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2022年11月15日22:08:12 心理 1735
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

//

不少人老愛抱怨自己精神壓力大,常把「我又抑鬱了」掛在嘴邊。你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嗎?你能識別你的情緒嗎?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李勇提醒: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識別自己的情緒,如有困擾,及時就醫。

「疫情焦慮」了咋辦

李勇說,這兩年,常遇到因為「疫情焦慮」前來就診的患者。不少確診患者出現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表現,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對疾病的恐懼,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也有部分居家隔離人員有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感到委屈、羞恥等。

危機干預和創傷後的干預尤為重要,當出現過度的情緒體驗和表現,或出現離奇怪異的言談、想法和行為,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時,就要注意可能出現異常心理了。」李勇表示,在生物醫學層面,必要時要使用藥物治療;在心理層面,要進行心理行為管理;在社會層面,要預防患者產生應激反應。綜合治療需要團隊合作,個人精力是有限的,只有發揮團隊的功能,才能真正幫助患者。

學習焦慮怎麼來的

據報道,目前35%的青少年有心理困擾表現,其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學習焦慮。所謂學習焦慮,就是學生感到來自現實的或預想的學習情境對自尊心構成威脅,而產生某種擔憂的心理反應傾向。

李勇曾接診過一個小患者,父母帶來就診時孩子臉上「愁雲密布」。原來,這個孩子小學成績十分優異,但他考入重點中學後,在摸底考試中的成績不甚理想。孩子感覺非常痛苦,雖想迎頭趕上卻屢屢受挫,不久就陷入自卑、懷疑的情緒中,並開始睡懶覺、破壞公物、頂撞老師,最後不得不主動休學。

李勇說,這種焦慮一方面可能是當事人自尊心過強,在期望與現實有落差後心理壓力大導致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庭因素影響或人格培育不良導致的。這個時候,需要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和名次,找准位置,調整心態;也可以適當降低目標,讓目標變得更加快樂,誘發學習動機;或激發超我,要為自己的將來負責。如果以上方法都用過還是不奏效,則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

「悲秋」是得了抑鬱症

蕭瑟秋風,帶來的不僅僅是遍地的金黃燦爛,也帶來了許多人的「心境低落」。李勇說,秋季前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許多人一坐下來就直接表示自己得了抑鬱症。

「秋冬季確實是抑鬱類障礙的高發季節,有理論認為季節性抑鬱的發生可能與光照時間縮短,秋季肅殺的環境誘發作用等有關。」李勇說,有抑鬱癥狀不等同於患抑鬱症。

「抑鬱癥狀只有嚴重到達到抑鬱症診斷標準才要考慮患有抑鬱症,我國的診斷名稱『抑鬱發作』即通俗所說的『抑鬱症』。」李勇解釋說,抑鬱發作以心境低落為主,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能夠區分是「抑鬱癥狀」還是「抑鬱症」?李勇表示,抑鬱情緒持續2周以上,並至少有下列癥狀中的4項癥狀,才考慮有抑鬱症的可能性: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性慾減退等。

李勇表示,以上這些癥狀僅僅用來作為參考,抑鬱症的診斷和判定比較複雜,需要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

文:通訊員 雷宇 周寧人 健康報特約記者 沈大雷

校對:馬楊

編輯:吳風港(實習) 張昊華

審核:徐秉楠 閆龑

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如何識別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