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臨近退休,卻依舊懷揣一腔熱忱,守護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社區一線。
這裡有他的同事、烈士王永良戰鬥過的痕迹,這裡還是寧夏首府銀川西大門的重要守護之地。一面是守護賀蘭山水生態安全保障的「大民生」,一面是小鎮20多萬人口生活安全的「小事情」。
40年近1500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每一步,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承載著他對公安事業的熱愛與忠誠,記錄著他不愧「人民公僕」的篤定與信仰,見證著這方百姓的生活安全與人居幸福,他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區分局鎮北堡鎮派出所社區民警蔡慶生。
從警40年來,蔡慶生始終工作在基層一線。在平凡中堅守、在平凡中奉獻,以干好每一天、每一件事的基層「老黃牛」精神發揮著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踐行著「把人民利益置於心中最高位置」的初心使命。先後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銀川市優秀公務員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2020年被西夏區婦聯評為「最美家庭」。
在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區分局,蔡慶生創造了兩項紀錄:一是從警時間最長,二是一輩子都在基層派出所工作。
從基層里最年輕的民警到年紀最大的鎮北堡鎮派出所社區民警,蔡慶生走過了40年近15000多個日夜。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迹,但他卻始終履行著一名黨員民警的職責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如今,59歲的他已是兩鬢花白。但不管春夏還是秋冬,賀蘭山腳、街道、社區、鄉村,每天都能見到他巡邏防控、了解民情、調解糾紛,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身影。他也漸漸從大家嘴裡的「小蔡」變成了「老蔡」。他說:「雖然我馬上就要退休了,但是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是永遠不會退休的。」

「小事」里的「大民生」
「小所」里的「大管家」
派出所的工作向來不講淡旺季,警情的到來也從不分時間段。
只要警情中心鈴聲一響,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管轄區民警都要迅速響應,一邊詢問報警人情況,一邊著手分配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現場,這也是蔡慶生40年來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常。這些看似「小案件、小糾紛、小矛盾」,卻牽動著轄區群眾的喜怒哀樂。蔡慶生覺得,這些「小事」裡面蘊含著「大民生」。
如今,蔡慶生任職的鎮北堡派出所「永良」警務室管轄3個自然村,3000餘戶上萬名村民。蔡慶生在這裡一干就是13年,鄰里街坊的小張老李,街面上哪裡有坑哪裡有窪,從「小蔡」干到「老蔡」的他,閉著眼睛都能知道,這不是他記憶力好,而是這裡的每一個巷道,都有老蔡每日兩萬多步數的足跡見證。
老蔡所在的治安轄區,多為外來移民,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矛盾凸顯,「永良」警務室也就成了村裡每天最熱鬧的地方,家長里短的雞毛蒜皮、爭田奪地的面紅耳赤、鄰里不和的民族矛盾,每天把警務室堵個水泄不通,老蔡自然成了幫村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聚焦點。
俗話說,薑是老的辣。幾十年積成的基層經驗以及「金牌調解員」的榮譽,老蔡老當益壯,成熟穩練,一件件,一樁樁,現場能處理的絕不推後,過於複雜的定是第一時間登門拜訪,不管是拉家常還是說道理,老蔡都能「化干戈為玉帛」,甚至促使雙方成為好朋友,好鄰居。
有一次,老蔡在走訪昊苑村、團結村和華西村的生態枸杞集中種植區時,村民向他反映種植枸杞晾曬階段總會有幾斤甚至幾十斤枸杞「不翼而飛」,這個現象已持續好些年頭。
幾十斤枸杞連年丟失,這對於村民收入來說,不是小數目。老蔡著急上火,茶飯不思,緊鑼密鼓的逐個走訪收集枸杞種植戶意見建議,同村委會、村民多次開會議事,劃定了集中晾曬區域,最終形成了民警、村幹部、網格員、種植戶以及村民志願者輪流執勤的「看護模式」。對此,老蔡還主動到當地政府申請到了資金支持,不僅加大晾曬區域技防設備投入,提升了安防效力,還給種植戶發放了看護補貼,提高了村民參與看護的積極性。2022年,轄區昊苑村被國家評定為億元村。
在一次走訪中,老蔡得知村民王乃鵬家中因「廁所改造」工程施工中造成房屋裂縫,情緒極大,一度阻攔村整體施工進度。老蔡曉知這不是一件小事,迅速帶著施工負責人來到王乃鵬家中進行調解。老蔡一次次、一遍遍對其擺事實、講道理、拉親情,最終以雙方利益最大化方式化解了此次矛盾衝突。之後,老蔡又會同有關人員一同對可能受到影響的100餘住戶房屋逐戶拍照留檔,建議施工隊伍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徹底杜絕了「廁所改造」工程可能再次引發的群眾受損問題。
「老蔡,你趕緊來,老劉和老馬因為地里淌水的事情要干仗了」「老蔡,老於家兩口子打架了,你趕緊來」……不論白天深夜,只要接到轄區群眾電話需要調解糾紛,老蔡就飛奔著趕到現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到雙方握手言和,老蔡才放心。
