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2020年04月07日14:24:03 歷史 1449

在一些奇幻或玄幻小說中經常能看到擁有「重瞳」的人,正常來說人都只有一個瞳孔,而重瞳便是指擁有兩個瞳孔的人,在傳說中擁有「重瞳」的人能看到常人難以看到的另一個世界,這是真的嗎?還是只存在於小說中?在歷史記載中,我國古代便有8個真實存在過的「重瞳」擁有者,個個成就非凡。《水鏡集》便有記載:「目有重瞳之明;皆王侯將相也。」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倉頡

中國漢字已經擁有著數以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漢字的起源究竟是在何時,迄今為止依舊是未解之謎。有一則傳說是黃帝時期的一位史官倉頡所創造的。《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相傳倉頡觀察鳥獸的足跡,從中受到了啟發,於是便創造了文字。所以我們最原始文字是一種象形字。在倉頡創造了文字之後,天上突然降下了粟米,鬼在黑夜間哭泣,因為連天都擔心人類在掌握了文字後,會從事商業而放棄農耕,從造成饑荒。而鬼在夜間鬼泣,是因為鬼害怕人學會文字後,會寫作疏文彈劾它們。

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化典籍《說文解字》的序言中便寫到:「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因此倉頡是中國公認的「造字聖人」,而且史料還記載倉頡有「四目」算是中國最早的重瞳了。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虞舜

這一位就更加的著名了,虞舜是上古時期華夏部落的首領,同時也是姚姓的始祖,原本出身普通的虞舜,卻因為自己高貴的品格和突出的能力而得到了唐堯的肯定,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在虞舜繼位之後,他虛懷納諫啊,同時建立起了嚴格的法律懲處奸佞,同時任用賢能,使得國家得到了欣欣向榮的發展,而虞舜也被認為華夏文明的始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重耳

重耳即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主晉文公,晉文公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據《史記》記載,晉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自幼喜愛結識賢能之士。後來因為受到迫害離開了晉國,一直漂泊了19年之後才重新復國。並親手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長達數千年間一直為儒家、法家所稱道。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項羽

說到「重瞳」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人,一個就是虞舜,另一個就是項羽了。項羽是歷史上公認武藝最強的人,號西楚霸王。《史記》中記載:「籍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憚籍矣。」

在歷史上「力能舉鼎」的武將可謂是一個手都能數過來,而項羽便是其中尤為特殊的一位。因為他還擁有者「重瞳」《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不過可惜的是因為項羽的狂妄自大,最終未能成就帝業。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呂光

對於呂光這個名字可能就沒有上述幾人那麼著名了,但在歷史上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人,呂光是呂婆樓的兒子,晉朝時期十六國中後涼建立者。384年十二月,呂光從西域東歸佔據涼州稱酒泉公,收到苻堅死訊,改元太安。並於公元396年稱王。

高洋

高洋出生於公元529年,是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身天賦異稟之外,他的出身也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高陽的父親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家大業大,光是起點便要比尋常人高,但高洋原本是家中子弟中最不受重視的一個,因為長大後所表現出遠超常人的天賦,而受到父親的欣賞。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魚俱羅

魚俱羅也是一個擁有「重瞳」的人,不過他並非那朝那代的開國皇帝,而是一員武將。史料記載他身高八尺,聲音極為的洪亮,平時說話的聲音能夠傳到數百步之遠。後來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加入了禁衛軍。因功績被提拔為了大都督。後官至柱國以及豐州總管。

擁有「重瞳」看到的世界不同?古代僅8人擁有,不是王侯就是將相 - 天天要聞

李煜

說到李煜想必很多人都不會太陌生的,就算是歷史課上沒有學過,語文課上也一定學過。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同時還是一名大詞人,其《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早已經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