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川菜得到了相應的機遇後,川菜的調料與香味也得到了升華,川菜的菜系也越來越多。打開格局後,就得說一下當時川菜的體系。所謂體系,就是川菜依照當時的地域分布來劃分的各種體系。比如,上河幫、下河幫、大河幫、小河幫、自內幫等等。從名字上看還以為是黑社會,但其實它們都是味道使然成就一個派系的名稱而已。它們對於味道的把控,技法的側重,食材的挑選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成就了各個菜幫體系。
除了按照地域來劃分,還有一種就是按照消費屬性來劃分。當時的川菜有筵席菜,三蒸九扣菜、大眾便餐菜、家常菜和各種風味小吃構成的五大類,每類都有其獨特味道與特色。
就拿三蒸九扣菜來說,它是巴蜀最具傳統的最有鄉土氣息的農家筵席,它比較講究的是就地取材,葷素搭配,湯菜並重,加工較為細膩,重肥美而講實惠,受眾多川人喜愛,在四川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不管是農村餐桌還是城裡餐館都有其身影。
菜品中三蒸是指三樣蒸菜,蒸魚、蒸肉、蒸雞以及蒸各種丸子,這些都屬於「三蒸」的範圍。其中蒸珍珠丸子最出名,大部分人都喜歡吃。此菜做法是廚師先將魚肉和豬肉剁成茸,然後添加相應的調味料,接著擠成丸子的形狀,放進裝有糯米的大竹篩里,讓丸子反覆滾動黏上糯米,最後上蒸籠蒸熟。出籠後的丸子上面糯米晶瑩剔透,猶如珍珠,因此得名珍珠丸子。
而所謂的九扣是指在菜肴上桌的時候,將碗中的菜反扣於盤子或者其他容器里,等開飯時再揭開上面的碗,菜肴就會呈現拱圓形出現在盤中,既美觀又增進食慾。
直到今天,在四川的廣大農村裡,每每遇到特別日子,人們都要舉辦三蒸九扣菜筵席,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九斗碗」。是筵席上必不可少的菜品,除了剛才說到的珍珠丸子以外,其他一些菜品,比如咸燒白、甜燒白、清蒸肘子、紅燒蹄子等,都是經過歷史的洗禮與檢驗而成為一道道經典的川菜。