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核酸檢測了嗎?」「是陰性!那我就放心了!」……自山陽縣疫情爆發以來,核酸檢測這四個字每天都被提起,一份結果為陰性的核酸檢測報告,不僅是一張通行證,更是一顆定心丸,而它的背後,凝聚著山陽縣人民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心血。山陽縣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隔離病區就是抗疫的第一道防線,每一個「大白」都在醫院的不同崗位默默堅守著。
密閉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就是檢驗師們的「戰場」
「本次進入PCR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的檢驗師共有12名,每日不僅承擔著本院核酸檢測任務,還承擔著9個鄉鎮送檢的核酸檢測任務,最多的時候樣本一天達4100管。」檢驗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密閉的實驗室里,檢驗師們與病毒零距離接觸,歇人不歇機器24小時連軸轉,確保所有的標本在24小時內都能出結果。

檢驗師石義祥告訴記者,每一份核酸檢測報告的背後都有一道複雜的流程,標本被護送到實驗室後,首先簽收錄入至信息系統,然後是提取核酸、配置試劑、加樣,最後才進行上機檢測。除了上機檢測,這其中的每個步驟都是純手工操作。
「我們每天需要快速連續地擰開上千個蓋子,戳上千個槍頭吸取上千個標本,然後再打掉上千個槍頭,擰住上千個蓋子,每天手指擰得發疼了起水泡了也要咬著牙堅持下去。」石義祥說道。

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乳膠手套……檢驗師們全副「武裝」往實驗室一坐,常常就是長達七八個小時的堅持。「工作期間我們不能喝水吃東西,也不方便去洗手間。」檢驗師馮力說道,即便是霧氣模糊了護目鏡,汗水浸透了防護服,他們也必須克服身體的不適,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隔離病區里的「大白」們
將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患者
負責隔離病區感染科的主任武有智告訴記者,這次疫情以來他和同事們變得異常忙碌,特別是作為定點收治醫院後,來自封控區域的確診患者驟增,為了儘快捋順流程,整體協調,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每天真正休息的時間僅有兩三個小時。不停地接打電話、協調日常事務已成為工作的常態。

由於隔離病區是全封閉管理,醫護人員不僅承擔醫療救治工作,還承擔患者的吃喝拉撒,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來回奔波,對體力的消耗十分大。其中黃英護士長已多日堅守崗位,被問到身體情況時,她說:「一天工作的時間比較久,雖然因為忙碌一直沒吃飯,但是脫了防護服後卻累得吃不下飯——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忙碌,只想讓患者儘快恢復。」

「說實話,當我走進病區的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害怕。因為我想到家中年邁的父母、稚嫩的幼兒,萬一我不幸感染了怎麼辦?但是,我又想到,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的工作,如果所有醫務工作者的想法都和我一樣的話,那我們的家園怎麼辦?誰來守護我們的家人?所以,我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病房開始工作。」隔離病區謝婷告訴記者,在她們這支隊伍中,有剛結婚還沒有孩子的小姑娘,也有孩子剛開始蹣跚學步的新手媽媽,大家都很辛苦,但是看著送進隔離病房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少,所有的醫護人員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開心。
不同的崗位,相同的使命,山陽縣人民醫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盡職盡責,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尤其是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們,他們每天與時間賽跑,盡心照顧每一位患者,以責任和擔當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堤壩。
華商報記者 程娟 編輯 黃亞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