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2022年10月11日15:38:32 健康 1464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這對我來說是很普通的事情,

突然『紅』了還挺意外的。」



作者:王喆寧

編輯:隋坤



近期,一位醫學專家休假時為鄉親看CT的視頻爆紅。




視頻中,專家身穿便服,高高舉起一張CT,聚精會神地查看。在他身邊還圍著幾位手提CT的老鄉,似乎正在排隊。


有眼尖的網友認出,這位專家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廖正銀。他從醫31年,常年致力於肝癌、肺癌等惡性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


這個視頻拍攝的地點是廖正銀的家鄉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雙古鎮。據視頻拍攝者介紹,每次逢年過節,廖正銀回家後,都會有不少鄉親請他幫忙看CT。


10月9日上午,《環球人物》記者聯繫到了廖正銀。面對採訪,他笑著表示:「我是華西的醫生,相對來說掌握的知識多,能幫到鄉親們就幫,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會幫忙看一下片。這對我來說是很普通的事情,突然『紅』了還挺意外的。」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我是那裡的人,能幫就幫」


關於那條讓廖正銀「爆紅」的視頻,他已記不清拍攝時間,只記得「大概發生於今年端午節」。當時,他正回鄉看望96歲的母親。


幫鄉親看CT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自考入醫學院後,就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每當假期回家探親,無償「問診」總會成為他的慣例:免費諮詢,不採取手段治療。


遇到自己專業領域的問題,廖正銀會提供建議和方案。遇到其他專業領域的問題,他就會「指一指路」,盡量讓鄉親們少走彎路。


廖正銀笑著對記者說:「鄉親們了解我,也比較信任我。他們到處看病看不好的時候,也會來找我看看。」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廖正銀談意外「走紅」。



在鄉親們眼中,廖正銀是個專業又耐心的漢子。


據視頻拍攝者回憶:「以前鄉親們麻煩他,總會帶點土特產,不過都被拒收了。久而久之,大家知道直接去找他就行。」鄉親們理解廖正銀的辛苦,不會因為小病而打擾。


能夠獲得鄉親們的信任,離不開廖正銀良好的職業素養。


2010年的大年三十晚,廖正銀從成都趕回老家過年,到家時已是晚上八九點。然而年夜飯還沒吃完,他就接到親戚的求助電話,說一位老鄉突然咯血,情況危急。


廖正銀立馬換好衣服,消失在掛著煙花的夜色中。


那一夜,他連夜趕回醫院,為這位老鄉做了手術,待再次返回家中已是次日凌晨三四點。


如今回憶起這些,他沒有任何怨言,只記得「當時如果不趕緊處理,恐怕他很難保命」。現在這位鄉親正過著幸福的生活,這讓廖正銀感到欣慰。


此外,廖正銀也曾幫忙搶救發高燒的孩子、為有疾病的鄉親提供建議等。說起這一切,他大度表示:「我是那裡土生土長的人,能幫到就幫。」


走紅後,有部分網友對廖正銀免費幫鄉親看CT、提醫療建議的行為提出異議,說他「非法行醫」,甚至還有人質疑他「炒作」。


對於這些聲音,廖正銀回應:「沒有進行治療過程是構不成非法行醫的。關於『炒作』一說更無從談起,因為視頻發出前我也不知道會火。如果每個人都能更加善待別人,那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大多數醫生都會做的。」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小鎮上走出的醫學專家


廖正銀選擇從醫,離不開家庭影響。「家裡有學醫這一傳統,我爺爺就是中醫。後來,父親也成為了鎮上有威望的赤腳醫生。」他對記者說。


高中時,廖正銀是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學生,志在名校。1985年高考後,他考入當時的全國重點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這在雙古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大學畢業時,廖正銀憑藉優異的成績留校,進入華西醫院影像科工作。這為他的醫學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華西很早就開展了介入治療的研究,學習氛圍濃厚,幾位主任都對學術要求嚴格,經常帶領我一起考證問題。」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廖正銀(資料圖)



受到前輩引導後,廖正銀更加勤奮地鑽研醫學。除工作外,他每晚都會翻閱外國文獻,學習先進的醫學理念和知識。


「當時在影像科工作,從頭顱到腳底,全部的片子都要會看,所以身體每個部位的病、大致的處理方向和治療手段等,我都基本了解。」廖正銀回憶道。


2001年,廖正銀前往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攻讀介入治療博士,師從張金山教授。張金山是當年國內放射醫學界第一位博士,也是國內介入醫學技術的先驅者之一。跟著張教授,他學習了許多醫學前沿技術,拓寬了醫學思路。


2013年,廖正銀前往美國霍普金斯醫院做訪問學者。遠渡重洋,他有兩個目的:「第一,看看他們在做什麼,第二,看看我們的水平如何,有什麼不同。」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廖正銀(中)與國外醫生在一起。



