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剛在金磚峰會上發出警告,會後第二天,特朗普就威脅要對與金磚「結盟」的國家徵收10%關稅。美國霸權展現的淋漓盡致,顯然這是在逼緊張國家二選一,要麼選美元,要麼選金磚,而中方早就做出決定。
這次金磚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屆峰會最核心的關鍵詞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合作,而是「去美元化」正式寫入會議共識,甚至連以往對金融議題態度謹慎的印度也罕見簽字支持。金磚國家正謀劃通過新開發銀行,啟動一個全新的投資平台,這個平台將不再依賴美元結算體系,而是以各國本幣進行投融資。這對美元霸權構成實質性衝擊。
與此同時,俄羅斯外長在峰會代表普京發言時,明確指出:越來越多國家希望擺脫以西方為主導的全球化模式,去美元化成為趨勢。而沒想到的是,剛說完,美國那邊就坐不住了。特朗普第二天就在社交平台公開放話:「誰敢和金磚結盟,美國就對你加征10%關稅!」
這番話像是一記重鎚,打在了那些還在觀望的國家身上。更像是一道「最後通牒」:你到底是選美元,還是選金磚?美國在逼其他國家表態。
那特朗普為什麼急了?其實這次他動用關稅大棒的背後,隱藏著三個重要的戰略考量:金磚國家啟動的新投資平台,意味著內部資金流可以繞開美元結算,逐步削弱美國對全球金融的控制力。尤其是中國、印度、巴西等成員國在全球貿易中本身就是重量級玩家,一旦他們推廣本幣結算,美元的流通範圍和需求都會受到實質性削減。對美國來說,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利益受損,而是其全球霸權根基被動搖。
更何況,印度這次態度罕見地發生變化,從過去「觀望」到現在積極支持,這讓美國不得不警覺:連最「中立」的國家都倒向了金磚,美國怎麼能不出手?
特朗普的「二選一」策略,說白了就是要用關稅逼著其他國家站隊。你要麼選美國、繼續享受貿易紅利;要麼選金磚,接受美國高關稅的懲罰。這其實是冷戰時期那套邏輯的翻版:製造陣營對抗。
他很清楚,金磚國家雖然強大,但全球還有190多個國家,如果能把大多數國家嚇住、不讓他們與金磚深度合作,那麼就可以削弱金磚的發展空間,進而迫使他們妥協。問題是,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時代了。
還有一個更隱秘的原因,是特朗普在打「預防針」。當前,美國正面臨90天關稅暫緩期的最後階段,7月9日是形式上的「最後期限」,7月底才是真正的大限。可目前,與美國達成新貿易協議的國家寥寥無幾。
恰在此時,金磚國家搞出一個全新的投資平台,為那些對美政策不滿的國家提供了替代方案。特朗普擔心,如果不出手震懾一下,到時候倒向金磚國家的國家會越來越多,到那時他連談判桌都湊不齊人了。
面對特朗普這一連串「壓迫式」的舉動,中方很快就給出了清晰回應。在金磚峰會期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中方願與其他金磚成員一道,深化經貿合作、推動金融體系多樣化發展。這其實就等於直接表態了:中國不會被美國威脅嚇退,不僅要繼續推進金磚合作,還要在去美元化的路上堅定前行。
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決策,更是中方對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堅定支持。過去,很多國家因為擔心美國報復,對「去美元」心有餘悸。但這一次,中國帶頭髮聲,既是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也是對其他國家的鼓舞。有人帶頭,就會有人跟進,這才是特朗普真正害怕的。
而且從現實層面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超過12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想要以高關稅逼迫這些國家「二選一」,從邏輯上根本行不通。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失去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
從這次事件我們不難看出,全球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轉變。金磚國家不再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合作組織,而是真正具備實質行動力的經濟體聯盟。從金融到貿易,從制度到合作,這些國家正在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去美元化、去霸權化的進程。
而美國則依然執迷於用「關稅+威脅」的老路子來維持霸權。特朗普的策略,其實是逆全球化潮流而動。以為靠一根關稅大棒,就能嚇退所有國家,但現實卻在不斷打臉。
當今世界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清晰:單邊主義正在失去市場,而「多極共贏」才是大勢所趨。無論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還是金磚國家建設的投資平台,都是在試圖打破「美國優先」的邏輯,構建一個更公平、更合作的新秩序。
特朗普的威脅看似很嚇人,其實這就是美國不自信的表現,生怕更多國家選擇金磚,加快去美元化,這是特朗普和美國根本不想看到的。20年前薩達姆表示要用歐元結算美元,這就是在掘美元霸權的根基。於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把薩達姆給絞死了,現在全球都在去美元化,美國卻連胡塞武裝都無可奈何,這就是現實,美國的衰落是肉眼可見的。
所以,特朗普的叫囂也只是嚇人而已,全世界完全可以團結起來構建一個排除美國的貿易體系,離開美國沒什麼了不起的。今天的中方回應,已經很明確地表明了立場:我們不怕威脅,更不會退縮。未來,不管美國怎麼試圖圍堵,美國霸權都在衰退,多極化都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