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2%。男性多見,多見40歲以上。惡性程度高,不易早期發現,切除率低和預後差為本病的特點。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居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大腸癌,5年生存率為1%-3%。
胰頭癌累及十二指腸、膽總管、門靜脈、腸系膜血管等 胰頭癌累及十二指腸、膽總管、門靜脈、腸系膜血管等
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 胰腺癌早期無特異性癥狀
(2)上腹部痛 多數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鈍痛和脹痛等,極易與胃腸和肝膽疾病的癥狀相混淆。由於餐後刺激膽胰液分泌,出口梗阻,膽道胰管內壓力增高,可使疼痛或不適加劇;
(3)食欲不振或飲食習慣改變,腹脹、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尤不喜油膩和高動物蛋白食物是另一顯著癥狀。晚期癌腫侵及十二指腸可出現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4) 黃疸 是胰頭癌特徵性癥狀,一般呈進行性加重,由於胰腺癌有圍管浸潤的生物學特性,黃疸可早期出現。大便顏色隨黃疸加深而變淺,最後呈陶土色。小便色愈來愈濃呈醬油色。大多數病人皮膚瘙癢,遍體抓痕。
(5)消瘦、乏力 早期即可出現消瘦、乏力。體重明顯下降是其突出的特點。
(6)少數病人有輕度糖尿病的表現。
(7)精神神經障礙:部分病人表現有抑鬱、焦慮、性格狂躁等,其中以抑鬱最為常見。
胰尾部癌 胰尾部癌
早期診斷困難,晚期絕大多數已喪失手術的時機。因此,對40歲以上,近期出現下列臨床表現者應重視:
①持續性上腹不適,餐後加重伴食慾下降;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癥狀,內鏡檢查正常。突發無法解釋的脂肪瀉
②不能解釋的進行性消瘦;體重下降>10% 。
③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黃疸。
④近期出現不能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⑤不能解釋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⑥多發性深靜脈血栓或遊走性靜脈炎;
⑤自發性胰腺炎的發作。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煙、慢性胰腺炎者。應密切隨訪檢查。
診斷流程
治療方面:1、手術。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手術)是治療本病的外科手段。
2、化療。全身化療;經動脈介入化療;局部注射藥物化療。以吉西他濱為主的各種聯合化療是目前被醫療界唯一推薦的一線方案。目前多數研究結果表明吉西他濱聯合5-氟尿嘧啶化療的療效未能明顯超過單葯吉西他濱化療。
3、免疫治療。
4、基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