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2025年04月09日16:04:05 健康 1019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女性身體里的事,常常不鬧騰、不吭聲,但一出事,往往已經拖得很久。

盆腔炎就是這麼個「沉默型」的東西,一開始有點小腹墜脹,或者白帶顏色有點怪,大多數人都以為就是普通婦科炎症,也沒太當回事兒。

吃點消炎藥,忍幾天,也就過去了。問題是,很多時候它壓根兒沒過去,只是躲起來了,等時機一成熟,就再捲土重來。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等到真的查出來盆腔炎,不少人才發現早就變成慢性的,輸卵管黏連了、盆腔積液了,有的甚至已經影響到生育能力了。

這種病最煩的地方就是它不「單打獨鬥」。盆腔位置殊異,乃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直腸等器官的匯聚之所。

其結構錯綜複雜,且血管與淋巴系統密布其間,是我們身體當中重要的器官。

一旦有炎症,很容易擴散開,今天是左邊卵巢不舒服,過兩天右邊肚子也開始痛了。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盆腔炎的根子,其實常常藏在生活里最細碎的地方,但大多數人根本不在意。

像很多年輕女性,經期做了足浴但水不幹凈,或者用公共衛生間坐墊沒擦乾淨,甚至一次沒洗手就換了衛生巾,感染的機會就這麼悄悄種下來了。

很多時候,感染源都是陰道上行進來的細菌,像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或者一些性傳播的病原體,像沙眼衣原體支原體

它們靠著局部免疫力弱的空檔,從宮頸口一路往裡爬,進了子宮腔,再往輸卵管爬,最後紮根在盆腔。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正常人身體有自己的防禦機制,像宮頸黏液栓就是個「天然防火牆」,可一旦這個屏障被打破,比如做了宮腔操作沒注意無菌,或者月經期同房,細菌就像進了無人區一樣,快速繁殖、刺激組織發炎。

而且有一種情況常被忽略,就是所謂的「隱性感染」。

這類盆腔炎沒有什麼明顯發燒、腹痛、白帶異常有時候就是覺得下腹老是「悶悶的」,或者月經來了肚子特別墜痛,但查了B超、血常規也看不出啥來。

這種情況在年輕、壓力大、經常熬夜的女性中最常見,跟激素水平波動有關。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免疫力也跟著下降,哪怕是平時防得住的小菌子,這時候也能搞出一波事兒。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曾經做過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的女性,盆腔微循環障礙發生率提升了將近38%,這個數據說明,情緒和神經狀態對婦科健康有很深的影響。

而另一個問題是治療時機的錯過。很多人覺得炎症嘛,吃幾天頭孢或者左氧氟沙星就好了,不痛就不管了。

但盆腔炎不同於普通的尿路感染,它是一種「空間性」炎症,抗生素要進到盆腔里,不是隨便吃吃就能壓住。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如果只靠短期口服藥,殺菌殺不幹凈,就會留下「殘兵敗將」,這些細菌會形成生物膜,把自己裹起來,一旦免疫力下降,它們就重新活動。

特別是在有盆腔積液的女性體內,這些生物膜就像一個個微型戰壕,藏得穩,打不掉。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婦產科研究中心曾經追蹤過300多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發現其中有將近60%的病例在頭兩次發病時未做正規治療,靠「自愈」和臨時吃藥緩解癥狀,結果在2年內複發3次以上。

這種炎症反覆出現,會致使局部組織纖維化,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輸卵管粘連、堵塞的情況。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一旦堵住,哪怕排卵正常,卵子也游不過去,自然懷孕幾乎不可能,嚴重的甚至要靠試管嬰兒

而有些人黏連得太厲害,連試管都沒法做。

不僅如此,長期罹患盆腔炎還有可能致使免疫系統紊亂。

有研究發現,慢性盆腔炎患者體內某些自身抗體水平偏高,尤其是抗核抗體抗磷脂抗體,提示機體已經進入「自攻自受」的狀態。

就是說,本來是防禦細菌的免疫反應,最後連自己正常的組織也不放過。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這類女性常出現慢性疲勞、月經紊亂、甚至類風濕樣的癥狀,整個人狀態非常差,但查不出明顯病灶。

其實病根就藏在那塊「發炎但不明顯」的盆腔區域,火沒滅完,身體就一直沒法恢復。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盆腔炎還有可能改變女性的神經傳導節律,造成所謂的「盆腔神經疼痛綜合征」。

