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2025年06月09日23:10:14 健康 2867

88歲高齡的余慕蓮,依然像她演繹過的那些角色,倔強、溫柔、堅毅和真實。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不是當今娛樂圈閃閃發光的流量明星,也不是登上國際紅毯的影后,但她卻是那種我們看著長大、不會忘記的小角色,一開口就有濃濃的「港味人情」。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最近,有博主拜訪余慕蓮,發出幾張飲茶合影,照片中,88歲的她穿上牛仔外套配牛仔褲,白恤衫繫上紅白藍絲巾,一抹紅唇格外亮眼,整個人精神得很。她笑說:「不咳嗽的時候還好,可是一咳起來,眼淚鼻涕全流出來。」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咳得那麼厲害,她還能穿得這麼有型,坐著輪椅也笑容滿面,實在叫人敬佩。要知道,過去幾年,她先後患上耳石症、血液炎和肺纖維化,甚至一度被送進深切治療部(icu),不少人以為她熬不過去了。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可她又撐下來了。

她一生都在演丑角,卻活出了最乾淨的樣子。你可能不記得她的名字,但你一定記得她的臉。亂蓬蓬的假髮,厚重的油彩,做鬼臉、放大嗓門、裝瘋賣傻。她總是站在那些俊男靚女的身邊,像是為襯托他們的美麗與光鮮而存在。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在《封神榜》里是忠心的姜王后貼身宮女,在《陀槍師姐》里是市井的八婆鄰居,在《金枝欲孽》里她幾句台詞卻讓人淚目。

尤其是在周星馳電影《整蠱專家》中,余慕蓮飾演富婆朱太太,略帶誇張的演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自己也說:「我不求風光大葬,只希望觀眾記得我演過的角色。」 余慕蓮從未走進鎂光燈的中心,但她卻從未遠離觀眾的情感核心。

有人笑她丑,她笑得更瘋。有人嫌她吵,她吵得更響。她就像一個甘願扮丑的小丑,在眾人歡笑的背後,默默擦乾眼淚。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可誰會想到,這個「最丑」的女人,她的人生,比任何一部悲劇還要沉重。

余慕蓮的母親,是當年的艷星鄧美美。風情萬種,美得像海報上走出來的人物。但這樣的美,是短暫的,是帶刺的。父親受不了花邊新聞,母親受不了貧窮和現實。結果,就是在她四歲那年,家破人亡。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從此,她成了皮球,被踢來踢去。

母親對她沒有絲毫母愛,把她當雜役使喚,甚至讓她去借錢、做飯、照顧家務。一個孩子,居然沒學上,整天泡在片場里當跑腿的。別人讀書時,她掃地、打水、給化妝師遞東西。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曾說:「我像傭人一樣生活,沒人把我當女兒。」

11歲讀小學,17歲小學畢業就被家人趕去打工。她不被允許有夢想,不被允許有依靠。哪怕向上掙扎的心,也被現實一遍遍按進泥里。

她那時候,租的是連客廳都要分租出去的小屋,五人共擠,廁所、廚房全要搶。她一個人搬磚掙錢、深夜回家、孤獨流淚。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可她從沒喊過一句苦。她咬牙說:「我只是個棄兒,靠自己。」

其實她一直懂戲。畢竟從小泡在片場,對表演,她有自己的直覺。

哪怕跑龍套,哪怕只有幾句台詞,她也演得入骨。別人靠臉,她靠狠勁、靠熬、靠不服輸。

32歲開始扮丑出圈,36歲憑《香港七三》的「賣魚妹」一角引發關注。從此之後,港片里但凡需要「丑角色」,導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甘願被人笑、被人諷刺,被定格為「最醜女演員」,從不爭不搶。她說:「沒人做的,我來做。沒有人跟我爭,我就穩穩噹噹接著演。」

她活得豁達,也活得透徹。外界越在意顏值,她越要拿「丑」開玩笑。她甚至自己給自己取名「魚毛姐」,不是鯊魚,不是鯨魚,她是最不起眼的小角色。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說:「我不怕丑,只怕沒用。」

余慕蓮並非沒人追。年輕時,她也曾收到情書,也有人深夜想送她回家。可她一概拒絕。

她撕碎情書,頭也不回地走開。她說:「我不敢戀愛,怕受傷。」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童年的破碎家庭,讓她對感情極度悲觀。她從小看到母親身邊的男人來來往往,眼神里只有慾望。她覺得:「愛情是假,慾望才是真。」結婚也沒用。嫁有錢的怕他風流,嫁沒錢的怕他賭博。

她最終選擇了孤身一人。不是沒人愛她,是她從沒學會怎麼相信愛。

2005年,68歲的她退休了。沒人知道她省吃儉用,卻把錢全拿去貴州蓋了所希望小學,資助了300多個孩子。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說:「我無兒無女,要錢也沒用。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

