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2022年07月02日18:35:03 歷史 1881

2014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常平縣關爺坡的幾名村民,在追趕野兔的過程中,無意在幾塊巨石下面發現了一具屍體,事實上,這已是一具骨架,姿勢卻有些奇怪。

他們立刻報案,警察趕到後,卻發現這似乎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刑事案件,可能與戰爭時期烈士有關。

事情很快被上報,政府高度重視,一番考察後,卻對所有的知情人提出一個要求:此事要嚴格保密!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那麼,這具屍體究竟牽扯著怎樣的過去?而市領導又為什麼要求大家一定保密呢?

事情的發生是一次偶然

一天,關爺坡的幾位村民正在田裡勞作,忽然看見什麼東西從眼前竄了過去,又在不遠處停了下來。仔細一看,原來是只野兔!

幾人頓時來了精神,眼神一交流,就彼此會意,一起放輕腳步慢慢向野兔靠近。近在眼前的免費晚餐,讓他們興緻盎然。

但在距離越來越近的時候,野兔察覺了危險,於是開始逃跑。

幾個人開始追趕,追到一個有些地形崎嶇的地方,野兔不見了。那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俗話說狡兔三窟,這隻可愛的小兔子應該是躲到某個洞里去了。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幾人不願放棄,就開始分頭尋找。但沒一會兒,幾人就聽到了另一個同伴變了聲調的驚叫聲,似乎是受到了莫大的驚嚇。

於是他們跑過去看,先前的那個人,用手抖抖索索地指著幾塊巨石相互遮蔭形成的缺口。幾人一看,同時低聲驚呼,面色慘白。

那裡面有一副白森森的骨架,而且一看就是屬於人的屍骨!

稍稍安定了一會兒,他們想起來報警。

於是沁陽市派出所很快派出警力,趕往事發地點。關爺坡地處偏僻,從市裡過去需要繞道山西境內,而且一路地形崎嶇,很不好走。

於是警方一邊趕路,一邊詢問報案人的基本情況。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但對於是否能辨認出死者身份,有沒有認識的人失蹤,或是否聽說過附近有人失蹤這一類問題,幾位村民都是一頭霧水。

那具屍體雖然能辨認出人形,但其身上的皮肉早已蕩然無存,別說是辨認身份,就是辨認性別對幾位報案人來說都很困難。

而在這寧靜的村莊里,近幾十年都沒聽說過什麼人失蹤了。

幾位尚在趕路的刑警聽了他們的描述,心裡就開始盤算這怕是什麼陳年積案,年代久遠,證據奇缺,就連確認被害人身份都會特別艱難。

但當他們趕到現場見到那具屍體的時候,發現事情應該不是之前想像的樣子。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英雄的遺骨

那具屍體雖然白骨化非常嚴重,但依然保留著生前最後一刻的姿勢——雙臂抬起呈托舉狀,空洞的眼眶緊盯上方。

警察們當然明白,這是隨時準備戰鬥的射擊姿勢。

這一帶是曾經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建國後經常有村民在田間勞作,在挖地蓋房時就曾發現當年戰爭的痕迹,其中就有一些烈士的遺體。

因此,警方初步猜測,這也許並不是什麼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遺體,而是抗日戰爭的烈士遺體!

於是,此事件很快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沁陽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李建國,也聽聞了此事,對此非常掛心。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無意中發現了十九座無名的烈士墓碑,近距離的瞻仰,讓他的內心深深湧起了對抗日烈士的緬懷和敬意。

自此以後,他對於當地的紅色文化保護工作十分上心。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1999年,沁陽市境內有村民發現了十九座墓碑,是用特殊的古羊腸板道製作,十分罕見。

