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2023年11月15日13:56:05 心理 1366

一個孩子是如何掉入抑鬱症深淵的?

當18歲的蔓玫在學校宿舍割腕輕生的消息被傳開時,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個15歲就考進大學的天才少女,一直是他人津津樂道的神話,沒有人會把她與重度抑鬱症患者聯繫在一起。

然而,蔓玫卻已經深陷抑鬱很長一段時間。

嚴重的時候,她會無聲地痛哭,會拚命撕扯自己的頭髮或抓自己的身體又或是發獃一整天。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人們似乎總是有一些偏見,覺得孩子只是壓力太大了,放鬆放鬆就好了。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假若他們患病,更多的人會覺得是他還不夠優秀,他的內心還可以更強大。

在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中,從幾個學霸少年抑鬱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窺見那走進抑鬱死角的孩子,他們的心裡正在經歷一場怎樣的風暴。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是什麼困住了他們?

@蔓玫 學霸少女的抑鬱之路

在他人眼中,蔓玫是個天才少女。

別的小孩怎麼也學不透的知識點,她一學就會,15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除了學習好,蔓玫在繪畫方面也很有熱情和天賦,後來還在出版社的邀請下出了屬於她自己的書。

從小乖巧懂事,學習好,擅長繪畫,這是外人對蔓玫的印象,也是一直推著她往前走的外力。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然而,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高速前進」。

當蔓玫為自己定的目標越來越高,當她開始費力地滿足父母的期待卻力不從心時,她開始感到疲倦。

父母對她的關心是真切的,然而成績下滑後他們的失望也是真的。

有時候她開始產生懷疑:到底父母愛的是優秀的哪個她,還是她原本的樣子?

這種對生命的追問與思考,成了蔓玫無法解開的圈套。

18歲那年,她在宿舍割腕自殺,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昔日讓人羨慕的天才少女成了讓人不解的抑鬱症患者。

@鍾華 活在父母高期待下的孩子

相比蔓玫,鍾華的煩惱則更具普遍性。

和不少中式家庭一樣,鍾華的父母望子成龍,母親對她要求嚴格,凌厲的眼神、呵斥的語氣充斥著鍾華的整個青春。

如果鍾華考了班級前三,她等來的不會是媽媽的誇讚,而是下次要考年級第一;考了年級第一,等來的依舊不會是誇讚,而是下次要考全校第一。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母親的高期待,讓鍾華感覺自己像是一隻不停轉圈的驢,眼前掛著胡蘿蔔,但她拼盡全力就是夠不著,這成了一種沒有盡頭的絕望。

父母彷彿在她心裡挖了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黑洞,這個黑洞讓她的內心精疲力盡,千瘡百孔。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他們為何會抑鬱?

或許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我好好的孩子會抑鬱?

尤其是紀錄片中,這些學習自主性極高,學業上從不讓人失望的孩子,為何也會走向抑鬱?

在大眾眼中,優秀的孩子擁有超高的智商,不只在學業上,在生活或是社交里也有著和年紀不相符的成熟,過早地對自己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所以,他們的抑鬱情緒隱蔽性更高,當他們試圖「求救」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關,是父母的不解。

子燁原本也是一名學霸,從意識到自己生病,到讓父母同意帶她去看醫生,她整整求助了兩年。

最後一次,她像發了瘋似地在家裡發脾氣、扔東西、砸門,以死相逼,才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去看醫生的機會。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回憶起自己被確診那天的情形,子燁說:

「我們從醫院回來的時候,我媽非常地難過,一副天塌下來的感覺,然後我爸就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就說回家再說,回家再說,我自己覺得終於有這種白底黑字的東西可以證明我是真的需要休息的。」

你看,想要停下來休息,想要被認可,想要做自己,這才是一個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

