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此次會見開始前,田中角榮非常緊張,主要原因就是在他剛剛從政的時候,就知道毛主席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田中角榮從一個政壇愣頭青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政客,他也就越發能夠體會到毛主席的超群絕倫。所謂無知者無畏,他越是了解政治,就越發能夠看出毛主席政策的高明之處,也因如此,田中角榮一直就想見一見毛主席。
毛主席會見田中角榮
或許是因為太過於緊張,在田中角榮一進門,就提出想要用一下洗手間,這在外交工作中是不太禮貌的行為。更何況此時的毛主席已經79歲了,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按照原本的規定,田中角榮只有15分鐘的時間,如今卻讓毛主席等他?對此,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表情都不太自然,他們對田中角榮的第一印象都變得不好了。
但毛主席卻一點也不在意,反而笑著說:人有三急嘛,沒關係,我們等等他。
等到田中角榮從洗手間出來,正式見到毛主席,並與毛主席握手,所有人都能明顯感覺到田中角榮的拘謹。
尤其是當毛主席笑著問道:你們吵完了?
田中角榮則立刻微低著頭,連連說道:吵完了,吵完了。行為舉止頗像是做錯事的晚輩見到德高望重的長輩一樣,主動低頭認錯一樣。
聽到他的回答,毛主席風趣表示:那就太平了,天下太平。在場的人聽到這句話都笑了,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田中角榮也不那麼拘謹了。
毛主席送田中角榮《楚辭》
之後毛主席與田中角榮聊了整整1個小時,聊到了中日兩國的歷史,從古至今的關係變化以及很多哲學問題,這些都讓田中角榮感到十分敬佩。會見結束後,毛主席專門挑選了一本《楚辭》當做禮物,送給田中角榮,整個會談過程都十分輕鬆愉悅。
9月29日,中日兩國代表正式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內容包括兩國正式建交,日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國進行貿易合作,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戰後索賠。
自9月25日田中角榮來到我國,到聯合聲明簽訂,一共僅用了4天時間,可見此次外交活動的進展之快,在全世界都很少見。不過,在這份聯合聲明中,關於我國放棄對日本的戰後索賠這個聲明,卻讓很多人無法接受,甚至無法理解。
眾所周知,日本在近代對我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侵略,給我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國要放棄對日本的戰後索賠呢?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探究我國為何要放棄對日本索賠,就必須結合當時的國際大環境以及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需要考慮的諸多問題。
《中日聯合聲明》簽訂
時間回到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來到北京,7天後,中美關係正常化。既然「老大」已經表明了態度,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頭號小弟」,自然也不能無動於衷,當時的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很快也向我國發出申請,希望能夠訪問中國。
但實際上,佐藤榮作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自1964年當選首相以來,一直站在反華的第一線,其在任的7年內,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的次數多達10次,且多次在國際上發表污衊我國的言論,且在1971年,尼克松訪華的前一年,佐藤榮作還在聯合國會議上投反對票,阻止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擁護老蔣的台灣政府。
佐藤榮作之所以這麼做,並非是因為其個人對我國有什麼成見,僅僅是因為他的「美國主子」反華,他也就跟著反華。如今美國改變了態度,佐藤榮作也就瞬間「變臉」,主動申請訪華,從這一行為也你那個看出,此人是個毫無立場的牆頭草,申請訪華也是為了追隨他的「美國主子」。對此毛主席在第一時間做出指示:這種人不配與我們做朋友。
佐藤榮作
周總理則向日本政府做出回應:鑒於佐藤榮作在任期間做出的種種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行為與出爾反爾的行徑,中國不樂意與佐藤政府建交!不久後,佐藤榮作在新一輪的首相大選中落敗,新上任的田中角榮則態度鮮明地表示:要儘快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與此同時,周總理也敏銳是抓住機會,對外表示:北京機場歡迎日本現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親自來華談恢復邦交的問題。
