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2021年10月09日23:17:03 歷史 1438

信息戰是過去,也是未來極為重要的戰爭方式。為了獲得有關戰爭的信息,人們還設立了專門的情報部門,對於諜戰,也可以歸結為信息戰。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外星人攻打地球,那也只是他們比我們更早獲得對方的信息。

在百科詞條中,是這麼解釋信息戰的:

信息戰是為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而進行的鬥爭,亦指戰場上敵對雙方為爭取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通過利用、破壞敵方和保護己方的信息系統而展開的一系列作戰活動。

回到本文的主題,筆者認為,在19世紀,歐洲列強敢於進攻清帝國,也正是因為通過攝影術,獲得了清帝國較為詳細的信息,知己知彼,才敢於跟著當時的老大哥英國在東方發起戰爭。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清朝官兵,1868年左右

要知道,在19世紀中葉之前,人們一直對古老的東方懷有敬意,在歐洲列強看來,「東方」奧斯曼帝國是非常有異域風情的,而「遠東」地區,比如清帝國、東南亞、日本甚至印度,不但有異域風情,而且是十分神秘和強大的。按照網路上流行的說法,1840年的中國經濟十分強大,經濟實力可能不輸英國。

多虧了19世紀的一些冒險家,歐洲人才對中東、遠東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在這些冒險家的筆下,無論是對當地的繪畫還是文字記載,都極為不靠譜。除此之外,由於風俗習慣不同,在亞洲東部的傳教士,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描述也顯得乏力。

在攝影術發明之前,在東亞活動的歐洲人,始終沒能有什麼引起歐洲轟動的,馬可波羅是例外,不過這人寫得內容極不靠譜,好在歐洲人信了,也就是從馬可波羅開始,歐洲人總是以為中國遍地是黃金,各種綾羅綢緞不要錢似的,簡直就是天堂。

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術。這項技術剛推出的時候,是為了記載那些大人物的肖像照。沒有人知道1827年去世的貝多芬長什麼樣,但我們都知道1849年肖邦辭世之前的著名肖像照。林肯、俾斯麥、亞歷山大·洪堡、德皇威廉一世等都留下了肖像照。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李鴻章與俾斯麥

這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旅行家,帶著笨重的相機去異國他鄉旅行、探險,順便給歐洲人帶去有關當地的真實信息。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攝影術暴露了在帝國主義戰爭中所扮演的幫凶角色。

我們知道,鴉片戰爭是英國為了商業利益,強行攻打清朝。當時,也只是英國一個國家對侵略清帝國感興趣,況且,其野心並未狂妄到直接兵臨帝都。就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當中有一個原因,在銀沖看來,是十分關鍵的,那就是,英國並未摸清清朝的底子。

在鴉片戰爭之後,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來到中國,一些攝影師也帶著相機來了,他們在城市和鄉村裡面到處拍攝,記錄了當時真實的中國社會,包括社會底層的苦難,以及最為關鍵的鴉片館。歐洲人第一次發現,和馬可波羅以及各種傳教士的記錄不一樣的是,此時真實的中國是如何的荒涼。

這些攝影師回到歐洲之後,將在中國拍攝的照片製作成攝影集並公開展覽。比如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1868年起在中國創作、並在英國出版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紀錄了當時中國廣闊的風景、清朝皇室和統治階級、商人和經濟活動、日常生活以及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面孔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中國,右下角是鴉片館,1868年左右

這類攝影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其一是,那些表現苦難的照片,例如中國鴉片館,徹底打碎了西方人對東方神話世界的美好想像;其二是,這些圖片可以使人們拋開尊貴與野蠻的傳統思維,對異域的真實細節有所認知。在英國國內,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對華的戰爭是野蠻行為,但真實的照片告訴他們,他們以前對東方世界的敬意,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客氣。

藉助照片,英國人也看到了自己殖民統治成果,這也許強化了部分殖民統治的決心。

有了真實的照片,現在,除了英國,其他歐洲小國也開始變得自信了,他們不再畏懼清帝國。因此,首先是英國帶著法國在1856年發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在1860年進攻清朝帝都,並摧毀了圓明園。接著,1900年,更多的西方列強組隊,意欲瓜分中華。如果沒有攝影術,有誰相信幅員遼闊的清帝國,真實情況是這麼羸弱呢?