從醫多年,廖正銀一直抱有緊迫感。「中國的醫學發展還有很多需要總結的地方。中國人勤奮,有能力,也需要更多的機會。我曾多次在國際大會上發言,但還沒有形成規模,怎樣能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的醫學發展,也是我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醫者仁心:很多都可以報賬


如今,廖正銀在業內擁有多個頭銜。從去年開始,他又多了一個「時髦」的身份——短視頻博主。


做短視頻本是廖正銀學生的建議,他也希望能傳播醫學知識和正能量,師生一拍即合。


不同於醫學科普類視頻,廖正銀的視頻素材都來源於真實的問診場景。


視頻中,患者時常提出一些具體問題,廖正銀會一一解答。面對有肺結節的患者,他會安慰「不嚴重的話不要緊張,不要亂吃藥,不要過度治療」,遇到膽管堵塞的患者,他會向家屬解釋「先處理堵塞問題,讓肝功能好很多之後,再創造治療腫瘤的機會」,問診腫瘤患者,他會耐心解釋不同治療方案......


有時,廖正銀還會遇到情緒波動的患者和家屬。那時他會默默聽完他們的故事,然後儘力講解可行方案,幫助他們減少恐懼。


免費幫鄉親看CT的大夫…… - 天天要聞

·許多患者或家屬通過網路找到廖正銀。



在一條點贊量1.2萬的視頻中,一位來自農村的膽管細胞癌患者前來求助。「之前參加了一個臨床組織,結果吃完他們的葯也不起作用,腫瘤繼續長大了……」


廖正銀伸出手做了一個向下壓的動作,說:「你先不要著急。」但患者的情緒已控制不住:「我的娃娃還小,(但我知道情況)有點嚴重了,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說著說著,患者已泣不成聲。


旁邊的家屬繼續說道:「她的腰桿這邊痛。」聽完,廖正銀對患者說:「我曉得,她淋巴結轉移(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上)。目前治療比較複雜,患者接受過臨床研究失敗了,化療也沒進展,肝臟出了問題,吃飯也不得行(不能吃),那人命就沒了。所以,接下來要先把肝臟的問題壓住。」


說完,廖正銀就開始寫住院證明,但忽然間他抬起頭,說:「很多都可以報賬。」


廖正銀總是如此敏銳。


醫者仁心是廖正銀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都是涉及到生命的問題,我這樣做也能盡量讓患者不要絕望,積極地接受治療。」


通過廖正銀的短視頻,更多人看到了真實的問診片段,還了解到多種病症的先進理念和治療手段。目前,廖正銀在短視頻平台已經擁有近30萬粉絲。


不少網友經常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感受。


10月6日,廖正銀髮布了一條「向祖國生日獻禮」的視頻。視頻中,他穿著手術服,正準備吃工作餐,說道:「今天有9台手術,中午需要加班做手術,不休息。」


有網友評論說:「9台手術,9個人的希望,辛苦了,廖醫生!」「你的忙碌換來病人的希望。」「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太累了。」



除了短視頻博主,廖正銀還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多年來,廖正銀帶出一批又一批學生。他對學生說過最多的一句話是「十年磨一劍」,這也是他做醫生的感悟。「哪怕你在學校門門課都能考到滿分,到醫院裡也不能說是一位好醫生,必須要勤奮,要多看多練,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有一年,廖正銀被邀請到其他學校演示椎體成形手術,有學生觀摩後,追著他來到華西醫院拜師學習。如今,這名學生已經成為某醫院的腫瘤科主任,對廖正銀充滿感激。


對鄉親熱心,對病人熱心,對學生熱心,這就是廖正銀。在他看來,做一名好醫生,紮實的基礎很關鍵,但道德觀念最為重要。


在採訪最後,他對記者說:「醫生的天職就是治病救人。如果你真誠地付出和對待他人,他人也會回報你。要用善良之心,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


總監製: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67歲大爺胃癌離世!醫生提醒:冰箱中有這3種東西,趕緊扔掉! - 天天要聞

67歲大爺胃癌離世!醫生提醒:冰箱中有這3種東西,趕緊扔掉!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你說冰箱里的隔夜飯我還
告別「小肉球」!消除外痔的實用攻略來啦 - 天天要聞

告別「小肉球」!消除外痔的實用攻略來啦

上廁所時突然摸到肛門旁多了個「小肉球」,走路、坐下都覺得彆扭,甚至還隱隱作痛,這八成是外痔找上門了。長了外痔肉球別慌,掌握正確方法,擺脫它並非難事。今天就為大家奉上消除外痔肉球的實用攻略,快來看看吧!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馮玲成為我省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35年來,她服務超1萬例艾滋病患者 - 天天要聞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馮玲成為我省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35年來,她服務超1萬例艾滋病患者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艾滋病臨床指導培訓中心護士馮玲(右三)帶領護理團隊查房。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雪茹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莉通訊員 張翼飛 丁燕飛 於鑫益35年與傳染病「短兵相接」,她用專業築起生命防線;35年與偏見對抗,她用愛心融化歧視堅冰。5月12日國際護士節之際,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艾滋病臨床指導培訓中心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