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2024年05月21日15:55:06 歷史 1375

原創 周曉


中國歷史上,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立,是古代農業社會的三大災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災通常在旱災之後發生,蝗蟲吞食禾苗莊稼,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巨大打擊。早在春秋時期,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 有「初稅畝,冬,蝝生」的記載,這裡的「蝝」即當時對蝗蟲幼蟲的稱呼。《禮記·月令》也有「蟲蝗為災」的記錄。宋代以後,蝝改稱為「蝻」,合稱「蝗蝻」一直沿用至今。據統計,在中國歷史至近代以前大規模蝗災達到八百餘次。

在長期與蝗蟲災害的鬥爭中,智慧的中國人總結出了諸多除蝗法。明人徐光啟認為相對於水旱災害,蝗蟲的治理是可以靠人力預防和消除的。在他的《除蝗疏》中記錄了歷代除蝗方法,歸納起來可分為:治「神」,如「祭拜蝗神」、「以德服蝗」等;治人和治蟲三類。

治人者如北宋淳熙年間,要求官民及時上報蝗蟲情報,並撲絕蟲卵,違者受杖責處分;實行就近就地以蝗易粟,鼓勵民眾捕捉蝗蟲等。治蟲,則通過研究蝗蟲生長的周期性規律,總結出眾多針對蝗蟲蟲卵、蝗蝻、成蟲等不同生長階段撲滅蝗蟲的辦法。在蝗災過後,還要檢查冬月有蝗蟲產卵處。

山西新絳縣壁畫捕蝗圖(明代壁畫描繪唐代人民捕蝗的情景)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到了清代,統治者對蝗災治理重視程度仍未減弱,防蝗治蝗成為地方官員的重要工作,一旦發現苗頭,便要積極籌劃,將蝗災扼殺於萌芽。

由於清廷的重視,中央及地方官員也積極提出防治蝗患的辦法。

乾隆四年(1739年),河南巡撫雅爾圖提議,將該省災賑倉庫內原備折耗的余谷作為「預搜蝻子之費」,用以鼓勵民眾抓捕蝗蝻換取穀物。這種不耗正項,以小利防大害的思路很自然得到了皇帝的讚賞。

河南巡撫雅爾圖為動支余谷預防蝗患事奏摺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乾隆十八年(1753年)時,都察院都御史梅谷成所奏的《敬陳消弭飛蝗之法》針對人跡罕至之處蝗蟲飛起無法及時發現的情況,提出了解決建議。認為應由督撫在沿海州縣派出專人,於春夏之交在濱海蘆葦濕地等處不時巡查,一旦發現蝗蝻生髮,及時出動兵役進行撲滅,同時要呈報上司「撥夫協辦」。

清代關於治蝗的故事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嘉慶帝的《見蝗嘆》。嘉慶九年(1804年)六月的一天,皇帝齋戒進宮披覽奏摺,忽見御案上停著一隻飛蟲,便叫太監捕了來看,發現居然是一隻飛蝗。嘉慶帝立即發動太監搜捕,在宮裡捕到蝗蟲十幾隻。深宮禁廷,遠離郊野,這蝗蟲是如何衝破重重宮門直至御前的呢?嘉慶帝認為飛蝗是傳遞 「上蒼垂儆俾聯早為飭辦,用以保護田功至意」的信使。憂思重重的嘉慶帝御筆揮就《見蝗嘆》一篇, 並將《見蝗嘆》的墨刻發給各省督撫閱看,發出「……粉飾之習一開,則督撫等惟事敷陳吉語,而屬員意存迎合,日久相蒙,必致一切國計民生之事概不以實上陳,……封疆大吏若事事務求粉飾,其流弊必至於欺罔」的上諭,就當時部分官員虛浮粉飾的作風提出了警醒。

直隸總督顏檢為接奉喻旨並御制見蝗嘆詩篇一章事奏摺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皇帝言辭之懇切,對民生之重視令人動容,而此份上諭也成為反應嘉慶時期整頓風氣、治理官場的重要舉動。

嘉慶帝對官員虛浮粉飾的作風提出警醒的上諭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清代對於治蝗不力的官員,也是嚴加議處。雍正六年(1728年)諭令:「嗣後各省地方如有蝗蝻為害之處,必根究其起於何地,其不將蝻子及時撲滅之地方官,著革職拿問。若蝗蟲所到之地而地方官玩忽從事不能儘力撲滅者,亦著革職拿問,並將該督撫嚴加議處。」可見,對於那些防治蝗蟲不力的官員隨時面臨被革職拿問的懲罰。

國家博物館藏捕蝗圖冊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被問責的不僅是發生蝗災地方的官員,飛蝗發源地的地方官也要被追責並處分。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諭稱「從來捕蝗之事原可以人力勝者,倘地方大員董率不力及州縣文武官弁奉行懈馳,經朕訪聞必嚴加議處不少寬貸」,隨後又多次下旨重申了追根溯源嚴行查參地方官員的態度。

各類方法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看較為可行。然蝗災之人力可抑制者多在早期,一旦變成飛蝗,其發展往往迅猛異常不易收拾,因此漫長的中國歷史中,蝗災始終是高懸於農耕文明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痛心!馬平同志因公殉職 - 天天要聞

痛心!馬平同志因公殉職

來源:南方+客戶端  央視新聞 廣州日報6月17日上午6時,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馬平在白嶺村疏散轉移群眾過程中,突遇山體滑坡,房屋坍塌,馬平掩埋其中,因公殉職。馬平(右一)生前工作照6月16日,平遠縣東石鎮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境內河流水位猛漲,多個村莊被淹。作為老區蘇區東石鎮白嶺村的掛村...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 天天要聞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可以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在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中,英雄們升到四級以後才能學習大招,大招作為英雄們的最後一個技能,往往都是最厲害的技能,所以我們在放大招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可千萬不能把大招放空了,本期來和大家盤點一下,王者里空大最丟人的3個英雄,呂布空大還能勉強原諒...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 天天要聞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記者高山)人們在街頭扭打,在建築內對射,用血與火對付同胞……這不是發生在戰火頻仍的中東或是非洲,而是好萊塢新片《美國內戰》所描繪的美國「不遠的將來」。2021年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時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國會外舉行示威遊行,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一人死...
有地理無天理 - 天天要聞

有地理無天理

宋代時,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後來有一次,黃岩縣張、李兩姓爭一塊墳地,朱熹接到張、李爭地狀詞,各爭為己產,是張是李,一時難決。細閱張姓呈詞,說祖上置產的簿上有一行寫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 天天要聞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在美國校園文化中,瑪麗珍鞋常常被稱為娃娃鞋或返校鞋,曾於 1902 年的美國漫畫《布朗小子》中出現,漫畫中的女主角瑪莉珍(Mary Jane)和男主角布朗一起穿上圓楦頭、腳背有系帶的低筒皮鞋。20 世紀 30 年代,這款鞋履成為搭配校服的經典鞋款。從常青藤風格中走出後,20 世紀 90 年代,瑪麗珍鞋經由搖滾主唱樂隊 Courtney ...
蘇州人養魚 - 天天要聞

蘇州人養魚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飯稻羹魚」來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這魚是絕對不能少的。白米飯雖說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魚」,沒了鮮氣,生活也就稱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資源豐富,除了雄居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親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佈於轄區之內,為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 天天要聞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儉,因為橫徵暴斂,在當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朝廷這邊還沒等處理他,他就被黃巾軍給辦了。益州是大漢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東漢朝廷很快就派了新的管理者去益州,這個新管理者的名字叫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