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農耕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吃晚飯,餓治百病」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過去的人們隨著太陽升起參加農業勞動,太陽落山,上床休息,人的生理機動的活動也逐漸減緩。如果再吃晚飯,或者晚飯吃得很多,勢必增加腸胃負擔,造成營養的堆積,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且由於產生適當的飢餓感,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消耗淤積的脂肪,增強人的免疫力,提高人的身體素質。
但是現在社會已經過渡到了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生活方式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再抱住過去的老教條不放,似有刻舟求劍的嫌疑。吃不吃晚飯,要因人而異。餓治不治百病,要因病而異。現在城市裡的人,大多數有一份職業,有的還要上晚班,這就要區別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待。現在由於多數人白天都要上班,早上時間又很短暫,早飯吃得往往比較匆忙,而中午休息的時間又比較短,這就使得中飯也講究不起來。只有晚上的時間相對比較充沛,晚餐比較豐盛。現在的人們也喜歡把聚會放到晚上。所以目前城市裡上班一族出現的情況是早餐對付,中餐應付,晚餐飽餐一頓,甚至是胡吃海喝,這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生活狀態。
正確的生活狀態應該是根據個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飲食。現在的人生活節奏比較緊張,工作任務相對繁重,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補充,是無法應付所從事的工作的。因此不能提倡「不吃晚飯,餓治百病」這一說法。但是不提倡「不吃晚飯,餓治百病」不是講晚上可以胡吃海喝,如果一味胡吃海喝下去,勢必引病上身,造成「三高一低」 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腎功能低」的疾病,誘發諸多其他生理疾病。因此要科學地安排好膳食結構,做到早飯要吃精,中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妥。
晚飯要吃得合理,不能過飽,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晚飯,如果晚上有熬夜的習慣或者晚上有夜生活,晚上可以吃得稍微多點。如果吃過晚飯很快就會休息,則建議盡量少吃甚至可以不吃。如果晚上因為各種原因吃得過多,建議適當活動一下,消耗一下胃子里過多的營養,再行入睡。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胃子里最好是少食或者是無食,這樣不加重胃腸膽等消化器官的負擔,減少脂肪的堆積,減少疾病的發生。晚上合理的飲食安排,既能為晚上的活動和工作提供營養能量,又能不對自己的身體造成負擔,真正做到兩全其美。對於上夜班的人來說,實際上是與白天工作的人的生活的顛倒,那就更不能按照「不吃晚飯,餓治百病」來行事了。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是一句老話,通過控制飲食,來減少疾病,有其合理的成分。只是現在的社會與農耕社會已經不一樣,時過境遷了。我們要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科學地安排我們的生活。如果有了病,還是去醫院找醫生看,不能通過飢餓的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