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今年讀六年級了,我發現她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和心理跟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其實,變化從五年級就開始了,只是六年級的變化程度更大。
五年級之前,女兒整天吱吱喳喳,蹦蹦跳跳,,她在學校裡面遇到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會主動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享,周六和周日會陪伴大人們爬山和散步,簡直就是一家人的「開心果」。暑假和寒假還會跟隨我到全國各地出差,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
到了五年級,女兒「文靜」了許多,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裡面看書,喜歡坐在床上聽歌,喜歡拿著電話手錶跟同學們聊天,還經常拿大人的手機看短視頻,玩遊戲,視力因此出現下降,讓大人們大傷腦筋。
對於女兒的變化,我是有充分思想準備的。因為10歲左右的兒童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開始追求獨立性,不願意事事聽從大人們的安排,希望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時間。有時候為了彰顯「個性」,還故意跟大人們「鬥嘴」,其實內心是明白道理,事後也會承認錯誤。
俗話說:知易行難。雖然我知道兒童的心理特徵,但對於兒童玩手機的問題,我是絕對不允許的。有好幾次女兒玩手機被我嚴厲批評,她不服氣,跟我激烈辯論,雙方不歡而散。
經過總結和思考,我意識到「硬碰硬」註定是要兩敗俱傷,必須「以柔克剛」、「以理服人」、「疏堵結合」。於是,我多次單獨跟女兒談話,說明手機危害的嚴重性,還列舉了許多例子。女兒逐漸理解和接受我的意見,看手機的頻率和時長都大幅度減少了。
國慶假期之前的兩周,我坐長途火車到東北出差。在火車上,我回想了近段時間跟女兒溝通的點點滴滴,略有感悟,覺得自己跟女兒的溝通還是不夠,重「堵」而輕「疏」,有時候態度過於強硬,需要改善和改進。於是執筆給女兒寫了一封信,內容大概如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你已經讀六年級了。從五年級開始,我就發現你的變化。關於你的變化,我跟你交流了幾次,也看到你在進步。我現在寫信給你,再次向你表達我的意見,希望你能夠重視。
我贊成你看書,但是建議你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姿勢端正地看書。房間裡面光線比較暗,對視力不好。坐在床上看書,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腰椎和頸椎彎曲。
我強烈建議你堅持戶外運動,因為戶外運動使人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學習效率更高,適當運動還能夠促進身體長高,一舉而多得,何樂而不為?
我希望你經常陪爸爸媽媽散步和聊天,說說你遇到的開心的和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你目前不理解的和迷惑的事情。爸爸媽媽既可以分享你的喜怒哀樂,也可以為你分擔和分析,見證你的成長。
我不同意你使用手機看視頻和玩遊戲。因為手機對眼睛、對腰椎和頸椎的影響太大了,也容易造成沉迷和心癮。我之前也列印過相關的資料給你,相信你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以後,只有在查找學習資料的時候,你才能使用手機,這是我對你提出的最嚴格的要求,希望你能夠遵守。
為了讓你在學習之餘有適宜的放鬆方式,我會送一台小音響給你,幫你下載你喜歡聽的歌曲。星期六和星期天給你看一兩個小時電視,陪你和弟弟看一場動畫電影。
出差回到家,我把信交給女兒,女兒一個人在房間裡面看完,沒有說什麼,但是接下來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有了明顯的進步。
國慶七天長假,我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帶領女兒去跑步,跑完步之後一起慢走聊天30分鐘。前面兩三天,女兒覺得有點累,有些畏難。到了第六天,女兒說運動之後感覺心情很暢快,並表示要長期堅持跑步。聽到她這樣說,我非常欣慰。因為我知道,一個熱愛運動的少年兒童,心態是積極上進的,絕不會沉迷手機。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六年級小學生家長的真實經歷,相信很多經歷過的家長都深有體會。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兒女每天進步一點點。另一方面,父母作為兒女的第一位老師,也要經常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一直要求兒女學習這個,學習哪個,我們自己有沒有因應兒女的成長,去學習兒童心理學等相關的知識?
我認為,兒童向少年過度的時期,是一個快速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如果父母們的思維與知識跟不上兒女的心理變化,適應不了客觀環境的變化,與兒女的爭吵、矛盾、冷戰、對抗、甚至互相傷害,註定是難以避免的。
我還認為,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育兒知識,溫暖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陪伴,對於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堅持學習,而且要「知行合一」,千萬不要「妄想」用物質的獎勵來補償親子陪伴的缺少。
如果你的兒女正在讀五、六年級,希望你能夠虛心學習,總結反思,與兒女平等溝通,給予兒女更多的關懷與陪伴,與兒女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