這不是器官病變,而是神經系統在長期炎症刺激下發生了「錯誤重構」,簡單說就是神經被訓練出了「過度敏感」的模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個相關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在MRI檢查中,大腦中處理疼痛的區域比正常人更活躍,說明她們的「疼痛感知」系統已經被調高了。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這類人哪怕組織炎症消失了,也還會覺得痛,處理不好甚至會發展成心理障礙。

不少人看到這兒開始擔心:是不是得了盆腔炎就一輩子沒好日子過了?實則不然。

盆腔炎可被治癒,關鍵在於能否把握早期時機以徹底施治。

但這裡又有個大家沒怎麼注意的誤區,就是不少人一聽到「治療盆腔炎」就想到「消炎藥+熱敷」,甚至有的去做理療,紅外線、艾灸、熏蒸全來了,搞得好像越熱越有效。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熱療都適合,特別是在有盆腔積液或者輸卵管積水的時候,熱療反而會加速細菌擴散,導致病情加重。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還有些人亂用洗液,天天沖洗陰道,以為洗乾淨了就不會感染。陰道實則擁有自身的微生態系統乳酸桿菌於其中維繫pH平衡,此乃第一道防線。

頻繁沖洗易將這些「好菌」一併沖走,如此一來,壞菌便會乘虛而入。

四川大學附屬華西醫院做過一次臨床調查,在400多名患有反覆盆腔炎的女性中,有70%以上的人長期使用私密清洗產品或高頻陰道沖洗。越洗越亂,越洗越出事。

而真正關鍵的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想過,那就是盆腔的血液循環跟腿部肌肉的狀態有很大關係。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別覺得扯得遠,美國波士頓大學一組骨盆肌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久坐、缺乏腿部運動的女性,骨盆底肌肉張力下降,導致盆腔靜脈迴流變差。

這種靜脈瘀血狀態會造成局部溫度升高、缺氧、炎症因子滯留,為細菌繁殖創造了完美環境。

他們建議女性每坐45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5分鐘,尤其是要做一些提臀、夾腿、下蹲這類動作,才能帶動盆腔「排毒」。

如果盆腔炎的根源除了細菌,還和神經系統、血液循環、免疫狀態都有關係,那有沒有可能通過「神經-免疫聯動訓練」來達到長期預防的效果?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王夢瑤,羅廷,魏兆蓮.慢性盆腔炎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OL].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25,(03):584-588[2025

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盆腔炎,從了解到治療,一文說清!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 天天要聞

28歲小伙眼睛不適,視物變形,竟與這個問題有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最近,90後李力(化名)總覺得眼睛不對勁,時常感到乾澀,看東西也變得模糊起來。不僅如此,他發現自己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變形的情況。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告知他,他的眼睛問題與肥胖引發的高血脂密切相關。國家喊你來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 天天要聞

什麼是雷暴哮喘?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文了解

本周末天氣變化劇烈,雷電、暴雨、大風、沙塵紛紛登場。在重慶,一場雷電暴雨過後,一些人突然出現了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哮喘癥狀。當天夜間,重慶各大醫院急診患者開始驟增。為何同一時間會有這麼多癥狀相....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 天天要聞

糖友春日煥新計劃

柳芽抽新,薺菜破土,又到一年代謝重啟黃金期!糖友們快收下這份《春日控糖四部曲》讓血糖與春花共舞,健康共春光一色。【時令煥新·春鮮甄選】✅香椿豆腐:天然胰島素搭檔頭茬香椿含鉻量是菠菜3倍,搭配高蛋白嫩豆腐,激發細胞糖代謝活性。切記焯水去亞硝酸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 天天要聞

知名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出現這些癥狀快自查

4月13日,主持人齊思鈞自曝曾患精神疾病的消息,衝上多條熱搜,引發熱議。12日晚,齊思鈞在個人社交平台進行了直播。在直播中,他公開自己在2022年確診雙相情感障礙的經歷。直播截圖齊思鈞稱,自己服用了一年的雙相情感障礙藥物,同時進行了為期大概兩年半的心理諮詢。他表示:「一切都過去了,我經歷過來了,一切都在向好...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 天天要聞

糖尿病患者創面的恢復狀況如何?應怎樣修復創面?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有關。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徵,長期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的損傷,從而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根據預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 天天要聞

「拒絕上學門診」,一號難求

北京兒童醫院是我國最早一批開設兒童心理門診的三甲醫院,去年6月,醫院從原來兒童心身醫學科的基礎上,單獨分出了一個「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近一萬人次。心理方面的問題分抑鬱、焦慮、雙相情感障礙等,拒絕上學屬於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出現這種狀況,以至於一號難求?開診10個月、接診近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