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成了「洗白」新招數?女網紅被曝劈腿嫁豪門,其父發聲喊冤

2021年04月20日22:04:20 心理 1802

前段時間,杭州某CEO發現自己的女友竟然背著自己和其他人訂了婚,而且還同時和多位男性交往,憤怒的他把相關內容整理成了65頁PPT上傳到了互聯網上,引起了網友熱議。連某娛樂圈紀檢委也表示:「我來瞻仰下高端玩家。」

抑鬱症成了「洗白」新招數?女網紅被曝劈腿嫁豪門,其父發聲喊冤 - 天天要聞

事發後,針對女主角項某的批評聲不絕於耳,但她始終沒有正面回復。媒體輾轉聯繫到了女孩的爸爸時,他稱並非不想發聲,只是暫時選擇沉默而已。他希望給孩子一點空間,不要給她太大的精神壓力,還稱女兒之前就有抑鬱症,這件事會加重病情。

現如今,抑鬱症成為了一個時髦的辭彙,犯了錯的人,都想拿它來當擋箭牌。江歌遇害案中,她的舍友劉某稱自己在大眾的指責下,患上了抑鬱症。某演員專業素養不過關,P圖拍戲,廣受爭議,事後表示自己得了抑鬱症。就連美顏過度網紅主播,在向粉絲索要了大量禮物和打賞露餡後,也表示自己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成了「洗白」新招數?女網紅被曝劈腿嫁豪門,其父發聲喊冤 - 天天要聞

抑鬱症是精神類疾病,從外表上不太容易看得出來,這些人是否患病,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他們把這個病因當理由,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很容易推導出來的:抑鬱症患者精神脆弱,我本來就有病,你們再批評我的話,我可能也會自殺,那個時候你們願意承擔責任嗎?他們試圖用隱形的道德綁架,來迫使大眾不再追責、不再批評。

這樣的說法對於負面新聞纏身的公眾人物來說,或許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那些真正患上抑鬱症的人,處境就顯得更為艱難了。疾病被污名化以後,他們求助的勇氣和意願會下降,怕被別人罵故意博眼球。在錯誤的信息誘導下,部分人會對抑鬱症產生錯誤的認識,覺得他們只是不開心,或者是無病呻吟而已。

抑鬱症成了「洗白」新招數?女網紅被曝劈腿嫁豪門,其父發聲喊冤 - 天天要聞

央視曾報道過抑鬱症,稱中國人患病率高達2.1%,而且還有低齡化的趨勢,有的人不敢在生活中散發負面情緒,就把網路超話當成了樹洞,分享情緒,交流藥物的使用情況,雖然有一點點喪,但更多的是溫暖和關愛,一群處於困境和絕望中的人,把樹洞當成了自己的寄託。如果沒有這個情緒出口,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像自己一樣的人,挺不過去就喝葯自殺了。

某主播的女朋友因抑鬱症自殺後,主播開直播稱,女朋友去世是被超話里的人教唆的,那些人教壞了女朋友。在主播聲淚俱下的控訴中,粉絲們群情激憤,爆破了超話,用最惡劣的言語,斥責超話里的粉絲,認為他們只是「網抑雲」而已。

有人分享自己看病的心得經驗,粉絲直接咒罵道:「想死就趕快去死啊。」超話里有一個14歲的小妹妹是真的病患,結果粉絲們不肯放過她,半小時內發送了150多條咒罵信息,小姑娘不堪其擾,也選擇了自殺。

抑鬱症成了「洗白」新招數?女網紅被曝劈腿嫁豪門,其父發聲喊冤 - 天天要聞

這群人以抵制負能量的名義,肆無忌憚地發泄自己的惡意,帶走了患者們的光明和希望。他們殺人於無形,甚至還直呼「抑鬱症死了,歐耶」,對於生命和法律,他們沒有絲毫的敬畏。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網抑雲」確實惹人煩,但就算如此,那也只是一群尚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在傷春悲秋而已,誰還沒有這個階段呢?既然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又何必對他們有過多的惡意?

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們,總是處於悲傷的情緒中。不是他們不想開心,而是從生理到心理上都無法獲得任何快樂的感覺,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得病以後也毫無吸引力了,哪怕一整天什麼都沒做,肢體也會疲軟無力。要麼過度嗜睡,要麼純粹失眠睡不著,把真實的自己鎖在了內心深處,別人進不來,自己也不會出去。

人生本就很難了,健康的人尚可從人間煙火氣中尋得片刻慰藉,但對於那些患者來說,快樂是奢侈品。要對他們有基本的善意,不能從別人的痛苦中取樂。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