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2025年07月02日18:42:04 歷史 1823

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作為波羅的海沿岸一個面積僅6.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立陶宛對中國的態度總是充滿敵意。

最近,它又不遠萬里的跑到菲律賓,和對方簽下了防務合作協議。

為了拉攏對方,還大言不慚地說兩國 「面對幾乎完全相同的威脅」,都有 「敵對的鄰居」。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話說得明裡暗裡都指向中國。

只是一個小國的立陶宛,為啥要一直挑釁中國,又為啥要拉著菲律賓一起「搞事情」呢?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立陶宛的歷史

要說立陶宛,歷史上可不是個簡單角色。

在16世紀時,它和波蘭組成的聯邦曾是歐洲四大強國之一,疆域一度達到99萬平方公里,連莫斯科都曾被其短暫佔領。

可盛極而衰,到18世紀末,這個聯邦被周邊國家瓜分,立陶宛的地盤縮水到如今的6.5萬平方公里,還不到鼎盛時期的零頭。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後來的它被沙俄吞併,又在蘇聯時期被劃入勢力範圍,儘管1990年成為首個脫離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可那段被外部勢力掌控的歷史,似乎深深影響了它的外交選擇。

在它獨立之後,中國也是迅速做出反應,成為了最早與立陶宛建交的國家之一,從那之後兩國之間度過了一段友好相處的時光。

兩國不僅互派外交使者,還頻頻進行訪問,就連民間之間的交流都十分和諧友好,但這樣的快樂時光卻並沒有長久。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獨立後的立陶宛,在國際舞台上總想著刷存在感,它人口不多,經濟體量也有限,卻一門心思往西方陣營靠,尤其近幾年,更是把 「反華」 當成了某種外交籌碼。

在2021年,立陶宛突然邁出了危險的一步——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這直接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也背棄了兩國建交公報的承諾。

中國政府當即作出反應,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將雙邊關係降為代辦級,還明確表示保留反制的權利。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可立陶宛卻似乎並沒有打算收手,2023年,它又毫無理由地將中國駐立代辦處的外交人員列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限期離境,進一步破壞雙邊關係。

在那之後,中立關係持續降級,一度跌入到了冰點之下。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即便後來總統瑙塞達承認允許台灣設處是「錯誤」,外長也聲稱中方已澄清領土問題,可這些表態都沒觸及根本——沒有真正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兩國關係自然難以回到正軌。

立陶宛的這些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想借著挑釁中國,向美國和歐洲「表忠心」,換取所謂的「保護」和支持。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拉攏菲律賓

就在和中國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立陶宛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菲律賓。

6月30日,兩國國防部長在馬尼拉簽署了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網路安全、海上安全和彈藥生產等。

更耐人尋味的是,立陶宛防長在發布會上公然炒作「中俄朝伊軸心」,把台海和南海問題混為一談,聲稱立菲兩國「面對幾乎完全相同的威脅」。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而菲律賓防長也回應說有很多地方要向立陶宛學習,還提到要推行「單一戰區」概念,將東海和南海視為一個行動區域。

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為啥突然走到一起?

說起來,它們還真有不少「共同點」,立陶宛在歐洲想借著反華攀附美國,菲律賓則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拉攏域外勢力,試圖攪亂南海地區的局勢。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菲律賓近年來頻繁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搞聯合巡航,還計劃和「四方小組」設立協調中心,推進所謂「一體化戰區」概念。

而立陶宛呢,雖然地處歐洲,卻想通過介入亞太事務,提升自己在 「民主國家聯盟」 里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立陶宛在涉台問題上屢屢越線,本質是想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牽制中國;菲律賓則在南海不斷製造事端,試圖藉助外部力量改變現狀。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成了它們的默契——

立陶宛需要在亞太找到「盟友」來擴大反華聲勢,菲律賓則想從立陶宛那裡獲得一些技術或經驗支持,尤其是在防務合作方面,雙方一拍即合。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未來的局勢

可這種合作真能如它們所願嗎?立陶宛自身實力有限,連國內經濟都受對華制裁影響,根本給不了菲律賓實質性的幫助。

菲律賓呢,雖然想借外部勢力撐腰,可國內並非鐵板一塊,總統馬科斯的親美政策在國內已經收到了反噬,副總統莎拉就曾批評總統倒向美國,認為應該保持中立,與中國友好相處。

而且,歐洲國家對立陶宛這種「跳樑小丑」式的表演未必真上心,美國也不可能真為了這兩個國家和中國徹底撕破臉。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說到底,立陶宛拉攏菲律賓,不過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政治表演。

立陶宛想借著菲律賓在亞太的位置,刷出更多「反華存在感」;菲律賓則想利用立陶宛的「經驗」,為自己在南海的行動找借口。

但他們這兩個臭皮匠的組合註定無法掀起太大的風浪,因為中國的實力早已超乎他們的想像。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並且一直以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都是堅定不移的,無論是台海還是南海,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都註定失敗。

立陶宛的歷史告訴我們,依附外部勢力、挑釁大國,最終只會反噬自身;而菲律賓如果繼續被域外國家帶偏,只會讓南海局勢更緊張,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這場由立陶宛和菲律賓聯手上演的戲碼,熱鬧背後其實是虛弱的底氣,國際社會看得很清楚,誰在真正維護地區穩定,誰在煽風點火。

中國始終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侵犯自己的核心利益,立陶宛和菲律賓要是執迷不悟,恐怕最終只能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來源

持續挑釁中國?立陶宛拉攏菲律賓:我們都有一個「敵對的鄰居」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