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2022年11月03日01:44:33 歷史 1888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甄嬛傳》的熱播,我只是寥寥幾眼,因為由小說改編的故事,完全不符合史實。

等到《甄嬛傳》的續集《如懿傳》,雖然與歷史有出入,但是裡面的內核,卻像極了正史。

乾隆愛過那拉氏嗎?愛過。

這份愛,不是男子對於女子的喜歡,而是丈夫和妻子的愛,在感情上是平等的。

雍正十二年選秀,雍正將那拉氏賜給兒子弘曆做側福晉。

能夠直接做側福晉,首先那拉氏的家世很好。

那拉氏是滿族姑娘,父親是從四品的官員。在當時,滿族姑娘就是比漢家女子天生高貴。

而那拉氏被賜婚,首先是品德方面過關,畢竟雍正作為一個較真的人,品行最重要。但是,一個有德行的姑娘,往往不得寵,因為不會爭寵,太過死板。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果不其然,那拉氏進府真的不受寵。

那拉氏頭上有三座山,一座山是丈夫弘曆,弘曆不喜歡她。一座山是嫡福晉富察氏,位置不可撼動。一座山是另一位側福晉高氏,非常得寵。

一年後,雍正駕崩,弘曆成為了乾隆帝,花心的乾隆開始大封后宮。

嫡福晉富察氏是板上釘釘的皇后,那麼皇后之下就是兩位側福晉,但是高氏被封為了貴妃,無封號。那拉氏封為妃,賜號嫻,為嫻妃。

可是無論怎麼看,那拉氏都低了高氏一頭。

成為皇帝的乾隆,開始尋覓更多的美人,作為舊人的那拉氏,就在嫻妃的位置上,一待十年,這十年她送走了皇后,送走了高貴妃,見證了很多女人生了又生,見證了很多女人得寵失寵。

而十年間,那拉氏就安靜地待著,因為她不得寵,所以被人遺忘。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皇后的去世,讓乾隆急需要一個繼後,所以先進府後進宮的那拉氏,就這麼出現了。那拉氏的出現,是因為在處理皇后去世這件事上,後宮的所有事務都是那拉氏安排的。那拉氏是有能力的,也是這份能力,讓乾隆開始重視她。

被乾隆重視,那拉氏也開始一路升遷,十年不動的位份,開始變成了嫻貴妃,皇貴妃

那拉氏的皇貴妃,用的是明黃儀仗,昭告了天下神明,接受王公大臣命婦的三跪三拜。這些,全部都是破例逾制,並且空前絕後的。

所以,在成婚十餘年後,乾隆開始了和那拉氏的愛情。

直到那拉氏成為了皇后,和乾隆並肩,並且生下了二子一女。

乾隆對於那拉氏的喜歡,是在外出巡時,內衣壞了,要將內衣送回京城交由那拉氏親自縫補,是在乾隆壽誕時,吃一碗那拉氏親手做的壽麵。是六次下江南,四次那拉氏都陪在身邊。

那麼這麼的愛,怎麼走向了末路?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沒有給出原因,野史更加說不清楚,後來的人都是猜測。

乾隆第四次出巡江南,也是那拉氏48歲的生辰,乾隆給那拉氏大辦宴席,一個月後,乾隆下旨那拉氏瘋了,所以斷髮。

滿人斷髮,不是國喪,就是夫喪,所以那拉氏的斷髮就是詛咒。

一個月的時間,當時還在江南出巡,發生了什麼?

後人無法知曉,只是那拉氏先一步被送回了京城,五個月後,乾隆再一次下旨,收回了皇后的金印,等同於廢后。

這五個月時間,乾隆做了很多事情,例如銷毀了有關那拉氏的所有畫像和資料,有關她的生平,和為什麼瘋魔。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五個月的時間,或許那拉氏沒有低頭認錯,所以乾隆才會銷毀有關她的一切,甚至她曾存在過紫禁城的過去。

在幽禁中的那拉氏,一年後病逝,乾隆似乎忘記了曾經的溫情,連死後哀榮都沒有,將那拉氏放進了純妃的陵寢。一代皇后和妃子同寢。

可是啊,乾隆的陵寢裡面,一直空了一個位置。而這個位置,只能是為了那拉氏而留。

從記載中,能夠感受到,乾隆真的愛過那拉氏,而感情的破裂,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愛了。

對於那拉氏而言,一生一次心意動,此生足矣。她在乎的是曾經擁有,因為她註定沒有辦法和心上的少年郎,天長地久。

大清廢后那拉氏:一生一次心意動,或許才是故事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心為公的教員 - 天天要聞

一心為公的教員

教員始終秉持著"天下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那般,將拯救黎民百姓視為畢生使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學與家世,本可安享優渥生活,卻毅然選擇了荊棘遍地的革命道路。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 天天要聞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明太祖朱元璋這輩子最得意的,不是打下大明江山,也不是制定《大明律》,而是生下了長子朱標。這個從娘胎里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幾乎承載了朱元璋對理想治國者的全部想像。可惜命運弄人,38歲突然暴斃,留下一堆未解之謎,也讓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徹底改寫。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 天天要聞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蘇州大學教授房偉既是一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高校教授,也是一代批評家中的佼佼者,同時還是一名相當高產的文學創作者,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 談及同事房....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 天天要聞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出現非常明顯的歷史朝代飯圈化現象!這樣的風潮到底是從何而來,有哪些好處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貼吧和天涯的時代歷史飯圈已初具雛形早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出現前,廣大網民主要靠各種論壇和貼吧,維持著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