其上還有文字刻痕,只不過在歲月風蝕下,已經十分模糊辨認不清了。

當時村民將此事報告給了當地政府,時任沁陽市文化局副局長的李建國,就跟隨村民來到了發現墓碑的地方。

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辨認,確認這十九塊墓碑系當年常平阻擊戰烈士之墓。

應該是當年戰爭結束後,當地百姓為遇難軍人所立,用古羊腸板道製作的簡易墓碑。

其上字跡有些依稀可辨,通過此可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但此處地處荒僻,這些墓主人的子孫肯定還不知道親人的下落。

從那兒回來後,李建國的腦海里,時常浮現那偏僻山崗上矗立的烈士陵墓,當年的熱血景象他雖然沒有見過,但他們的英魂高大偉岸,雖死猶生。

李建國暗自發誓要為他們找到親人,讓他們團聚。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此後,通過翻閱留下來的寥寥無幾的文字資料,還有當地村民口耳相傳對當年戰爭的記憶,李建國通過各種方法,最終為這些烈士找到了親人,為他們搭起了遲到幾十年的團聚的橋樑。

這讓他心中深感安慰,但也有讓李建國內心煎熬數十年的事情。

在當地,曾經有一座烈士陵園,系抗日戰爭時期所建,裡面安息著三百多名烈士的英魂。

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位村民為在宅基地上建房,就找了當時的供銷社,然後供銷社就同意他,把那座烈士陵園給挖了,用來蓋房。

這事兒當時就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抗日戰爭在那時,還是很多老人記憶力鮮活的昨天,血與淚混合的歲月,讓他們至今緬懷起來心悸猶存。

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對他們來說,不是存在於課本中的歷史,而是與自己的成長相依存的歲月。

烈士陵園,在人們心中是無比聖潔的存在。但他們無法擋住鐵鍬的揮落。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不過在陵墓被毀之前,有幾位文化程度比較高的村民,把墓碑上的文字一一作了抄錄。

這讓後人在面對這片瘡痍的時候稍感安慰。

後來問起執意要挖陵園的那位村民,為什麼一定是那兒,他答曰:「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那塊地方是我家附近唯一一塊平整的地方,方便采土」。

這成了李建國十幾年來心中抹不去的遺憾和隱痛。

國家危難時刻,烈士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炮火。但在他們身後,卻有人如此不尊重他們的英魂。

說到底,還是教育不夠,人們保護紅色文化,瞻仰英烈的意識不足。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記憶深處,那永不忘懷的歷史

所以,李建國在看到巨石之下那具讓人動容的遺體的時候,也是深受震撼,沉默良久。

他交代身邊的人:「對於此事要嚴格保密,避免對遺體造成不必要的破壞」。

之所以這麼說,也是不希望像陵園被毀的事情再次發生,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知道的人越少,對現場保護越有利。

幾天過後,對於遺體組織的鑒定結果也出來了,根據白骨化程度和現場其他化驗結果,確認遺體屬於抗日戰爭時期所留。

但因年代久遠,很多細節已不可考,所以死者具體身份已經無法確認。

抗日戰爭,關爺坡,烈士遺體,這幾點綜合起來,基本可以確定,這是常平阻擊戰的一名烈士。那場戰役打得異常慘烈。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當時,日軍為打開晉豫通道,與山西那邊的侵華日軍會合,在太行山南側發動了猛烈進攻。

我方國民黨第四十軍三十九師115旅,及我黨沁陽縣地下力量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陣地,粉碎敵人的會師妄想。

負責這一帶駐紮的115旅,接到了阻擊敵人的命令,其旅長黃書勛明白,一旦讓豫西北這邊的侵華日軍和山西境內的日軍會合,其勢力將會成倍壯大,對我方根據地和後方軍隊形成包圍態勢。

我軍沁陽縣七區地下黨區委書記田時風,與黃旅長秘密會面,共同商定了阻擊戰略。

戰役分東西兩線同時進行,分別阻斷日軍窖頭—關爺坡和常平—孟良寨的入晉通道,其中西線主陣地設在窖頭,東線主陣地設在常平。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戰鬥正式打響後,西線的前沿陣地黃沙嶺一個連的官兵誓死守衛陣地,奈何敵人人數太過龐大,他們憑藉頑強的精神支撐,打退了敵人數十次的瘋狂進攻。