「不要因為事小、事難而不去做。做好基層工作的訣竅就是一件接著一件干、一天接著一天干。」老蔡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守護下,這片轄區至今連續5年零發案、零訴訟。
老蔡心裡裝著村民,村民自是看在眼裡想在心裡。「有事請找老蔡,老蔡就是咱們的親人!」這句話是村民最質樸的回贈,也是老蔡心裡聽到最暖的話。

心系「永良」舍「小家」
傳承「英烈」為「大家」
2018年7月,老蔡永生難忘。鎮北堡鎮突發暴雨,脆弱的山體難以抵擋暴雨的侵襲,洪水衝擊了原本安寧的小鎮,和老蔡一起出生入死戰鬥多年的戰友王永良在上山搜救受困群眾時,被捲入流勢暴增的山洪中,不幸英勇犧牲。為紀念逝去的英烈,銀川市西夏區公安局以「永良」命名了當地警務室,以此紀念故去的公安楷模。老蔡也是這一年,主動請纓調任該警務室。
心系「永良」的老蔡經常念叨:王永良犧牲前和我在一起工作,是我的好戰友更是工作中的好搭檔,我在這裡感覺到永良兄弟就陪伴著我,我絕不能辜負「永良」警務室,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這裡的情況。老蔡義無反顧毅然扛起了傳承英烈精神的旗幟,他發誓一定和兄弟一起並肩作戰到自己「退役」,並誓死保衛這一方百姓安樂。
於是,老蔡主動加入到了守山、巡河、護林等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中,每逢「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他就扛起勸導防範小組組長一職,成為警企、警民之間的「聯絡員」。
「每當天氣預報有降雨提醒,蔡哥就會在群裡面提醒我們不要再逆行上山,在家中備好應急物資。」「好幾次,蔡叔在巡山時偶遇了岩羊、巡水庫時候看到扎堆的天鵝,他就會把動物的照片發到群里,告訴我們『想要知道環境好不好,就要看動物露不露面』,他的這句話讓我對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燃起了極大的熱情。」群眾的話語是老蔡工作最好的側寫。
「只有生態安全,群眾才能安全。」老蔡以服務者的身份建設著生態文明,用一句句嘮叨、一次次入戶、一條條微信在群眾心裡種下生態文明保護的種子,也踐行著他對「永良」英烈的錚錚誓言。
2020年8月,老蔡妻子突發腦溢血經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面對大病初癒的老伴和離家很遠的派出所以及繁忙的社區警務工作,已是57歲的老蔡沒有因此倒下,更沒有因為「小家」的風雨變故而放棄「永良」警務室之責,他毅然決然在派出所附近找了間出租屋,將「家」安到了單位旁。
為了既能照顧老伴又能兼顧工作,老蔡為自己寫下了三句打油詩:一日三餐提前做,工作政務見縫做,夜裡治安走訪不耽誤。早上6點老蔡的身影圍著老伴轉,夜裡12點老蔡圍著村民轉,每天忙著像打仗一樣的老蔡,卻從未有一句抱怨之言,不僅家務事打理的僅僅有條,工作上更是得到了當地村民的人人誇讚。
很快老蔡帶著患病妻子把家搬到轄區上班的消息在村民中傳開了,「老蔡,這是我家自己做的饅頭,還有我家地里種的小白菜和辣椒你帶回家。你對我們這麼好,必須收下。」「老蔡這是我媳婦燉的羊肉,你帶回家。家裡有啥要幫助的你說。」老蔡的警務室每天都有群眾送來的饅頭、蔬菜,水果。雙向奔赴的關愛,讓老蔡對自己這份鍾愛一生的公安工作更是鉚足了幹勁。
研一個方案破百個難題
立一句誓言行萬里警路
近年來,銀川市公安局立足民族地區特色,圍繞「塞上楓橋」警務品牌建設,創新推出「石榴籽」警務室建設,要求轄區各民族群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推動更高質量的平安銀川、法治銀川建設。連年創優的「永良」警務室,再次被評為石榴籽警務室,老蔡對此次榮譽不敢怠慢,他牢牢記著「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三靠前」工作理念,先後創新了「圓桌調解工作室」,探索「公安為主、專業輔修、群眾參與」的多元化調解工作法,將矛盾糾紛遏制在初始、化解在基層、防患於未然。
他按照警情類型、化解結果、報警次數等類別建立健全轄區矛盾糾紛化解台賬,聯合鎮政府、村委等單位對矛盾糾紛進行重點盯辦、聯動處置,防止事態升級。依託工作平台信息對矛盾主體及時落實心理疏導、關懷幫扶和跟蹤回訪措施。聯合群防群治力量,深入農村社區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藉助網格微信工作群和村民使用的新媒體,普及正確處理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和反電詐、防溺水等安全知識,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多年來,轄區未發生一起電信詐騙案件。
他還在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強化源頭防範、把好首道防線工作上,堅持「防為主、防為上」,變被動為主動、改上訪為下訪,依託「永良」警務室,深入細緻摸排潛在糾紛,靠前發起多輪次、起底式矛盾糾紛排查和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切實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一套套理論方案,一件件創新實踐,一樁樁警民感人事迹,老蔡在「永良」警務室書寫了鎮北堡治安之歌,創下了40年民警生涯奉獻奇蹟,本人也榮獲了市級、區級等多項榮譽稱號。老蔡是平凡的,但老蔡的事迹確是非凡的。
老蔡說,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從穿上警服那天起,我就是國家的人,就是人民的公僕,舍「小家」顧「大家」是責任,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平實樸素的語言,默默無聞的老蔡,平安幸福的鎮北堡鎮,都在妝點著鄉村振興人居幸福,老蔡在這裡迎春送冬,和百姓其樂融融,真正譜寫了一幅平安畫卷。
來源: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