她不讓妹妹給她買墓地,說自己「佔地方」,也沒人拜祭。她唯一的願望,是火化後撒骨灰入海。

2007年,她的親妹妹去世了。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真正關心她的人。她一句「我沒有親人了」,說得像是在宣判自己的一生。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真的很怕孤獨。怕有天倒在街頭沒人知道,怕有天病了沒人照料。可她又不願意麻煩別人,朋友囑咐她要打電話,她都裝作什麼都好。

直到身體撐不住,才請了個傭人。83歲時住進icu,她對朋友說:「如果醒不過來,我們來世再見。」

余慕蓮是那種早早把「生死」這件事想得很透的人。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去年8月,她在好友米雪和安德尊的協助下,完成了捐贈財產的安排。對於「走」的那一天,她說:「希望走得安詳些,別躺到屁股長褥瘡、身上也爛了,最重要的是躺在床上睡著,醒來時靈魂已經不在了。」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不奢求「有人送終」,只希望不要造成別人的負擔,甚至生前早早立遺囑,把所有東西「喜歡就拿」,把錢留給最需要的人。

她對探望她的朋友坦言:「我一個人不敢上街。我咳得很厲害,我寫了遺囑,因為我萬一第二天不在了,東西就全都丟掉,喜歡拿就拿吧。」 她還特意交代,銀行里的錢將捐給「三行」的工人,「那些建築行業摔死、摔傷的人,他們很慘的。」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這樣一句話,聽著輕描淡寫,但背後的意思沉甸甸。

如今的她,每月靠著標靶藥物與疾病抗爭,可惜效果有限。她已經換成每周要花兩萬四千港元的特效藥。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說,「睡醒就賺到一天啦!」 這句話,很多人聽完,可能會一愣,原來「活著」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在一堆新生代偶像頻頻「塌房」的時代,余慕蓮這樣的老戲骨,總是讓人無比懷念。不是因為她演過多少經典角色,而是因為她的「真實」。

她真實地老去,真實地疼痛,真實地說出「我未必過到今年」,也真實地說出「我還可以笑,還可以飲茶」。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你說她丑嗎?她確實不漂亮。可她丑得坦蕩、丑得真實,丑得乾淨。她不像某些明星,明明丑,卻非要扮美。她就是個市井裡長大的女人,心比誰都善良,命比誰都苦,卻從不抱怨。

88歲戲骨每周花萬餘元買特效藥,一個人不敢上街,終身未婚無兒無女晚年孤獨 - 天天要聞

她這一生,沒有父母的愛,也沒感受過戀人溫柔;沒有兒女相伴,也沒有婚姻依靠。她不是主角,不是紅花。但她是那片不被記住,卻始終襯著舞台的綠葉。

在此,也希望她能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 天天要聞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說到「健康水」,你腦子裡會浮現什麼?是清晨一杯溫開水,還是晚飯後一杯淡茶?可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飲料,它看似健康,其實卻是「偽裝者」,不僅會促炎、促癌,還會悄悄加劇你的焦慮——你還會相信它嗎?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今天要揭開的,就是:「果汁飲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 天天要聞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清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數智門診里,患者鄧先生坐在四診儀前,這台設備搶先一步完成了「望聞問切」——它既可捕捉舌苔的毫釐變化,亦可描摹脈搏的陰陽浮沉。根據之前的智能預診,短短數分鐘,一份融合中醫辨證思維與西醫循證邏輯的診療方案已然傳輸到醫生的電腦屏幕。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全國首個全流程中醫數...
全科服務進濠江,南科大醫學院用青春護航健康路 - 天天要聞

全科服務進濠江,南科大醫學院用青春護航健康路

為應對汕頭市濠江區達濠街道留守老人慢性病高發、兒童醫療資源匱乏及環衛工人健康保護意識薄弱等問題,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團委聯合龍華區人民醫院,於6月23日至25日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百千萬工程」下鄉義診服務行動。本次活動由醫學院團委書記李琳童帶隊,醫學院研究生張瑩和本科生汪心迪同學為隊長與龍華區人民醫院全科醫...
南科大醫學院開展「百千萬工程」義診行動,為基層居民送上「健康大禮包」 - 天天要聞

南科大醫學院開展「百千萬工程」義診行動,為基層居民送上「健康大禮包」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團委聯合龍華區人民醫院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百千萬工程」「下鄉義診服務行動」。本次活動由醫學院團委書記李琳童帶隊,醫學院研究生張瑩和本科生汪心迪同學為隊長與龍華區人民醫院全科醫生皮貴榮、陽堅、莫海霞共同參與和指導各項工作。本次活動聚焦「防-治-管」一體化全科服務,涵蓋健康篩查、義診...
「手掌割傷,醫生讓檢查前列腺等」,最新回應 - 天天要聞

「手掌割傷,醫生讓檢查前列腺等」,最新回應

近日,江蘇宜興一患者自稱前往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時被「過度檢查」一事引發關注。7月1日,南都記者向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求證,接線人員稱醫院內部正在處理之中,目前涉事醫生已暫停出診;宜興市衛生健康委回應南都記者表示,目前針對該事件已在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