最後彈藥耗盡,他們就用石頭,用刺刀與敵人拼至最後一刻。

黃沙嶺失守後,敵人直撲窖頭而來。這裡的官兵同樣表現出了視死如歸,與陣地共存亡的英雄氣概。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他們把最後的石塊擲向敵人,然後抱著敵人一起滾下山崖,壯烈犧牲。

關爺坡是西線防守的最後一道屏障。這裡在日本鬼子大炮和飛機瘋狂轟炸的掩護下,依然久攻不下。

我軍將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愣是不讓敵人的鋼槍利刃前進半步。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日本鬼子惱羞成怒,他們無法打開關爺坡防線,居然慘無人道地使用了毒氣彈,這使得我軍本來就經歷久戰非常疲憊的將士們,遭受了致命一擊。

他們只好躲進山洞裡、地道里,依然沒能逃脫生化武器帶來的死亡咒語。

這次追逐野兔的村民發現的位於巨石下的烈士遺體,應該就是被毒氣彈逼迫藏於巨石下面的。

但他最後還是死於中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還保持著隨時準備戰鬥的姿勢。

也許他明白這次估計是要永遠走進黑暗裡了,但他還想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為千千萬萬的同胞再爭取一線光明。

而常平一線,戰鬥同樣進行得異常慘烈。我軍將士憑藉地形優勢,在高地設下埋伏,準備等鬼子進入包圍圈後,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但鬼子很狡猾,他們觀察地形險峻,即使我軍隱蔽極深,他們依然懷疑這裡有埋伏。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於是,他們便無目的地向周圍發起炮轟。

有些將士被打中了,疼痛難耐,身上還起了火。但他們依然一動不動,用我們無法想像的毅力忍受著炙烤和疼痛,直至犧牲。

就這樣,敵人最終走進了我軍的包圍圈。

但在這裡,生化武器的慘劇,最後還是再次上演了。

這次戰役,前後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黃書勛的115旅幾乎全部犧牲,他自己也身負重任,僅帶著十幾個弟兄突破了敵人的包圍。

七十多年前的熱血場景,彷彿出現在了李建國的眼前,在場的人全部熱淚盈眶。他們向著他深深鞠躬,在半個多世紀後,為他的犧牲,默哀。

他,還有千千萬萬的他們,為祖國的獨立,領土的完整,捨生取義,拼盡氣力奮鬥至最後一刻,英勇犧牲,甚至沒有留下姓名。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不可忘,更不可負

後來,相關工作人員找到了當年拆挖烈士陵墓的村民的後人,經過協商,對方同意將房子拆除。

幸運的是,當年那些石碑的碎塊還在,碑上的文字也基本被抄錄了下來,為下一步的修復工作奠定了可能。

2010年,常平阻擊戰紀念館在由政府牽頭開始創建,當地人學習紅色文化,瞻仰烈士事迹的熱情明顯高漲了。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而這背後,是李建國,和無數個和他一樣的人,不斷地努力和無悔的付出,才讓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迹,在這一代人中口耳相傳。

更讓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銘記歷史,明白那句「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並不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口號。

更是那一段鮮活的真實的歷史,是他們曾經年輕的生命和涌動的熱血里,堅定的信仰和鞠躬盡瘁的人生。

就像那位巨石後面的烈士,他在那兒默默矗立了幾十年,繼續守護著他曾經為之流血為之犧牲的土地。

2014年河南發現男屍,依然保持射擊姿勢,市領導:一定嚴格保密 - 天天要聞

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他是誰,但我們知道,他曾經為了我們的如今怎樣地奮鬥過,犧牲過,就會肅然起敬。

我們生活在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的美好的時代,看著他們期待了一生的輝煌未來,又憑什麼選擇遺忘。他們,永遠都不該真正成為過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