而每個父母在面對自己孩子抑鬱時,最難的一關是承認我的孩子不如我期待的那樣「完美」了,放手讓他做回自己。

抑鬱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強控制欲的父母。

在高度內卷的社會裡,父母對孩子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卻忽略了一個人無論是頭腦資源還是精力都是有限的,強加給孩子的壓力會加重孩子追逐成功過程中的成本和痛苦,甚至會養成孩子的完美主義,在遭遇挫折時加重他們的心理失衡。

抑鬱女孩鍾華就描述父母高壓下自己的痛苦和迷茫,「『我希望你考得更好』和『我希望你考進前10名』的期望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會更加折磨人,因為它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你也不會有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你每次考得更好,家裡都會說你可以考得更好,所以這是一個完全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所以,當孩子確診抑鬱時,我們應該意識到:他已經不開心很久了。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孩子的抑鬱來自於「自我攻擊」。

一個孩子對自我的要求越高,當他的自我意識覺醒時,內心就會面臨更大的衝突。

網友曾描述這種矛盾的內心感受:

「小時候最怕母親的眼淚,我沒什麼天賦,在學業上其實已經儘力了,但是總覺得對不起父母,童年為了追趕別人很累」;

「父母永遠不會滿足,每次我考第二名都會換來奚落,考試至今是我的噩夢」;

「上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一度壓力大到想死,但是又不敢恨父母,只能恨自己沒用。」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說:抑鬱是對躁狂的防禦。當孩子無法疏解情緒,就會把這種憤怒指向自己。

這種憤怒的背後是一份深深的不允許,他不允許自己不優秀,不允許自己的人生有一絲絲滑落。

於是,在不斷的「自我攻擊」下,他們的心靈早已不堪重負,積鬱成疾。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抑鬱的是孩子

需要成長的是父母

在紀錄片的最後,蔓玫一直在患病—康復—複發中度過,但因為有丈夫之言一直陪在身邊,加上有文字和繪畫這兩個情緒出口,她終於找到了一種與抑鬱共處的方式。

鍾華也由於得到家人很好的理解和陪伴,恢復狀況是三人中最好的,如今的她是一名為夢想而努力奮鬥的大學生。

子燁則沒有再回到學校,她加入了對抗抑鬱的互助社群,一邊在編輯部里通過文字幫助更多抑鬱症患者,一邊參加自考提升學歷。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抑鬱症讓三個孩子後續的人生開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給所有的父母帶來了新的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預防及應對孩子得抑鬱症呢?

首先,父母要對抑鬱症保持敬畏之心。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但是它跟感冒發燒一樣,每個人都有患病的可能。

正如蔓玫所言:

「不見得要有多麼慘絕人寰的起因,也不見得就是什麼稀罕離奇的病症。它固然是特殊的,與眾不同的,性命攸關的,但也是普通的,必然存在的,隨處可見的。它可能發生在身邊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存在失控的條件與可能。而我們自身,既沒有那麼強大,也沒那麼脆弱。」

正確地看待抑鬱症的存在,像敬畏身體疾病般敬畏它,才會有意識地去預防,才會在發生時積極地面對。

其次,為孩子提供一個抱持性的環境。

要接受自己原本優秀的孩子抑鬱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實在無法接受,或許可以暫時撕下「抑鬱症」的標籤,把這當作是陪伴孩子感受生活的契機。

在鍾華確診後,鍾華的父母就把家裡布置得如同療養院。健康、溫和、接納、平等的環境,為鍾華的康復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而鍾華父母的做法,也被主治醫生稱為陪伴的模範。

因此,試著暫時放下那些學習目標,放下考試,放下升學,全然地陪伴孩子,感受他們的情緒,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的看法。

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改變自己和孩子之間不健康的相處模式?可以聽一聽我們的3天家庭心理學體驗營,裡面有具體的方法可以操作練習,可以帶給你一定的啟發。

最後,如果上面的做法讓你感覺到很焦慮,甚至無法不要求孩子學習,你需要去覺察,是什麼在推著你不得不往前走?

