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能文能武張舉人
編輯丨能文能武張舉人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蒙古國在礦產資源的儲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優質煤炭儲量之豐富更是引得世界矚目。
據統計,蒙古國的優質煉焦煤儲量已經進入了全球前五名,再加上該國在地理位置上和我國還有俄國相鄰,我們兩個國家是煤炭進口大國,所以蒙古只要安安分分的跟我國還有俄羅斯展開合作,想必賺的盆滿缽滿不是什麼難事。
可是,蒙古國卻暗藏野心,他們為了攫取更高額的利潤,低頭向美國示好,甚至不惜單方面撕毀與我國簽訂的供給煤炭協約。
或許,蒙古國和美國都以為他們用這樣見不得光的方式,就能夠迫使中國「低頭」,但他們還是低估了我國強大的抗壓和應變能力。
如今,我國已經有了有效的反制方案,其中呈現出來的智慧不但讓全世界拍案叫絕,更讓蒙古國悔不該當初。
那麼,面對蒙古國公然毀約的行徑,我方到底是如何巧妙反制的呢?
多年親密合作,遭蒙古國單方面損毀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最「高枕無憂」,蒙古國一定會榜上有名。他們地處內陸,又在地理位置上與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左右逢源」,不但地區環境相當安寧穩定,而且在出口礦產資源的時候,更是有現成的鄰國作為「大客戶」。
所以,蒙古國也是很早就跟中俄兩國簽署過礦產資源的供應協議,尤其中蒙兩國之間的煤炭貿易,更是歷史悠久。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就向蒙古國進口優質煤炭,進口的數量也是相當穩定,而且還隨著人口的增多,進口的數量展現出蓬勃上漲的趨勢。
對於經濟結構單一,十分依賴能源出口的蒙古國而言,與我國長期親密合作實在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蒙古國卻突然發難,單方面「撕毀」了向我國供給煤炭的協議。
之後,他們不但停止了向我國繼續供應煤礦,還把本該運送到我國的煤炭,拿到了市場上進行拍賣。
這不禁讓人感到有些疑惑,雖然把煤炭拿去拍賣的確更容易賣出高價,但是蒙古國這樣做不就是在間接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嗎?
而且,這樣缺乏信譽的行為發生之後,與我國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豈不是毀於一旦?
從長遠來看,蒙古國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那麼,蒙古國究竟為何會選擇做出這樣「自砸飯碗」的舉動呢?
內外因素,致使蒙古國做出「迷惑操作」
根據外媒報道的消息來看,蒙古國這個反常的舉動背後可能有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從內來說,蒙古國的煤炭行業當時正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腐敗危機」。由於我國交給蒙古國的煤炭訂單數額非常之大,所以蒙古國內的一些部門就開始「冒天下之大不韙」,打起了從中發黑心財的壞心思。
許多蒙古國官員也都經不住誘惑,走上了貪贓枉法之路。這嚴重損害了煤炭貿易的公平性,更讓本應收歸蒙古國國家財政的資金,流入了一部分官員個人的腰包。
在這件事情上,我國的收炭廠商以及蒙古國的老百姓都是受害者。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蒙古國官員的這些行為很快遭到了曝光,引起了蒙古國民眾的不滿。
不僅如此,蒙古國最近幾年來,受到世界公共衛生事件和俄烏衝突帶來的許多影響,蒙古國內本就發展緩慢的經濟狀況更是迭遭打擊,社會矛盾因此而不斷加劇。
這些事情加起來,許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忍無可忍的蒙古國老百姓紛紛走上了街頭,要求政府對這件事情給出合理的解釋。
為了息事寧人,蒙古國這個時候竟然開始了一系列的迷惑操作。
首先,他們單方面撕毀協約,終止了與我國的煤炭貿易合作。然後,他們又把本該供應給我國的煤炭,全都拿到了蒙古國當地的證券貿易所進行拍賣。
眾所周知,在證券貿易所拍賣換來的錢當然會比正常出口要高,所以蒙古國也是靠這個辦法稍微彌補了一部分因為腐敗問題造成了財政虧空,當地老百姓的怒氣也暫時得到了平復。
但我國卻因此承受了無妄之災,突然被中斷煤炭供應讓我方的利益受到了不容忽視的損失,而蒙古國對此也拿不出合理的補償方案。
可以說,蒙古國這樣做,相當於是把自己國內的危機轉嫁到了本來與這件事毫無關係的中國身上,這也就是蒙古國單方面撕毀與我國協議的「內因」。
至於「外因」,則要從蒙古國這些年來奉行的一個「第三鄰國」的外交理念開始講起。
蒙古國的地緣位置相當特殊,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個鄰國,而且在歷史上蒙古國曾經長期受到蘇聯的控制和支配,所以現在跟俄羅斯的關係也很微妙。