但即便在雙方都抱著極大善意的背景下,田中角榮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首先由於有美國在日本的多年經營,日本國內的反華實力依然不容小覷,仍有不少人反對與我國恢復邦交。而此時距離日本侵華戰爭僅過了30多年,我國國內也有不少人提起日本就恨得跳腳。
這雙重壓力之下,田中角榮若說心裡完全不虛那是不可能的,據其卸任後回憶稱,在做出訪華決定後,田中角榮準備了2封遺書,如果被本國反華勢力暗殺,就公開其中1封,如果是在我國遭遇不測,就公開另一封。也就是說,田中角榮訪問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抱著必死的決心。
田中角榮訪華
1972年9月25日中午,首都機場聚集著一個盛大的迎賓團隊,無數少先隊員手捧鮮花,準備迎接一位貴賓的到來,而走在隊伍最前面,帶領這個迎賓隊伍的人,正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能讓周總理親自迎接,足可見我國對這位貴賓的看重,他們等待的人正是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此次訪問我國,日本方面也可以說是誠意滿滿,陪同的人員包括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及大量的官員,秘書,翻譯,記者等多達230人,真容可謂「豪華」。之所以如此,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儘快「化解仇恨」,早日促成兩國建交。
在周總理的陪同下,代表團進入釣魚台國賓館休息,周總理的工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雙方初次見面的簡短會談中,氣氛就非常融洽,這為後來的工作開了一個好頭。只是,在後來的歡迎晚宴中,卻發生了一個有些「傷感情」的小意外。
根據國際慣例,雙方代表人談話時,各自用本國的翻譯員翻譯,而田中角榮的隨身翻譯是在台北學習的中文,在語言的理解上有些偏差,將田中角榮答謝詞里的一段話: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傷害,翻譯成給中國人民「添麻煩了」。
周總理與田中角榮
此言一出,現場一片嘩然,就連周總理身邊的翻譯都立刻表示不滿:就這麼輕飄飄的?但出於禮節,周總理並未在這個時候糾結這句極其不當的翻譯,依然表現平靜,但此事絕不會就這麼糊弄過去
在第2天的正式會談中,周總理專門指出前一天的問題,他舉出一個例子做對比:不小心把水灑在女孩子的裙子上,可以說「添麻煩了」,但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如此巨大的傷害,怎能用一句輕描淡寫的「添麻煩了」糊弄過去呢?你一點反省都沒有的話,我們是絕不接受的。
聽了周總理的話,田中角榮意識到了問題,趕緊解釋道:「添麻煩了」在日語中帶著道歉的成分,這代表我們是承認錯誤的……最終,在周總理據理力爭,毫不退讓的多番交涉下,田中角榮改變了措辭,稱:痛感本國過去因為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失,對此表示深刻反省。
此外,日本要與中國建交,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斷交」。總而言之,涉及到原則問題,一向溫文爾雅的周總理在寸步不讓的前提下,又能靈活多變讓雙方都能接受。在周總理的努力下,雙方的會談非常高效,在很多問題上都達成了一致,就連毛主席也沒能預料到田中角榮此次訪華能有如此多的收穫。
周總理與田中角榮
實際上,毛主席原本對田中角榮的此次訪問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因此讓周總理先談,談好了他再見田中角榮,沒想到會進行得如此順利,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田中角榮的一幕。
而我國之所以放棄對日本進行戰後索賠,是毛主席做出的決定,因為我國也曾因給他國的戰後賠款而吃盡苦頭,這些賠款都是從老百姓口袋裡摳出來的,如今的日本同樣剛剛結束戰爭不久,雖然經濟開始恢復,但如果我們索要賠款,日本政府還得從老百姓手裡摳錢,最終苦的還是尋常百姓。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原因,導致我國索要賠款會非常艱難。因為原本美國計劃把日本的賠款給國民政府,但無奈老蔣的國民政府太腐敗,僅支撐了3年多就被趕到台灣,失望透頂的美國便開始扶持日本,遏制我國,對於日本的賠款問題自然也就不上心了。
與此同時,老蔣為了討美國「歡心」,順水推舟的在1952年宣布放棄向日本索要賠償的權利。眾所周知,因戰爭受到損失的是大陸,老蔣身在台灣卻要放棄索賠,正如周總理所說,是典型的「慷他人之慨」。如今田中角榮訪華,距離我國索賠已經中斷了27年,想要再實施是非常困難的,與其僵持在這裡,還不如放棄這個權益,加快兩國的建交。
毛主席與周總理
事實又一次證明,毛主席的決策是對的,在我國放棄該權益的同時,田中角榮當即宣布承認新中國是唯一合法政府,且在兩國建交不久後,日本承諾給予我國200美元的低息貸款,也就是說,在那些年裡,日本成了我國的最大援助國,這筆巨款對於當時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作用不可估量。
毛主席的這一高瞻遠矚的決策,又一次讓田中角榮乃至全世界都見識到了毛主席的戰略遠見。而從田中角榮擔任日本首相到與我國建交,僅用了84天,這離不開周總理的外交智慧與田中角榮的無畏勇氣,直到多年後田中角榮退出政壇,提起毛主席與周總理,言語間依然是抑制不住的敬佩。
謹以此文紀念偉大的毛主席,周總理。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