你可以拿出一張紙和筆,寫下你認為在孩子的一生中,對孩子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如金錢、地位、幸福、健康、自信等等。

然後再寫下三條可以幫助孩子得到這種東西的方法,如你寫下的是健康,那麼就寫一條如何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

最後,把你寫下的三個方法和你現在對孩子的要求進行比較,看一下哪些目標是一致的,哪些是有差距,甚至背道而馳的。

這可以幫助你發現當下哪些事情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哪些是你為了一些外在的因素,如他人的讚美、認可而讓孩子去做的。

文章最後,想把電影《學爸》中雷大力說的一段話送給每一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

「其實當爹媽的都一樣,都拚命踮起腳尖,想把娃舉得更高些,但好像我明白了,他的人生跟我們想要給的人生可能不是一回事,他的人生應該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再說,小鯉魚一定要跳龍門嗎?這個世上有江河湖海,我想只要是他想去的,總有一灣水,能讓他好好活著。」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18歲「天才少女」割腕自殺:抑鬱,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聞

*本文由張德芬空間主筆團和不執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策劃丨Kiwi

編輯丨一帆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 - 天天要聞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

心理測試:你喜歡哪個觀音,測上天賜你什麼樣的人生?選擇A的你:你的人生將是和平、和諧和充滿愛的。你注重精神成長和內心的平靜,因此你會傾向於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滿足。你可能會成為一位心理學家、諮詢師或教育工作者,幫助他人處理內心的困擾和痛苦。選擇B的你:你的生活將是慷慨和慈悲為懷的。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 - 天天要聞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

心理測試:四個玩偶選一個,測你有怎樣的性格?A:你是一個純真、善良、樂觀的人。你非常注重感情,總是積極面對生活,並且對待他人充滿愛心和善意。你的性格中有一種母性的光輝,通常你比較擅長照顧和關心他人。
接納強迫症,和強迫症共處 - 天天要聞

接納強迫症,和強迫症共處

強迫症患者每天無休止的強迫行為或強迫思維,讓患者始終處於焦慮不安、恐懼害怕的痛苦中,每天都非常的煎熬,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生活、學習,他們非常排斥強迫症,一心想著和強迫症對抗,想早日擺脫強迫症。
心理學家:不推薦選擇漂亮的女性為妻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不推薦選擇漂亮的女性為妻

近年來,社交媒體和廣告行業對外貌的過分強調使得人們更加註重外在美。然而,一些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不推薦選擇漂亮的女性為妻。他們認為,過分追求外貌可能對婚姻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心理學家指出,過於關注外貌可能導致忽視更為重要的品質和價值觀。
心理測試:哪處風景讓你沉淪,測出這輩子你活得容易? - 天天要聞

心理測試:哪處風景讓你沉淪,測出這輩子你活得容易?

心理測試:哪處風景讓你沉淪,測出這輩子你活得容易?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前的風景或許能為你揭示未來的走向。那麼,哪一處風景最讓你心動,願意為之駐足呢?ABCDE測試結果僅供參考選擇A的你,生活中註定不會輕鬆。你擁有一顆聰明的大腦,總是能洞察先機,對人生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規劃。
改變拖延症只需三步 - 天天要聞

改變拖延症只需三步

拖延症,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實則像是一個無形的「時間小偷」,悄然間偷走了我們寶貴的時間和機會。然而,改變拖延症並非遙不可及,只需三步,我們便能夠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第一步,認清拖延的根源。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內心深處對任務或挑戰的恐懼和逃避。
以身作則的力量 | 細說心語 · 心理老師日誌 - 天天要聞

以身作則的力量 | 細說心語 · 心理老師日誌

「哼!我沒有丟,我不接受懲罰!」在心理課堂遊戲環節中,一個學生大喊。維持原判還是知錯就改?心理遊戲(擊鼓傳花)時,一名學生違規了,學生不服氣不願意接受懲罰,我當時的處理是,既然不遵守規則,那就出局不能參加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