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特朗普此舉是為了製造業迴流美國,但鑒於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中的反覆無常,恐怕背後絕非這麼簡單。
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宣布計劃對進口藥品徵收200%關稅,但不是馬上徵收,而是給予藥品製造企業 一年至一年半的緩衝期,徵收時間為2026年底或2027年初,以便藥企將生產線遷往美國。
事實上,美國國內有數百種藥品和原料葯依賴進口,具體如下:
1. 抗生素類:阿莫西林是美國人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美國葯企生產阿莫西林所需要的原材料,約80%來自中國。
2. 解熱鎮痛類:美國進口的布洛芬約90%、對乙醯氨基酚約73%來自中國,它們分別是常見止痛藥和退燒藥。
3. 激素類:美國進口的氫化可的松約96%來自中國,它是止癢膏中的活性成分。
4. 維生素類:美國75%以上的維生素b6、b12、b1、c和近70%的維生素e的進口都依賴中國。
5. 抗癌藥類:如用於治療多種癌症的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opdivo(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revlimid(來那度胺)等,這些抗癌藥多由國外葯企生產,美國需進口。
6. 免疫抑製劑類:如烏帕替尼(rinvoq),常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美國市場上的該藥品也依賴進口。
7. 糖尿病藥物類:丹麥生產的司美格魯肽是wegovy和ozempic等減重與糖尿病藥物的關鍵成分,美國依賴進口。此外,印度向美國供應多種糖尿病藥物,滿足部分需求。
8.心血管藥物類:印度是美國心血管藥物的重要供應方,sun pharma、cipla等印度企業為美國提供相關藥物,滿足美國部分心血管藥物需求。
綜上可以看出,美國的進口葯的主要依賴國是中國,這就不難看出,加征200%的關稅主要針對的還是中國,很明顯是上回訛詐沒成功弄得一鼻子灰後不甘心,然後想另闢蹊徑找回點場子。
此外,肥鵝認為,特朗普這麼做還有下列深層次考量:
一、經濟利益考量: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藥品消費市場,2023年美國進口了2030億美元的藥品。提高藥品進口關稅,一方面可迫使葯企在美國設廠,企業納稅能增加美國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減少藥品進口可縮小貿易逆差,這符合特朗普一貫的貿易政策目標,即通過貿易保護手段來調整美國的貿易收支狀況。
二、政治選舉需求:特朗普試圖通過此類政策迎合部分選民,展現其為美國民眾「謀福利」的形象,尤其是那些受製造業外流影響較大地區的選民。創造就業、讓美國企業迴流等政策主張,能吸引藍領工人等群體的支持,為其未來可能的政治活動,如再次競選總統等,積累政治資本。
三、國家安全戰略層面:2025年4月美國商務部開始調查「藥品和藥品成分,包括成品葯」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美國認為過度依賴外國藥品及成分,在國際形勢緊張等特殊時期,可能影響其藥品供應安全,進而危及國防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等國家安全相關領域,提高關稅可降低對外國藥品供應鏈的依賴,增強國家安全韌性。
四、產業政策調整與競爭:美國欲重塑全球製藥產業格局,通過關稅手段引導全球製藥產業資源向美國聚集。長期以來,歐洲在製藥領域實力強勁,如愛爾蘭、德國和瑞士是美國重要的藥品進口來源地。提高關稅可削弱歐洲製藥企業優勢,助力美國製藥產業發展,提升其在全球製藥行業的競爭力,鞏固美國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的領先地位。
所以說,表面上看特朗普是在amga,讓製造業迴流,實則這只是冠冕堂皇的幌子,是用來忽悠美國國內選民的。
(2025年7月8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