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時期,右庶長蹇叔是宋國銍邑人。左庶長百里奚原本是虞國人,後來虞國被晉國滅亡,百里奚成了晉國人。百里奚成了晉獻公的女兒伯姬嫁給秦穆公的陪嫁奴才。百里奚中途逃走,在楚國牧馬放牛,最後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回到秦國。
百里奚和蹇叔是至交好友,兩人以兄弟相稱。百里奚先到秦國,被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薦蹇叔。秦穆公通過和蹇叔交談,知道蹇叔確實有才,所以也重用蹇叔。
蹇叔的兒子白乙丙、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都在秦國為大將。
秦穆公時期的秦國大將公孫枝是晉國人,被秦國公子縶看中,帶回秦國,秦穆公任用公孫枝為大將。公孫枝在秦國屢立大功。
晉國人繇余,先在西戎為官,秦穆公見他有才,想方設法把繇余留在秦國。繇余後來輔佐秦穆公打敗西戎主赤斑,為秦穆公稱霸西戎,立下汗馬功勞。
晉國人㔻豹,他的父親邳鄭父是晉國大夫。因為邳鄭父先是支持世子申生,世子申生、公子奚齊、卓子死後,邳鄭父支持公子重耳繼位,但重耳開始沒有接受眾臣的奉迎,所以公子夷吾繼位,就是晉惠公。晉惠公殺了十個支持公子重耳的臣子,其中就包括邳鄭父。邳鄭父的兒子㔻豹逃往秦國,秦穆公任用㔻豹為大將。
晉襄公死後,晉國大夫士會和先蔑,因為到秦國奉迎公子雍為君,還沒有回到晉國時,趙盾經不起晉襄公夫人的哭泣,改立年僅七歲的世子夷皋繼位。士會和先蔑被迫留在秦國為大夫。後來,趙盾用計把士會迎回晉國為大夫。士會後來被晉景公封在范地,士會以范為氏,成為范氏先祖。
秦孝公剛剛繼位時,因為秦國地處西部,沒有和中原各國往來,秦孝公以此為恥。秦孝公決心要使秦國更加強大起來,於是下令招賢。秦孝公的招賢令說:「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授以尊官,封之大邑。」
商鞅在這樣的形勢下,從魏國來到秦國應聘。秦孝公和商鞅三次談話,知道了商鞅的才能,秦孝公深深認同商鞅的強國之策,大力支持商鞅實行變法,任命商鞅為秦國相國。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軍隊實力大大增強,秦國一躍成為雄視列國的強國。
商鞅原本是是衛國人,是衛國公族的旁支,商鞅的本名為公孫鞅。
秦孝公之後的秦國君主都傳承了秦孝公任人唯賢的傳統。
秦惠文王贏駟時期,秦國相國公孫衍、張儀來自魏國。
秦武王時期,大力士孟賁來自齊國。
秦昭襄王時期,丞相范雎、蔡澤都是魏國人。
秦莊襄王時期,丞相呂不韋是衛國人。
秦王嬴政時期,丞相李斯是楚國人,太尉尉繚是魏國人,大將蒙驁是齊國人。蒙驁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都是秦國大將。
尉繚是李斯推薦給秦王嬴政的,尉繚為秦王嬴政統一天下,作出非常大的功績。尉繚為秦王嬴政列出攻打列國的順序,又派弟子王敖帶著秦國的黃金收買趙國的大夫郭開,使郭開連害趙國兩位大將:廉頗和李牧。秦國輕鬆地滅了趙國。秦國統一天下後,尉繚帶著弟子王敖不辭而別,離開了秦國,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這些都是來自列國到秦國為官的文臣武將,為秦國的強大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