歐洲列強進攻清帝國:信息戰的濫觴,相機比槍支還要厲害 - 天天要聞

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婦女,1868年左右

當然我們也知道,攝影術自發明以來便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那就是可以編輯、後期加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攝影可以操縱現實。攝影術——照片可以是很好的借口。躲在相機背後的人,可以任意解釋照片內容,用來做一些違背道德和正義的事情。包括發動戰爭。

20世紀的哲學家蘇珊·桑塔格在其著名的書籍《論攝影》中如此評價攝影術:「……拍照的行為仍有某種捕食意味。拍攝人即是侵犯人,把他們視作他們從未把自己視作的樣子,了解他們對自己從不了解的事情;它把人變成可以被象徵性地擁有的物件。一如相機是槍支的升華,拍攝某人也是一種升華式的謀殺——一種軟謀殺,正好適合一個悲哀、受驚的時代。 最終,人們可能學會多用相機而少用槍支來發泄他們的侵略欲,代價是使世界上的影像變得更為泛濫。」

而對於一百多年前的的歐洲列強而言,攝影術無疑是一場偉大的「信息戰」。通過大量詳實的照片資料,充分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組織、科學水平、教育水平甚至軍事動員能力等,因此,對於一系列的侵華戰爭來說,攝影術在19世紀,是比槍支還要強大的武器。

(本文由銀沖原創,請勿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和平薪火 時代新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動在莫斯科舉行 - 天天要聞

和平薪火 時代新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動在莫斯科舉行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當地時間5月7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俄羅斯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聯合主辦的「和平薪火 時代新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動在莫斯科舉行。活動上宣讀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
三把倭刀掀開的明朝錦衣衛暗黑帝國 - 天天要聞

三把倭刀掀開的明朝錦衣衛暗黑帝國

成化十二年的秋天,寧波港的海風裹挾著咸腥,吹皺了浙江按察使楊繼宗的官袍。當他掀開那艘南洋商船的夾層時,2300把倭刀寒光凜冽,刀柄上刻著的「寧波衛王」四個字,像一把匕首,瞬間刺穿了整個大明朝的軍制心臟——本該剿滅倭寇的衛所官兵,竟將屠刀親手
兵變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時刻,卻藏著令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兵變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時刻,卻藏著令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前言馬嵬坡的梨花埋了楊貴妃,卻埋不住大唐王朝的權力暗戰。安史之亂爆發,20萬唐軍潰敗,長安淪陷。唐玄宗連夜西逃,禁軍卻在馬嵬驛突然發難——宰相楊國忠被剁成肉泥,貴妃楊玉環被白綾勒死。表面是"六軍不發無奈何"的兵變,實則是太子李亨與禁軍統帥陳
印巴打不起來?莫迪出現戰略誤判 - 天天要聞

印巴打不起來?莫迪出現戰略誤判

現在的印度有點騎虎難下了。前腳剛封鎖巴基斯坦空域,後腳巴基斯坦就放出 "36 小時內開戰" 的狠話,明擺著在激將:"有種你就打,不打就是慫包"。結果好幾天過去,邊境上還是小打小鬧,大規模衝突壓根沒影....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 天天要聞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遠觀近鑒宋朝人•349·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楊業楊業(?-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有傳。本傳記,楊業的父親楊信,在後漢任麟州(治今陝西神木)刺史。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 天天要聞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楊凱近日,台灣青年王祥宇喜獲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這既是一份崇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5月7日,王祥宇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感慨,「武漢是我的福地,我們企業在武漢實現爆髮式增長。今後我們將繼續紮根武漢,進一步發展壯大。」王祥宇來自台灣省台北市,2012年碩士...
跟著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 天天要聞

跟著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疆域遼闊,橫跨歐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裡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依河而建 古迹眾多克里姆林宮雄偉壯觀紅場閱兵步伐鏗鏘聖彼得堡水道縱橫 風光旖旎「北方威尼斯」洋溢著歐陸風情「黑海明珠」索契 依山面海雪山碧波相映成趣奧運聖火點燃激情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 天天要聞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如今中超聯賽已經是進行了11輪比賽,在11輪聯賽過後,泰山隊在積分榜上只能是排在積分榜第五位,而且距離榜首已經是有了多達9分的差距,作為聯賽開始之前的爭冠熱門,球隊在聯賽還未過半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徹底退出了聯賽冠軍的爭奪了,而且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球隊的排名還會繼續下滑。而這一切最大的責任應屬崔康熙了,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