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未病,一定要說到養生。
怎樣養生法,養生治未病內容一定重在四調:調精神、調呼吸、調起居、調飲食,而這些內容多歸屬為行為習性節律、水谷精微飲食、情志形神類因素的修養,從內容和含義上都為養的糾偏法則,與治未病之「治」含義內容真正本質還昰不同的。當然治、防、養功能性質一樣,但三者內涵的作用是不同。
什麼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理論指導下,堅持以預防為主、以預防為先和用防治養一體的維護人類健康的理念,採取各種制宜適宜的方式、手段達到不生病、少生病為目標目的,來延緩疾病進展發生。
一,治未病一般分四個層次:
1.未病先防,預防疾病的發生。
2.既病防變,防止疾病的發展和蔓延。
3.有病早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4.治小病、防感測、安未受邪之地、康復護養等。
二,
治未病在順四季四時調養陰陽平衡法,以及在精神情志調暢、飲食結構方式良好攝入、起居節律睡眠環境保護等因素基礎上,治未病分三大內容調理保健。
1.陰與陽失調的調整。
2.痰濕、正虛的調節。
3.五行生剋勝復的調理。
順四季四時調養陰陽平衡法。是順應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養生,一般上即是春夏順應長生之氣養陽,秋冬順應收藏之氣養陰,這樣才能保持天地人的陰平陽秘。
精神情志調暢、飲食結構方式攝入、起居節律睡眠環境保護、動靜鍛煉運動等因素養生,是改善促進增強正氣功能的輸送防禦等功能,還有與宜忌的注意事項要素要點的要求。
既然要治未病保健養生,就需圍繞生命生理功能的基礎特色,用「氣-陰陽-五行"理論為指導,以免疫、神經、分泌、代謝因素為體系機制,建設對外傷內傷引起影響重要因素方面的加強管理保健而治未病,因而治未病以分三大內容為主特色。
治未病內容關係三大因素:
1.陰與陽失調。
2.痰濕、正虛。
3.五行生剋勝復。
連載…
原創作品作者羅佔光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