雖然時過境遷,但蒙古國還是常常對俄羅斯感到十分恐懼和忌憚,總是想要從其他大陸找一個「大靠山」,來跟俄羅斯制衡,這也就是所謂的「第三鄰國」策略。
在這個世界上,能跟俄羅斯實力相當,並且與之關係不對付的國家恐怕只有美國。所以,美國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蒙古國開拓「第三鄰國」的首選,而美國也對再多擁有蒙古國這樣一枚「優質棋子」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在這幾年來關係越發親密。
甚至有外媒還爆料過,蒙古國之所以撕毀與我國的協議,其實也是出自與美國的串通,這也就是所謂的「外因」。
為了賺到高額的利潤,順便向美國進行討好,蒙古國甚至不惜「捨近求遠」,寧可花費更多的運輸成本,也要把自己國內的稀土等礦產資源運送、出口到美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自然受到了蒙古國的冷落。而且蒙古國也許是覺得自己成功傍上了美國,所以對我國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甚至還提出要求,想要租借我國的天津港來向美國運輸稀土。
蒙古國和美國可能原本以為能用煤炭貿易來對我國「卡脖子」,迫使我國低頭。可是他們想不到的是,我國並非是沒有反制的能力,只不過是一直秉持著以德報怨的態度,不想完全對鄰國蒙古國撕破臉而已。
但是現在既然蒙古國如此的得寸進尺,我們自然也要毫無心理負擔的行動起來了。那麼,我國究竟是如何巧妙反制蒙古國的過分行徑的呢?
巧妙反制,令世界拍案叫絕
對於蒙古國的失信行徑,我國的反制可以說是直擊要害。
首先,我們開拓了一個完全不遜色於蒙古國的煤炭供應夥伴,讓原本洋洋得意的蒙古國明白過來,對於我國而言,他們並不是不可或缺的,而這個新的合作夥伴就是澳大利亞。
雖然同為煤炭儲量豐富的國家,但是比起蒙古國來說,澳大利亞在煤炭出口上的優勢更加明顯。
首先,澳大利亞的煤炭儲量在蒙古國之上。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所示,截至2020年底的時候,澳大利亞的煤炭儲量已經超過一千五百億噸,穩居世界第四位,而且這還只是已經探明的煤炭儲量,可以說無論是當前儲量還是未來的開採潛力上,澳大利亞都比蒙古國要強不少。
其次,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港口紐卡斯爾港,運輸起來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在這方面,沒有自家港口的蒙古國就又被比下去了。
而且,我國和澳大利亞的煤炭貿易合作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長久的歷史。只不過曾經因為某些不可忽視的原因,我國的相關行業停止了對澳煤的使用和進口,這才讓蒙古國得到了合作的契機。
隨著我國和澳大利亞關係的緩和,雙方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重新開啟。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我國已經取消了持續2年多的「澳煤禁令」,源源不斷的優質煤炭已經如同插上翅膀一樣從澳大利亞陸續運抵我國。
澳大利亞的外事發言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對於與中國展開煤炭合作非常歡迎」。
可見,隨著中澳煤炭貿易合作的不斷加深,我們完全沒有依賴蒙古國煤炭供給的必要,更加犯不著對其「低頭」。
這樣充滿智慧和強大應變能力的巧妙反制,也是當即引得全世界有識之士拍案叫絕。
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感到慌張必然是蒙古國他們自己。因為蒙古國雖然與美國展開了稀土貿易合作,但是卻面臨一個天大的難題,那就是他們很難把這些稀土運輸到美國去。
想要做成這件事,蒙古國要麼需要租用我國的天津港,要麼就得從俄羅斯陸地取道,但是後者的成本太高,而且俄羅斯也未必會幫這個忙。
所以,蒙古國以後有求於我國的時候還多著呢,想必這個時候的蒙古國一定會為當初撕毀協約的短視行為感到後悔莫及吧?但這份苦果,也只能他們自己慢慢承受了。
結語
普通人做生意尚且講究一個「以誠為本」,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又何嘗不是如此?蒙古國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能單方面撕毀已經簽好的協議,讓「老主顧」利益受損,將來又哪還有其他國家敢跟他們合作呢?
如今陷入窘境的蒙古國想必也是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希望他們能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後不要再製造出這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