另一些人習慣待在家裡。四年後,習慣待在家裡的關節疼痛平均增加了40%。

步行對膝關節的負重比較大,負重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益於膝蓋健康,另一方面可能加重疼痛,走路時膝蓋要承受2倍以上的體重壓力,跑步時達到了4倍以上。步行還會直接遭受地面的衝擊力,對於身材肥胖,膝關節疼痛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有些難度。

哪種運動更好

騎自行車和步行都有益於膝蓋健康,而且也都屬於低衝擊力的運動,但也要考慮個人因素,對於有明顯關節疼痛或者肥胖的人來說,騎自行車可能更好,因為體重可由自行車座支撐,對膝蓋的壓力和地面的衝擊力都會小,同時也要考慮患者的年齡以及整體健康情況,歲數太大的人往往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導致平衡能力,視力,反應能力較差,戶外騎自行車可能會帶來風險,根據情況可以嘗試室內固定自行車練習。

膝蓋有問題的人想鍛煉,走路還是騎自行車好? - 天天要聞

步行顯然比自行車要安全,不過如上文所述,步行時體重和地面會對膝關節產生直接的力,因此建議可先諮詢醫生,佩戴有助於減負的護膝,或者具備良好支撐和緩衝性的鞋子。

膝蓋有問題的人想鍛煉,走路還是騎自行車好? - 天天要聞

無論哪種運動,運動前都不要忘記先熱身,這對預防膝關節損傷或拉傷非常重要,推薦的熱身運動包括下半身的伸展運動,重點在於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等關鍵肌肉群。

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將騎自行車和步行相結合,效果可能更好。能同時兼顧低衝擊和負重運動,保持關節活躍和強壯。還可以避免運動帶來的單調重複,患者能從運動中獲得樂趣。總而言之,該選擇哪種運動基於每位患者的個人喜好、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遇到問題及時諮詢醫生。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 天天要聞

Nature Medicine | 難治性胃腸道腫瘤患者的福音:新型免疫療法臨床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引言想像一下,當癌症的陰影籠罩,尤其是在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的轉移性胃腸道腫瘤面前,患者和家屬的心情是何等沉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免疫療法,在這類頑固的癌症面前也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4月1日一項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突破性研究「Neoantigen-specific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 天天要聞

術後殘留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200倍?如何應對複發轉移?

在歲月的長河中,四季的輪迴彷彿是大自然精心編排的舞蹈,萬物在這樣的節奏中有序地生長、凋零、更新。生命本該在這自然的韻律中平穩延續,然而,人類的一些行為卻像是一場突兀的「插曲」,打破了這份和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癌症更是以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姿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 天天要聞

「甲亢哥」閃現香港再開直播!他會來深圳嗎?

美國「00後」網紅「甲亢哥」來香港了!記者從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甲亢哥」出現在香港街頭熱情與粉絲互動體驗香港本土文化參觀海洋公園、與熊貓合影此前,「甲亢哥」已先後在上海、北京、河南、四川、重慶等地開展數場直播場場有數百萬觀眾觀看外國網友跟他一起驚嘆中國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觀「甲亢哥」是誰?為何擁有數千萬...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 天天要聞

小小「青團」竟能把人送進醫院?這些人群需警惕

今天(4月4日)是清明節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傳統民俗作為清明節的代表性食物青團成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頂流」AI圖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麥」、「鮮花牛奶」……五花八門的青團讓人食慾大開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卻因吃青團把自己吃進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石鼓區:Deepseek助力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交流會現場。紅網時刻新聞4月4日訊(通訊員 符孝龍)4月3日上午,由衡陽聯通石鼓區分公司與衡陽市石鼓區衛生健康局聯合主辦的「Deepseek賦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交流會在石鼓區成功舉行。石鼓區衛健局班子成員、中層骨幹和所有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全員參加。會上,聯通公司技術團隊詳細演示並講解了針對醫療行業的...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聞

衛生巾的「隱秘真相」:3.5億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讓她對衛生巾的選擇十分隨意——貴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總歸靠譜。然而,就在一次婦科檢查中,她被醫生告知:反覆的炎症可能與她長期使用的某品牌衛生巾有關。這讓她大吃一驚,也徹底改變了她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警惕!挖鼻孔也會有危險!鼻子癢可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警惕!挖鼻孔也會有危險!鼻子癢可以這樣做!

日前有新聞報道稱,男子因愛挖鼻孔最終導致動脈血管破裂,不得不進行手術修復。乍一聽,是不是讓你大跌眼鏡?該話題也一度衝上新聞熱搜榜。毫不誇張地說,摳鼻子這個小動作若是操作不當,確實隱藏著「要命」的大危險。正值春季天氣乾燥,加之「過敏星人」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